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782|回复: 0

名医医案中医原本辩解(1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6 08: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解中医原本》
第七章 名医医案中医原本辩解
医案十九、胸痹
    (一)医案原文摘录
陈某某,女,32岁,成都某乡农民。
   【病史】1976年8月,妊娠期外感,头疼,身痛,失眠,尤以胸背疼痛、胸中满闷为甚。因怕服药动胎早产,未治疗。产后七日,正值地震,露宿于外,病势加剧。先后到省市数处医院作胸透、心电图、超声波等检查,均无异常,诊为“神经官能症”。1977年11月初来诊。
   【初诊】1977年11月初。胸部疼痛年余,痞满不舒,呃逆气阻。畏寒头昏,耳如蝉鸣,骨节酸痛,纳差,多梦,行经腹痛,淤块甚多。舌质偏淡,苔黄滑。此为产前感受外邪,产后血海空虚,又受寒湿侵袭,寒凝气滞,胸阳痹阻,清阳不升,故出现胸痞,头晕、耳鸣、失眠、身痛等证,亦即俗称之“月后寒”。法宜助阳化气,温经散寒。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处方:桂枝lO克,炮姜30克,甘草15克,大枣20克,麻黄10克,制附片60克(久煎), 辽细辛6克,吴茱萸10克。三剂。
【二诊】上方服后胸痛减,头晕耳鸣好转,仍觉身痛,经前小腹冷痛。少阴阳虚,風寒湿郁闭未解,原方加减,兼佐活血化淤之品以调其经血。
   处方:桂枝10克,炮姜30克,炙甘草12克,麻黄10克,制附片30克(久煎),吴茱萸10克,血余炭30克,当归10克。嘱此方服至经行即止。
   【三诊】上方服至四剂,月事来潮。经色、经量、疼痛均大有好转,胸痛、头晕、耳鸣、体痛、失眠、纳呆亦明显减轻。原方去炮姜、血余炭、吴茱萸,加茯苓安神渗湿之品。
   处方:桂枝10克,生姜30克,炙甘草12克,大枣20克,麻黄10克,制附片30克(久煎),辽细辛3克,茯苓15克,当归10克。
上方服十余剂后,病基本治愈。1979年7月20日追访,近年来身体一直良好。
    (二)中医原本辨解
1、病证机因辨解
如图7-38所示,本例病机在肾肺脾心。妊娠期间,髓血本虚,外感風寒,很容易造成脾木郁陷,心神不安,证见头痛、身痛、失眠。产后,髓血更虚,又被迫露宿,外感風寒,使病加重,迁延数月,引起内邪,致肾、肺、脾、心皆病。

7-38.GIF

耳为肾窍,耳鸣是肾机命门被寒邪收引闭塞的病证。
产后髓血虚亏,寒淫水郁,風淫木陷,故有头痛、头昏。头为髓海,与肾机相联最为密切,因此,头痛头昏,多半是寒淫水冷的肾机病证。
寒邪犯肺,所主皮毛收束,故有畏寒。原本寒邪伤肺,必致火郁热淫,本例反复伤寒,内外合邪,不仅热淫为邪,反而三焦热腑亦遭寒袭,致使热腑不热,气化失常。三焦气化失常,上焦寒引壅塞,故有胸中满闷之证。
脾主一身筋肉,遭風寒收引而拘急痉挛,故有胸痛。脾胃生化之机不行,故纳差。女子行经,权在風木。脾木郁陷,故行经腹痛。木正不疏,经血淤积,故血块甚多。寒伤脾胃,浊气不降,逆冲咽口,故有呃逆。
肺脾失政,故气血虚亏。气血虚亏,则神无所依。虚神不安,風动游于心外,故失眠多梦。
气血虚亏,故舌淡。寒邪入于心脉,土郁湿淫,故苔现黄色。滑者湿厚也,湿淫日久之证。
2、治方辨解
如图7-39所示,本例处方气味与病证机因相切,故效。

7-39.GIF

制附子,味咸兼辛。味咸,治方在太阴寒水肾胱。味不厚不薄,入藏入腑,入肾助阳,补坎中之火;入膀胱则温化沉寒,使寒邪归正。
麻黄、炮姜、血余炭,味苦,治方在太阳热火肺焦。麻黄,味厚入肺,气温散寒,补益火正;炮姜、血余炭,味薄入腑,气温散寒,补益三焦。
细辛、生姜、当归、桂枝、制附子、吴茱萸,味辛,治方在少阳風木脾胃。细辛、生姜、当归,味厚入藏,温升脾木,木升则淫風不能相害;桂枝、制附子、吴茱萸,味薄入腑,温胃散寒,寒去则風平。
炙甘草、大枣、茯苓、当归,味甘,治方在中央湿土心脉。茯苓、当归,味薄入脉。茯苓气平,调和气血,平治湿淫;当归气温,活血行瘀。炙甘草、大枣,味厚入心。大枣气平固本,补土平湿,养心安神。炙甘草微温,提升心阳,键运中枢。
当归活血行瘀、茯苓渗湿利水的临床功效,恰好证明了血脉与湿土与甘味同在一个时象——中央。
上述处方,使病机归正,五机顺行,由此,精水化气,阳气变血,炼血生髓,左升右降,一脉周流的生命系统复常。

来自群组: 交友学中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10: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