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中医原本》 第七章 名医医案中医原本辩解 医案十六、痉病 (一)医案原文摘录 郝某某,女,22岁,重庆市某厂管理员。 【病史】1959年7月,高热昏迷。送往某医院急诊,用退热药,高热不减。再以物理降温,仍无效。未明确诊断,遂出院,请中医治疗,当日服药两剂,热退,渐清醒。但次日晚又陷昏迷。送某某医院抢救,当即下病危通知,亦未能确诊,急邀某老中医会诊,服中药后,病情又逐渐好转。老中医认为,脑中有瘀滞,转某医学院检查拍片,果然发现颅内确有淤血,遂手术脱险。一月后,手足抽搐,下半身发凉。出院用中医医治,断续有五六年之久,其效不显。1965年专程来蓉求治,三个月痊愈。 【初诊】右半身手足抽搐,发作时口眼歪斜。每月约5-6次,抽搐前有预兆,先觉右侧身麻。近几年来,特别胃寒,六月炎暑,身穿毛衣,四肢仍厥冷。月经不定期,色暗淡。视力减退,模糊不清,记忆与反应力均显著减弱,迟钝。神疲,纳呆。舌淡,少苔而灰白,脉沉细。此为大病之后气血亏损而致痉,病属太少二阴,宜先温中健脾调和气血,以小建中汤主之。 处方:桂枝12克,炙甘草6克,白芍15克,生姜30克,大枣15克,饴糖60克(兑服)。六剂。 【二诊】服上方六剂,近十日来,手足抽搐只发作过一次,发作前身麻减轻,精神和食欲均有好转。仍胃寒,肢冷,经水不调,阳气不通达于四肢。为除血虚寒凝,宜温经宣络,通脉养血为治,以当归四逆汤加味主之。 处方:当归10克,桂枝12克,白芍10克,辽细辛15克,甘草6克,木通6克,大枣20克,吴茱萸6克,炮姜15克。八剂。 【三诊】上方进八剂,半月内抽搐未再复发。胃寒肢冷减轻,食欲稍增。月信刚至,色暗淡夹紫黑色血块较多,小腹痛。宜温脾肾,散寒滞。 处方:炮姜60克,血余炭30克,炙甘草30克,制附片30克(久煎),当归12克,吴茱萸6克。六剂。 【四诊】服上药,病情稳步好转,继续以理中汤加味调治。 处方:党参15克,干姜12克,炒白术12克,甘草10克,制附子30克(久煎),茯苓12克,砂仁10克,白蔻10克,枸杞15克,菟丝子20克,桂枝10克。 上方加减约服两月余,基本康复。1979年7月,自述病愈后回家调养近两年,逐渐巩固至今,未曾复发。 (二)中医原本辨解 从本病迁延的情形来推断,患者当初高热昏迷,本是伤寒发热,但是病发7月盛夏,或误认“温病”,造成坏病。开颅手术,更是损伤首脑髓海命根,由此导致肾机命门失政,寒淫为邪。 1、病证机因辨解 如图7-32所示,本例主证抽搐,兼证复杂,可见五机具病。病因为寒邪与風邪。
寒侵肺藏,闭束皮腠,故有畏寒。本例特别畏寒,六月炎暑,仍身穿毛衣,且四肢厥冷,但无发热。可见内寒淫邪,不仅伤肺,已伤三焦热腑,且日久积深,成为沉寒痼冷。五机具病,病证杂陈,皆由此而起。 寒水不能滋木,必致木郁風淫。木郁故有麻木不仁,風淫动摇筋肉,故有口眼歪斜,手足抽搐。口为脾窍,故脾木抽搐易发于口歪,口歪必然拉动眼斜。 脾机不行,故纳呆,由此脉血无源;肺机不行,则脉气无源,合则心脉气血虚亏。气血虚亏,神无所依,故神疲。气血虚亏,难达四肢,故四肢厥冷,神识不达而发麻木。四肢失养,筋肉虚弱,風邪稍动则发抽搐。气血虚亏,故脉沉取方得,且细。气血虚亏,故舌淡。肺郁,寒气入脉而色现于心窍,故苔灰白。 右边是人体阳气收藏之地,阳用自然弱于左边,因此,人体阳气,也就是提供动力的火热之气一旦虚弱,右半身较之左半身容易发病。 脾木疏利之正不用,故月经不期。不期则生瘀,故色暗,有瘀块。血虚(稀)不足,故淡。小腹乃女子宗筋所在,经行風动,致筋肉拘急,故有经行腹痛之证。 肝血空虚,则目窍失养,故视力减退,模糊不清。血虚髓空,则记忆力衰退,反应迟钝。记忆是信息的存取,取决于肾机命门和脑髓。“记”是信息存储封藏于髓海的过程,是从肾机命门进入的过程;“忆”的过程恰恰与“记”相反,是信息从髓海提取出来的过程,是从肾机命门出来的过程。所以,肾机和髓海都关乎记忆力。人的记忆力其实就是智力,所以,中医讲肾主“志”。而髓海是否充实,不仅取决于肾藏精,更取决于肝机“炼血生髓”,所以,肝胆对于人的智力也至关重要。 2、治方辨解 如图7-33所示,本例处方气味若四诊合一,便成四机同治之方,基本对治病证机因,本书试做一合方辨解。
制附子,味咸兼辛,气温。味咸,治方在太阴寒水肾胱。味不厚不薄,入藏入腑,入肾助阳,补坎中之火;入膀胱则温化沉寒,使寒邪归正。 白术、炮姜、血余炭、白芍、枸杞,味苦,治方在太阳热火肺焦。白术,味厚入肺,气温散寒,补益火正;炮姜、血余炭,味薄入腑,气温散寒,补益三焦;白芍,味不厚不薄,入藏入腑,其气平和,调解寒热。枸杞,味薄入腑,微寒收雾,助华盖集聚精华降入肝机,变血生髓。旧说枸杞补肾,道理在此。 细辛、生姜、当归、白蔻、砂仁、桂枝、吴茱萸、制附子、菟丝子,味辛,治方在少阳風木脾胃。细辛、生姜、当归,味厚入藏,温升脾木;白蔻、砂仁、桂枝、吴茱萸、制附子,味薄入腑,温胃散寒。寒去風和,脾升木疏,故風淫木郁诸证可愈。菟丝子常用酒制,味厚入脾,气平补本,如《本经》说:“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 当归、茯苓、党参、大枣、甘草、饴糖,味甘,治方在中央湿土心脉。当归茯苓,味薄入脉,当归气温,活血逐瘀;茯苓气平,调和气血,平治湿淫。党参、大枣、甘草、饴糖,味厚入心,气平固本,补土平湿,养心安神,键运中枢。 上述处方,使病机归正,五机顺行,由此,精水化气,阳气变血,炼血生髓,左升右降,一脉周流的生命系统复常。
来自群组: 交友学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