中医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阴阳五行上,为了谈阴阳五行,古人用了很多”可视的现象”来描述自然界中控制这现象背后的那股力量。以”心”这个脏器来看,其实是没有”肉身”的存在,也不等同解剖学上的”心脏”,但人的心脏这么重要的脏器怎么可能会被中医忽略呢?以下也是个人看法,随便谈谈,这是在读到桂枝甘草汤时,所产生的思考:
个人对于心脏的理解是这样:它包含在”血脉”的系统里,也就是现代所称的”心血管循环系统”,以”心主血脉”及”心合脉”的观点来看,它算是”心"在肉体的代表,所以说”心在体为脉”!加上津液必须受心火才能化为血,故自然的,心脏应该有要有”君火”的个性;君火在心脏所显示之”象”,最有可能的就是心脏的自律性搏动:收缩与舒张”,这种搏动甚至会在它完全离开身体时还继续存在,这是其它脏腑所不具备的;搏动从现代医学来解释,主要是心脏中带有”电位”;<不同的电位产生电压,于是有了电流>,这是电力学的基本原理,是以电流给予其搏动的能量,以能趋动血液循环。再者,血脉系统充满了血,血中又充满了人体所需的津液,当血循环把血带到全身,同时会展开一连串的质能互换反应,这种反应产生了人体所需能量及准备被储存的养份,故从”收藏充满津液的血以便从事产生能量及养份的工作的功能来看,心脏就很有理由被划为”厥阴”模块,藏阴也兼生阳,因为”阴尽而阳生”!而这个同时带有传送及收藏津液的两元功能的”脉系统”,就被归于奇恒之府了,一个能藏又能泻的脏器!
血循环的起点来自于心火,而要流布全身则需要肺之宗气,从静脉回流的血在肺中完成了宗气与血中废气的交换,这样子血才能流动,故”气为血之帅!”
整个血脉循环维系着人的”后天生命”,当血脉的循环流动状态可以独取寸口来侦测时,伤寒论道出了其中精华:<脉乃气血先见…><… 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肖象形容…>
人体有了表邪,以汗法来排除时,卫分会一直处在”气强”的高能量状态,营血中的津必须持续地供应”津生气”的转换,于是就产生了”阳浮阴弱”的现象,而此时,人体必须要从中焦抽取液补充营分流失的津(营血中的养份分子及胃中的养份分子有状态上的不同,简单先以津及液来区分,本来津液的界限就不是很清楚,个人尚在思考中)。所谓发汗过度,而营分流失过多的津(当然卫分也会流失过多的气,这种情况所造成的证会不同)使得短时间内中焦供应不上,这时血液密度会变高,导致流速变迟,故心脏为了保持住正常的血液循环,必须耗用更多心火来加强搏动压力,这时,人可以明显感觉或”听到”心脏在用力跳动;而心跳频率有可能因要快速趋动血流而变快,或因津液一直补不上,心脏转而调慢自我频率来配合血的流速(忽快忽慢很像心律不整),这就是”心悸”的机理.也就是:<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的桂枝甘草汤证,这种悸动,甚至让一个人不由得把整个胸膈范围按住。
因为不见他证,故可猜测只是短暂的亡津液,那恢复营份之津则为当务之急;桂枝是自然界中最具心火之力的代表,它补上了被耗用的心火,维持住心跳及趋动血液循环,消除了心脏过亢的搏动,同时又以火生土的力量,把中焦津液转化为营卫,而甘草则是提供中焦津液的来源,营血足了,心跳频率也就恢复正常,然后桂枝又一路把营血带到肌肉及经络末梢,以恢复正常的五行质能转换,整个病证就缓解了。故只用桂枝及甘草汤两味药,就完成了恢复气血循环的效用,这是很高的用药效率!
实务中,个人只”听过”桂枝甘草汤的一次用法,某位同好吃了麻黄汤,汗后,心悸及心慌不已,因为之前也跟他说过桂枝甘草汤的用法,故他马上用桂枝甘草汤来解,有效!事后跟我说起这段心得,这谨提供参考!在台湾经方大家张步桃先生的伤寒讲义中提到,桂枝有增强心血管循环及扩张心血管的功用,整个来看,很多心血管的疾病及心脏病,应该是可以从桂枝甘草汤为基础来思考吧!
例如:把桂枝甘草汤加上生姜及大枣,就成为桂枝去芍药汤,治疗太阳病误下后,所造成的胸闷,再加附子成为治疗风湿相搏,不能自转侧的桂枝附子汤,这些是否会与血液循环的疾病有什么联系?…持续思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