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603|回复: 0

为医者的课外书之十八--《制药业的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5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书由[美] 玛西娅·安吉尔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与相关书评:

如果不是禽流感在全球的蔓延,恐怕一般人并不会注意制药公司的药品专利的巨大威力。抗流感特效药品“达菲”的生产商瑞士罗氏有限公司就被指责在非常时期依然为追求利润而拒不转让“达菲”的生产专利。“达菲”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防治流感药品之一,罗氏是唯一拥有生产该药品专利权的制药公司。事实上,凭借着掌控和大众健康息息相关的药物,已经成为全球各大制药公司获利滚滚的重要原因。

  由哈佛大学教授玛西亚·安吉尔撰写,美国兰登书屋出版的《制药业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the Drug Companies)一书中,作者以其在医学杂志工作20余年的经历和调查数据,向普通大众展现了这个暴利的行业的诸多惊人内幕。

  名列《财富》500强的企业中的十大制药公司,他们的利润总和(359亿美元)竟然比其他四百九十家企业的利润总和(337亿美元)还要多。这么一个暴利的行业,却是建立在越来越多的患者买不起药的事实上,制药公司从肩负“研发和生产有用药物”的使命的机构蜕变为巨型的唯利是图的市场营销机器。

  现代人吃下的药越来越多,这当中有多少又是在药厂和相关人员的暗示下, 觉得“我有病”才吃下的不必要药物呢?用默克药厂的前执行官的话说,如果不能把药像口香糖一样卖给所有的人,“是一件耻辱”,因此让大众每天服用药物就像每天吃口香糖一样普及,似乎成为了各大药厂的终极目标。

  药价之所以越来越高,并不是制药公司真的在研发上花费了大量金钱,事实上,高比例的营销费用、贿赂、游说主管部门、雇用大量律师以保护专利等花费,到头来还是转嫁到了病人头上。美国十大制药公司的研发费用只占销售收入的14%,在所谓的“营销和管理”名义下的费用却占到了31%,制药公司在“营销”上的代价接近了疯狂!

  制药业需要被拯救了,当然主要还得靠自我救赎。安吉尔博士在书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改革建议,包括重塑临床实验的公正性、切断制药公司与医药教育间的联系等等。这本书是以作者多年的研究为基础,对一个已经严重失控的行业提出了严厉控诉,对关乎民众健康的话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该书的英文版在北美地区引起了轰动,接连登上了各大畅销书排行榜。

  还是用制药公司自己的话来说吧,如果药物真的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那么制药公司是不是将成为现代人健康与否的主宰了呢?


相关文章:

制药业:美国的下一个坏孩子?

本报记者 史靖洪

  一直以来,美国的石油公司和烟草巨头被认为是美国工业界中的“坏孩子”。如今,又有一个大个子可能要加入“坏孩子”的队伍,这个大个子就是近来屡被声讨的美国制药业。

抗抑郁药风波未平

  自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本月13日首次向公众承认抗抑郁药会导致有些儿童和青少年出现自杀倾向后,美国制药业就提前进入了“冬季”,来自各方针对制药业的批评声不绝于耳。这种状况使制药业的声誉受到极大损害,并且使公众对制药业也越来越没有信心。

  很多人没有想到抗抑郁药有可能导致儿童自杀一事会产生这么强烈的舆论反响。今年6月,纽约首席检察官起诉葛兰素史克公司封杀了有关抗抑郁药的临床检测结果,因为这一结果显示,用于儿童和少年的抗抑郁药是无效的,而且有可能引起自杀行为。虽然美国制药业在此事件后已宣布将建立一个有关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开资料库,供公众查阅,但一些国会议员,以及美国医药联合会和医药杂志评论员仍呼吁对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强制登记,让所有的临床试验都公开化。

  上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一个咨询小组再次呼吁人们注意使用抗抑郁药品可能产生的后果。对此,位于波士顿的东北大学专门研究产品责任与消费者保护的专家理查德·戴纳德说,目前有关抗抑郁药品的报道很可能导致针对制药业的诉讼,因为很多人是这么想的:“这些家伙知道这些问题,他们应该告诉我。”

行业满意度在下降

  据今年哈里斯民意测验的结果,55%的美国人认为,对制药公司的规范应该更加严格。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药品价格高得不可思议。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制药公司为消费者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与1997年相比,信任程度下降了35个百分点。就这样,制药业与健康保险业、石油工业和烟草业同列消费者满意度最差的几个行业。

  对外界的各种批评,美国制药研究和生产协会发言人杰夫·特韦特说:“这真是令人非常沮丧。我们认为这是一系列错误的指控产生的后果,我们将予以还击。”他强调,这些指控“忽视了制药和生物技术研究是世界上最具创新精神的行业的事实”。他说,人们应该知道,全世界60%至70%的新药产自美国。

  同多年来备受指责的石油工业和烟草业相比,制药业只是这支挨骂队伍里新来的小兄弟。由于上世纪70年代的汽油短缺,以及1989年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港外发生的爱克森瓦拉兹油轮沉没漏油事件,石油工业曾一度成为人们责难的对象。烟草业挨骂的历史更为久远,1998年,美国法院曾判处美国烟草业向被害者提供2060亿美元的巨额赔偿。如今,制药业在公众眼里也已是劣迹斑斑。曾多次参与指控烟草公司损害公众健康官司的戴纳德说,如果打官司的话,制药业的案子比烟草业的案子还要有影响。

批评是否源于偏见

  也有人为制药公司喊冤。珀塞尔公司的公共关系专家梅尔·哈克雷德·派因认为,制药业是一个大产业,总是有些人对大产业怀有偏见,就像对石油业一样。他认为,制药公司吃亏就吃在太成功上了。他说,石油工业在上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也都经历过这样的时期,然后渐渐地开始走下坡路。这说明,当一个行业太有钱了,人们就不会那么喜欢这个行业。

  但一些人指出,制药公司之所以遭人诟病,并不是因为它们富得流油,而是因为它们自己的行为失当。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编玛西娅·安吉尔说,如今的制药业不再像过去那样富有创新精神,大的制药公司把创新的心思都花在公共关系上了。过去6年里,推向市场的487种新药中,78%的药品都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划入“未改进”的药品之列,68%的药品没有增加新的化学成分,仅是通过对旧药品成分进行重新组合而制造出来的。

  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另一位编辑、《损人利己——药品与制药业将危害你的健康》的作者杰尔姆·卡西尔博士说,制药业目前遭到批评完全是“咎由自取”,“他们一边在夸大用于生产新药的投资,一边却生产了太多根本没有特殊价值的、雷同的药品。”

  当然,美国制药业得到的不仅仅是批评,实际上,这些批评很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危机。公共关系专家派因说:“很显然,某些人还很难明白为什么人们愿意跨境去加拿大购买低价药品。”就美国制药业如何发展问题,他指出,美国制药公司可以从它们自己给客户的建议中受益:“要真诚,要富有同情心!”


文章来源:世界新闻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9 03: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