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858|回复: 6

抢救中医药文化的方法与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3 18: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抢救中医药文化的方法与措施
李印生

一、中医的现状
  传统方式培养的中医可谓濒临灭绝。解放前培养出来的中医,现在仅存10人左右,70岁以上的名老中医已不过300人,1965年以前中医学院培养出来的中医,学到了传统中医的理论,经过40年左右临床实践取得的经验医术水平已相当高,疗效卓著,但绝大部分已退休(本来中医是越老越受欢迎)。70年代以后培养出来的中医大部分时间学的是西医课,而且中西医的知识都只达到中技水平,这批人现在都已成为主治医师、主任医师。他们只会按西医的病理药理治病,已不会按中医的理法方药辨证论治。这就已经不能成其为中医了。所以除了退休的中医外基本没有纯中医了。所以叫濒临灭绝。
二、中医是如何濒临灭绝的
(一)中医教育西化
  中医高等院校的课程用西医病名的病理药理取代了中医的辨证论治及其理法方药。在校对外语是硬要求,对古汉语要求不多,没有严格训练,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课根本没有(中医理论充满了唯物辩证法);许多学生看不懂中医古典著作,而不熟悉唯物辩证法,也影响了对中医理论的理解。甚至中医四大经典已经改为选修课;西医的各种仪器实验不少,中医的望、闻、问、切等诊病技术缺乏训练;对中医药硕士、博士的论文要求硕士做到细胞水平,博士做到分子水平。因此,许多中医硕士、博士不会用中医理论与技能临床看病,这些人又将培养新一代中医大学生。这样现在的中医院校就不是中医院校而是中西结合院校了。
(二)否定了师徒传承的方式
  西方科技(包括西医)只要把书上写的,课堂上教的背熟了,就可以应用,中医不行。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领域要靠师傅口传心授和心领神会。正像机械工人一样,技工学校出来的二级技工达到五六级技工不是靠读书读出来的,是靠师傅手把手地教,在实际操作中心领神会逐渐达到的。光靠课堂教学,很难培养出高级中医人才。
(三)中药现代化的标准是西化
  致力于按西医的病理及其相应的药理对中药进行有效成分的提纯,谋求实现中药的现代化、科学化。中医、中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中药讲的是四气五味、性味归经,和中医的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以及辨证论治的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相呼应的。比如对治感冒的药,中药现代化提取的是消灭病毒和退烧的有效成分,治冠心病的药提取的是降血脂、活血、扩张血管的有效成分,这实质是把中药变成了西药。科学化了的“中医”的汤剂处方也是按西医的病理药理开方。而中医治感冒旨在解表散寒;治冠心病则着眼于调整肝肾的阴阳气血。这样一来中医治病就无从下手,无药可用。而且这些提取出有效成分的中药疗效并不好。所以治感冒的中成药不少,但老百姓还是得花一两千元去医院打点滴。不但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还降低了中药的信誉。中药西化实际是消灭中医的一大杀手。
(四)用西药的规范、法规管理中药
  东西方文化以及中西医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从而使中西药有着不同的性质和作用。西方医药是分家的,医不懂药、药不懂医。西医研究的是病人体内多了点什么或少了点什么,变了点什么,是大分子或微量元素的事。搞药的是研究用什么物质消灭多的补充少的,调整变化了的,基本属于化学的领域。新药新就新在过去没有用过。所以必须经过生化、毒性、药理、动物等一系列实验。中药则不同,中药关心的是调整人体的平衡,调整的是气、是阴阳,属于物理的领域。你用化学的手段检查物理的作用,根本对不上号。真要想实现中医的现代化,就应该设法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去研究这些物理量及中药所起的作用。再者,一个老中医的高疗效处方,一定是经过几十个或上百个人验证过的,尤其是经典方剂,是经过几千年验证过的,所以就根本没必要再经过那么多道检测手续。
  中药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一种中药治许多病都有用,不是其中哪一种成分在起作用,而是几种药物的配伍在起作用,不单配伍,各种药物的剂量配比也起作用,老中医都知道,《伤寒论》里一个方剂的剂量配比是不能随便动的,不同的剂量起的作用就不一样、或者说治的病不一样。这其中的奥妙现在不清楚,实现中医中药的现代化,就是要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研究清楚其中的奥秘,而不是用西医药的标准来管理中医药。
  一种中成药要获得生产批号,需要约500万元的资金,还得等上五六年,不但老中医出不起这笔钱,一些小药厂也出不起这笔钱,致使一些小药厂开发不出新药而面临倒闭。大药厂也不愿开发这些药,因为若开发,现任厂长花了钱见不到效益,等药批批下来了,他该卸任了,得效益的是新任厂长,他不愿干这傻事。
  那些按西医病理药理提取有效成分的药,是国家单位的科研产物,得到了国家的扶持。得到药批也会快些。因为要提纯,成本大大增加了,利润的绝对值也大大地增加了。这样一来,高疗效、价廉的中成药出不来,高价低疗效的充斥了市场,既损害了老百姓,也倒了中医药的牌子,等老百姓不认中医的账了,中医也就彻底完了。
  问题在于即使做那些检验、试验,所需费用二三十万足矣,怎么会要几百万?其实大家都心照不宣。这就是不正之风,是腐败!没人去查他们的成本。
(五)中西医没有平等的对待
  中医不能进急诊室,致使中医的急救技术失传,病人死在西医手上,是没把人救活,死在中医手上,就是把人给治死了,要追究责任,要受法律制裁,使得中医也不敢抢救病人了。这也是使中医急救技术失传的原因。西医没有抢救死亡责任的标准,中医就有。中医还无权开死亡证明。“发生灾情、疫情、突发性事件或临床急需而市场没有供应的特殊情况下,医疗机构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济使用”而“中医制剂一般不得调济使用”。此外在中医院校教育制度、中医治疗收费制度、中药价格制度、中医科研评审制度等许多方面都是在限制而不是发展中医。
  中医得不到现行医疗理念与制度的基本承认,中医的诊病治病与疗效大都采用西医标准来判定,不承认中医临床“实践”标准,硬要西医认可中医疗效才行。1956年石家庄用中医治疗乙脑疗效奇佳,且无后遗症,但卫生部不予承认。1957年中医蒲辅周成功治疗乙脑167人,主管部门却以其使用了98组中药处方,没有规范的统计学意义不承认其疗效。中医治病虽是同一种病,要区别每人身体的不同情况和治疗过程病情变化情况,处方也有不同。中医能把这些不同区别对待,正是中医的科学之处。西医区别不了这些,不管个体的差异情况如何,对一种病,都是一个处方,这倒是西医的不科学之处。刘海若被英国两次宣布其脑死亡,回国后宣武医院先用西医方法治疗两周无效,后经中医采用方剂、针灸、按摩等手段综合治疗,效果显著。但宣武医院宣传成果时开始不提中医,后迫于压力又说成是中西结合的成果。
  非典时期开始是不许中医介入,后允许介入,疗效极为可喜。西医治疗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导致患者免疫力几乎完全丧失,肺部发生不可逆转的纤维化和大量的股骨头坏死。广州由于中医介入最早,死亡率不到4%。西医治疗每人的平均费用是5―10万元,而广州中医大学附属医院费用最高的一例只有5000元。尽管在非典治疗中,中医发挥了如此显著的优势,但仍得不到承认,在最后总结时仍把功劳算在中西医结合的头上。一位权威人士说:“你们要拿出一个规范性的东西,和西医进行对比,如果证明确实有效,我们再组织推广”,“没有与西医对比,说明不了问题”。疗效不能说明问题,一切由西医这把尺子说了算!一些事实虽然证明了中医能救人命,但仍然是维护西医的权威比老百姓的性命重要。
三、产生上述错误做法的原因
(一)没有学术上的民主,始终是长官意志独裁专政
  尽管多年来不断有人提出意见,但从未采取百家争鸣的方式,本着真理越辩越明的精神,得出个正确的方针政策。
(二)法制观念薄弱
  尽管宪法明文规定:要“发展传统医药”,但多年来中医一直受到削弱、扼杀,却从未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也没有保护中医的法律。现虽然准备出台中医的法律,但现在制定的《条例》(准备人大通过后成为法律的)并不是保护中医的,其中取得中医师资格必须有四年以上高等院校学历的规定就仍然是扼杀中医的。
(三)没弄懂科学的含义
  应该说凡是经过实践证明符合客观规律的就是科学的。研究客观规律的学问是科学,但不等于是科学的。科学并不是真理的同义词。一百多年前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的国门也打掉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心,产生了民族虚无主义,认为洋人的一切都是科学的,中国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切都是封建迷信的不科学的,却不想一想,中医理论经过了几千年的医疗实践证明它是正确的,就必然是科学的。没有必要妄自菲薄。
  认为中医不科学还有一条理由是说中医只有定性地描述,拿不出定量的指标,因此没有统一的客观的标准。其实定量分析是科学,定性分析同样是科学。没有统一的指标,是因为中医的治疗是多途径的,五脏六腑有着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关系,你可以从出毛病的脏腑直接入手,也可以从生克的脏腑入手,这正是中医的优越性所在。
  说中医不科学还有一条理由是中医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这也算判断科学与否的标准的话,定这样标准的大概不知到西方科技大多数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万有引力、电磁场理论、甚至化学反应也都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中医对有些问题虽不知其所以然,但毕竟还知其然,而西方医学在许多问题上还不知其然。心脏病,中医知道和肝肾有关,治心脏需调肝肾。咳嗽,中医知道除了肺和气管外,肾、膀胱、脾胃都可以导致咳嗽。西医治心脏只知道盯住心脏,治咳嗽只知道盯住肺和气管,却不知道一个部位的病和其他部位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非要用不知其然的把知其然的也改造成不知其然,为什么?!
  其实认为中医不科学还有一条最重要的理由,就是马克思的唯生产力论。文化、科技,是建立在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的,在几千年前,刀耕火种时代的中国是不可能产生科学的。这对西方科技是适用的,然而马克思不知到中国存在着和西方并存的另一条文化体系。两条文化体系是并存的也是互相不可替代的,而且是人类文化发展前进的两条腿,要交叉地向前迈,每条腿都有落地的时候,而一条腿落地又为另条腿起步前进提供了支点。西方文化对研究对象是研究它的形态、结构,使用的方法是分解;中国文化是找研究对象运动规律,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得出的是定量数据,而中国得出的是定性描述。西方使用的是概念的、逻辑思维,中国文化体系产生于象思维。随着逻辑思维的广泛使用,更主要的是离“清心寡欲”越来越远,人类对象思维也越来越生疏,但是人类对象思维也还是有所使用,比如音乐,一首乐曲它总是在表达着什么,而一些人也能听懂它表达的是什么。能听懂,一是要经过训练,也有天赋的问题。所谓天赋,就是他大脑的象思维的功能没被封闭。爱因斯坦说,他在考虑相对论的时候,脑子里出现的不是一些公式,而是一些图片,这说明相对论是象思维的产物,不是用公式、逻辑推导出来的。中医讲的脏象、脉象,易经讲的易象、卦象,都有个象的问题,是象思维的产物。象思维的产物是不能用逻辑思维去解释的,正如不能用逻辑解释《兰色多瑙河》为什么某段旋律、某些音符必定是代表多瑙河的某种状态,它是没道理可讲的,但又是必然的,甚至是唯一的,因为懂音乐的都能那样理解它所表达的内容。有人会说音乐是艺术不是科学,(有人已经说了中医只是一门艺术,不是科学)。但当人们弄清了某些音符、某段旋律必定对应着什么的时候,也就成了科学了,但仍不能讲为什么。凡是正确地描述了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就是科学。
四、中医是不可替代的
  西方科技已把物质分解到了极限,然而研究人体生命运动光从有形物质上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起码还应该研究一下人体内的电磁场和力的结构,研究运动就必须研究力)。必须借助中医理论及临床经验提供的线索,另辟蹊径。现代西方医学着重借助的是化学、生物化学,这对研究人体生命运动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西方科技的尖端部分如模糊数学、混沌学、甚至测不准原理,已越来越接近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向逻辑思维、机械唯物论提出了挑战。(是西方科技需要发展才能够赶得上中医,不能用比西方现代科技还差很远的西医来改造中医)。所以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理论,将促进西方科技的发展。而且中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我们在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借助西方科技尖端,必将捷足先登全面领先于世界。这就是21世纪是西方这条腿将落地,中国这条腿将借助西方提供的支点起步的世纪。如果我们自己把我们的宝贵遗产消灭了,必成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罪人。现在一些人一直强调和西方接轨,这轨是接不得的,一接轨,两条腿就成了一条腿,人类文化就没法前进了。而且不同品种的结合是繁衍不了后代的,不但动物如此,植物也是如此。
  西方已经发现传染病成了人类的一大危机。西方对疾病只着眼于外因,治疗则依靠外力,大量滥用抗生素的结果,使细菌病毒加速了变异,终有一天对传染病将无药可治。而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讲究的是天地万物一切和谐相处。不致中和则万物不育。中医治传染病从不用杀菌(病毒)药,而是调整人自身失衡的机能,不会产生抗药性,这是人类保健的希望所在。一些人为了维护他的学术道统,可以置中国百姓的生死于不顾,要置全人类的生死于不顾,洋人也不会答应吧。
五、复兴中医确立中医药的战略地位必须采取的措施
(一)中医药首先要本土化
  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既然如此,我国就应该大力发展中医药,把卫生事业费用首先用于发展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医院,让中医药首先为13亿中国人的健康服务。
  与西医药相比,中医药有诸多优势。其中一大优势是简便廉验。西方出现返朴归真、回归自然、采用天然药物的潮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负担不起日益高涨的医疗费用。中医药是有系统理论、浩瀚文献、丰富实践的医学,而且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传统医药学,应该用其先保证其发源地人民的健康,即首先在中国弘扬起来,然后再说走向世界。
(二)抢救民间有特色的中医药
  现在,高水平的老中医已经为数不多,如果不设法抢救,将其经验继承下来,将有可能出现中医断档问题。因此,要恢复中医师带徒的传统,中医不是在课堂、靠课本就能学会的。现还有一部分祖传的“民间中医”是受广大人民欢迎的。应该得到重视,要给他们行医权,事实上他们在农村曾起过良好作用。北京一位祖传医生李金生,善治颈椎、脊椎病,曾给澳大利亚总理霍克治好过颈椎病,霍克夫妇和他合过影。但被国家颁布的职业医师法取消了行医权。
  为了避免江湖骗子草菅人命,医师资格考试是必要的,早在周朝就已经有了考试制度,是通过对患者的实际疗效来考的,而且很严格,治十个好了六个就算不及格。书本知识背的滚瓜烂熟,会不会治病是两回事。
(三)中西医药的管理体制要分开
  中药是经过了大量临床验证的,不能用对化学药物的规范来检验中药。对审批中成药的费用要定标准,对收费要有监督,要杜绝不正之风。应该恢复“尊古炮制”,经过炮制药性肯定发生了变化,否则古人不会自找这个麻烦。谁都知道,炒花生吃多了会“上火”,煮花生就不会,有效成分没变,但总有变了的。可能分子排列变了,也可能电磁场也发生了变化,现在不清楚,这应该是我们的科研课题,也是中药现代化的途径。考察科研成果,中西医应有两种办法。对中医应强调临床实践。对治疗危急重症,中西医应该一视同仁。
(四)制定保护中医药发展的法律法规
  应制定保护中医的法律,现在中医属于弱势群体,特别需要法律的保护。
(五)传统文化教育及中医药文化教育必须从小学开始
  要从小学生就加强古汉语和传统文化的培训,这是学好中医的基础。过去说“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就是有了传统文化和古汉语的基础,就容易学医。也可以成立招收儿童的中医学校。
发表于 2014/11/3 21: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近代培养了太多的汉奸,所以中成药的审批就受到了限制。明年连中药执业药师的考试也需要本科。奸臣当道,中医难兴。
发表于 2014/11/3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分析的透彻
发表于 2014/11/4 10: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代好像都没有中医药法,现在有了草案了。
发表于 2014/11/4 13: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學者的觀奌類同于我,為此我寫書審稿近一年沒整好,也望你繼續共同為中國的傳統醫藥學,貢獻自己的智能。有一奌可不要搞中西醫藥結合的觀奌行為,切記。民間醫   傳統醫藥學者筆名   忠臣   
发表于 2014/11/6 19: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为什么用不到抢救?中医为什么需要“抢救”?这个问题恐怕还得要从中医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吧。比方说如果中医不商品化又会怎么样?需要“抢救”吗?“商品中医”是怎样产生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9: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官员曝金银花被食药监总局更名:为利益集团代言

“南北金银花之战”火速升温:国家药典委员会原主任钱忠直的公开回复,被陆群批为“混账”逻辑;面对网友质疑,陆群再公布两大证据,并表斗志:“奉旨爆料”莫须有,为民请命不收兵。同时,更名风波中受创最重的隆回人民火线中发声驰援:“感谢陆群,我们力挺他!”

8月12日上午起,陆群公开举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利益集团代言,给数万花农造成无比重大的损失,严重破坏民族团结。

“南北金银花之战”火速升温,陆群也成为全国焦点人物。

8月14日深夜,陆群再次约见三湘都市报记者,他表示自己对这次“金银花之战”仍斗志未减,相信自己一定能够为花农讨回公道。

陆群告诉记者,今年5月湖南隆回县的花农、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向他反映隆回的受损情况。他经过3个多月的实地调查发现,南方金银花更名并非学术之争,更多是幕后利益集团操纵。

陆群公布了两大新的证据——

【证据一】未及时辟谣,涉嫌渎职

金银花、山银花之争的报道最早见于2005年7月15日《人民日报》第六版《山银花不是金银花种植要小心》一文,该文的作者蒋高明、李先恩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文章称,“山银花并不是金银花。虽然金银花和山银花都含有绿原酸,但作为药用成分的木犀草苷,金银花含量比较高,山银花含量很少。”

然而,2005年3月的公开报道显示,蒋高明、李先恩等专家为山东平邑县九间棚村的高级技术顾问。

2013年,一家媒体刊登了《加多宝王老吉等凉茶被疑用山银花代替金银花》一文,文章称“金银花和山银花的药效有很大差别”,并借全国人大代表、九间棚公司董事长刘嘉坤之口点出“金银花是凉性的药材,而山银花恰恰相反,是热性的药材”。

金银花是凉性、山银花是热性这一说法,并未见诸国内的任何医学材料。

这些说法对湖南等地的“山银花”产业造成了巨大影响。

陆群说,当九间棚公司请黑公关公司造谣南方金银花的功效时,国家食药总局和国家药典委作为最为权威的机构,有责任为南方金银花正名。但实际情况是,面对南方金银花种植地区政府多次上书请求辟谣,两个部门都置之不理。陆群认为,国家食药总局在此事上涉嫌渎职。

【证据二】 出台文件,却无法执行

2005年,国家药典委将南方金银花改为山银花之后,国家食药总局出台文件,通知原配方中使用金银花的食品和药品,在向国家食药总局申请备案后,可使用山银花。

同年7月6日,国家食药总局发布了补充通知,其内容明确规定了申请备案的四个步骤。通知规定,申请备案时间截止到同年8月1日。陆群将该通知所规定的四个步骤咨询湖南省食药局,工作人员告诉他,其中一项步骤完成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四个申请步骤全部完成最快都需要六个月。一个月内完成申请备案,根本无法做到。

据媒体报道,自2005年以来,原山银花用量巨大的双黄连口服液生产厂家河南太龙药业[0.78% 资金 研报],一直致力于将处方中的“金银花”更改为“山银花”,但是即使双黄连口服液处方发明人邢泽田教授出面奔波,至今也未能获批,“审批过程中受到了阻挠”。

陆群呼吁,国家药典委应该将2005年修订《中国药典》时,改名的会议纪要、专家意见以及改名的整个过程全部予以公开。这样改名幕后的利益勾结就会水落石出。

陆群表示他还有大量证据,可为举报事实提供证明,并即将向社会公布。

“这一战不大获全胜,决不收兵。”陆群说。

驳斥回复主任回复,陆群痛批

此前,国家药典委员会原主任钱忠直对此质疑公开回复称:将山银花单列,是因为南方金银花和北方金银花化学成分存在巨大差异。

钱忠直称,北方金银花的有效成分以木犀草苷为主,南方金银花木犀草苷含量甚少,主要以绿原酸为主,二者成分差异较大。为保护传统道地药材,2005年版药典把北方金银花作为金银花药材的惟一来源,南方金银花并入山银花项下。

但这与湖南专家此前的试验数据并不一致,而陆群更公开批评钱忠直的逻辑为“混账”。

陆群举例说,在历代本草著作中,金银花主要以藤(茎干、叶)入药。如今国家药典中,同时收录了金银花的藤和花,并明确规定金银花藤的植物来源包括北方和南方种植的4种植物,但金银花的花,只规定唯有北方金银花一种。

“也就是说,药典荒唐地认定,南方金银花和北方金银花的茎干可通用,但开花则不一样。这是典型的舍本逐末。”陆群坦言。

回应网友

网友质疑“奉旨爆料” 陆群坚称是为民请命

8月14日下午,陆群在腾讯微博接受微访谈时,有网友质问陆群“怎么演变成网络实名举报的?动机是什么?有没有人说@御史在途是奉旨爆料或者个人主义什么的?”

陆群在微博中回复该网友:“说什么的都有,但好像没听说‘奉旨爆料’的,呵呵。”

对此,记者与陆群长谈时,他表示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自己有权利为家乡的金银花受到不公平待遇而抨击不法利益方。

张伯礼(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当年修订《中国药典》时,大部分专家认为金银花与山银花产地不一样,外形、用药经验也都不一样。一些研究数据也表明,两者的化学成分也有较多差别。

肖伟(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金银花可作为中药注射剂原料,而山银花用于中药注射剂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徐晓玉(西南大学中药药理学教授)

在多篇论文及文章中指出,金银花与山银花命名下的忍冬属5种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之间,只有微小的含量差别,这种差别尚不能进行任何的临床判断。

卢颖(中药标本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馆长)

我们很多做科研的也觉得很奇怪,药典委为什么要特意把金银花分开,分成两种名称。现在的“金银花”和“山银花”,本是同科同属,可以通用。两种植物成分可能有细微的差异,但这点差异是不是造成了功效的差异?我保留意见。

现场连线

店铺多关张,隆回誓等结果

当地人力挺陆群:感谢他为南方金银花正名

“感谢陆群,我们力挺他,他为花农代言,为南方金银花正名,产业已到死亡边缘。”8月14日,对陆群举报事件,隆回县小沙江镇党委书记段小红发声力挺。

段小红介绍,1970年代起,隆回县小沙江、麻塘山、虎形山等乡镇就大规模种植金银花,至今该县种植超20万亩,产量占全国六成。小沙江镇作为主产地之一,家家户户都曾种植,高峰期该镇年产干银花6500多吨。

店铺多关张

8月12日,小沙江镇中心地段的药市街,有上百家经销门面,长达1公里。该镇一度是全国最大的金银花集散地,药企商家云集。

而繁华已成往事,大部分门面如今已关闭。经销商阳锡存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今年还没往外发一次货,这几年金银花都不好卖,很多店里都堆满了货。陆群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隆回县鸿利药业公司总经理舒利经销金银花有30余年,以前主要给国内几个有名的药厂供货,每年出货量上千吨。

隆回金银花被更名山银花后,生意渐冷,原来抢着要采购的厂家代表都躲着他,几百万吨的金银花压在仓库里,“再这样继续,整个产业就瘫痪了!”

缩水已过半

而今,所有大面积种植户都在赔钱,一些种植户已无心打理,或改种其它经济作物,或外出务工。

“去年全镇的干花还有6000吨,今年不到3000吨,缩水过半。高峰期经小沙江销往外地的金银花有1.5万吨。”这一数据,让段小红忧心忡忡。

产量逐年下滑,政府大力扶持的产业面临萎缩。“陆群微博举报”一事,让段小红以及关心这朵花的很多人看到了曙光。

“‘中国金银花之乡’竟然不产金银花,不是个笑话吗?” 舒利告诉记者,近几天一有时间就会上网看看这一事件的最新进展,特别希望能听到“南方山银花,就是金银花”。

“产业做起不易,一字之差,却关系着千万户百姓的命运。”段小红期待“金银花之战”早日有结果,“这不仅是我,更是南方五省区花农的期盼。”

信心仍留存

对于花农,从200元/公斤到跌至不足20元/公斤,滞销导致数万人生计窘迫,急火攻心,“中国金银花之乡”求援。

隆回地方官员说,他们不会舍弃隆回金银花的“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品牌,抓住国药控股[0.36%]湖南有限公司助推的机遇,创新金银花产业发展模式,规范金银花种植加工标准,加大研发力度,“即使流言未尽,不论现状如何,我们不会放下这块金字招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3 04: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