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中医原本》 第七章 名医医案中医原本辩解 医案十七、崩漏 (一)医案原文摘录 吴某某,女,43岁,新华社工作人员。 【病史】自1971年,时而昏倒,未予重视。1975年以后,发病频繁,尤其是经量多、间隔短,长期大量失血,不能坚持工作。经北京数家医院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失血性贫血症”。曾转外地医院,诊断同前,经治无效。1978年6月12日来诊,按太阴少阴同病论治,前后治疗四个月,诸证痊愈,恢复工作。 【初诊】月经不定期,停后数日复至,淋漓不断,色暗淡,夹乌黑瘀块甚多。恶寒,气短,头痛,身痛,肢软,纳呆,腹冷,浮肿,失寐,惊悸,踡卧,神疲。面色苍白,形容憔悴。舌淡,苔白滑,根部微腻。脉沉微细。乃太阴少阴证崩漏。法宜温经散寒,复阳守中,以甘草干姜汤主之。 处方:炮姜30克,炙甘草30克。三剂。 【二诊】服药后胃口略开,仍恶寒身痛。继以甘草干姜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散寒,表里兼治。 处方:炮姜30克,炙甘草30克,麻黄9克,制附片60克(久煎),辽细辛3克。上方随证加减,附片加至每剂120克,炮姜120克,共服二十五剂。 【三诊】全身浮肿渐消,畏寒踡卧、头痛身痛均好转。崩漏止,月事趋于正常,淤块显著减少。舌质转红,仍偏淡,苔白滑,根腻渐退。病已明显好转,阳气渐复,阳升则阴长;但仍有脾湿肾寒之象。法宜扶阳和阴,补中益气。以甘草干姜汤并理中汤加味主之,随证增减,共服四十余剂。 处方:制附片60克(久煎),干姜15克,炙甘草30克,党参30克,炒白术24克,茯苓20克,炮姜30克,血余炭30克,上肉桂10克(冲服),鹿角胶6克(烊化)。 至1978年10月中旬,月经周期、经量、经色已正常,诸证悉愈,恢复全日工作。春节前后,因任务急迫,每日坚持工作十二小时以上,自觉精力旺盛。1979年3月临出国体检,均属正常。 (二)中医原本辨解 1、病证机因辨解 如图7-34所示,本例主证崩漏,兼证复杂,病起于寒邪。寒淫水郁,肾阳不出。水不滋木,则木郁風淫。水血疏利之正道不行,風邪泄其于旁门,因此,水肿、崩漏等证俱出。寒伤肺机,故有恶寒、气短诸证。肾、肺、脾、肝、心五机俱病。 头痛,头昏,是脑髓空虚失养的病证,有是证,说明肾机命门精髓出入失常,必是水郁寒淫。 寒邪侵肺,闭束皮腠,故有恶寒。火郁而不发热,可见寒淫不仅伤肺,已伤三焦热腑,且日久积深,成为沉寒痼冷。五机具病,病证杂陈,皆由此而起。 寒水不能滋木,必致木郁風淫。脾木郁陷,故有肢软、身痛、纳呆;木正不疏,風邪泄水于皮腠,故有浮肿;木正不疏,故月经不期,風淫为邪,故停后数日复至,淋漓不断。水液不从三焦水道而出,必然水湿为淫。湿淫土败,心脉(岸基)不能统血,则经行而有崩漏,犹如堤决水泛。月经不期则生瘀,故色暗,瘀块甚多。血虚(稀)不足,故经水色淡。下焦寒淫,故有腹冷。 肺机不行,故呼吸不能深长,是谓气短,由此脉气无源;脾机不行,故纳呆,由此脉血无源;合则心脉气血虚亏。 气血虚亏,神无所依,故神疲、踡卧(身体乏力)。气血虚亏,神无所依,遇風动则飘摇不定,故见失眠、惊悸。失眠不寐,也可理解为肺火不能纳藏于肾水,这是肺机不行,即阳用转为阳藏,左升转为右降这个机关不灵了,也就是“气”这个枢机不灵了。气短也是证明。 气血本虚,又加崩漏,则难达头面四肢,故有面色苍白,四肢清冷。气血虚亏,故脉细微,沉取方得。气血虚亏,故舌淡。肺郁,寒气入脉而色现于心窍,故苔白;滑者,寒苔积厚也。根部稍腻,寒邪已久也。 肝血空虚,则目窍失养,故生眩视,重者并发昏晕而见倒仆, 本例病证虽多,咋看复杂,但是,根据中医原本的道理,应用“病证机因图”这个工具,进行辨析,病证机因一目了然,而且不无定解。 2、治方辨解 如图7-35所示,本例处方气味与病证机因相切,故效。
制附子、鹿角胶,味咸兼辛。味咸,治方在太阴寒水肾胱。味不厚不薄,入藏入腑,入肾助阳,补坎中之火;入膀胱则温化沉寒,使寒邪归正。鹿角胶微温,助阳化寒之力稍逊。 炒白术、麻黄、炮姜、血余炭,味苦气温,治方在太阳热火肺焦。炒白术、麻黄,味厚入肺,气温散寒,补益火正;炮姜、血余炭,味薄入腑,气温散寒,补益三焦。气短、恶寒可解。 细辛、干姜、肉桂、制附子、鹿角胶,味辛,治方在少阳風木脾胃。细辛、干姜,味厚入藏,温升脾木;制附子、鹿角胶,味薄入腑,温胃散寒。寒去風和,脾升木疏,故風淫木郁诸证可愈。 甘草、茯苓、党参,味甘,治方在中央湿土心脉。茯苓,味薄入脉,气平,调和气血,平治湿淫。甘草、党参,味厚入心,气平固本,补土平湿,养心安神,键运中枢。 上述处方,使病机归正,五机顺行,由此,精水化气,阳气变血,炼血生髓,左升右降,一脉周流的生命系统复常。
来自群组: 交友学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