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中医原本》 第七章 名医医案中医原本辩解 医案十一、视岐 刘某某,男,54岁,成都某公园职工。 【病史】 1972年冬,在公园茶馆售茶。某日下班清帐时,总算不清楚,反复多次还是算不清。走出屋去,看到迎面不远的小桥上,站着两个人,好象有点反常;闭眼休息片刻,再看,却又成了一个人!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当时又感到身上疲乏不适,以为一天工作劳累所致,于是提前就寝。 第二天早晨刚起床,看见自家单门也变成双扇,行人、车辆都是成双成对,房屋成了白色……当即到某医院诊治,经眼科检查后,确诊为“双目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服鱼肝油并注射维生素B12,治疗一段时间,病情如故。 又去医院,医生说:“你的眼睛已经坏了,眼底血管硬化了,好象机器已经坏了一样,修不好了……以后来注射一个时期针药,再吃些鱼肝油吧!”按此办法,拖了一段时间。同时,又服了一些中药,诸如珍珠母、石决明之类,仍无效。 两月以后,来范老处求诊。按太阴证视歧论治,服药六剂而愈。 【诊治】两月前突然发病,视一为二,有时视物变白色。除此,全身无明显不适和既往病史。舌淡红,苔白黄微腻、稍紧密。白睛微现淡红血丝。此为寒湿之邪入侵手太阴肺经,形成视歧。法宜散寒湿,利肺气,通经脉,以麻黄汤加减主之。 处方:麻黄10克,杏仁12克,法夏12克,甘草10克。上方连服六剂,复视消失,视觉恢复正常。 1978年12月28日,至患者家中追访。他高兴地说:六年前,吃了六付药,眼睛便完全恢复,每付药才九分钱。自那时起,我不仅照常算账看书,还经常书写蝇头小楷,作国画,描绘山水、花鸟、人物等,一如常人。 (二)中医原本辨解 1、病证机因辨解 如图7-22所示,本例主证复视,几无其它兼证。但是,主证加上舌证和睛白淡红血丝,以及身疲不适等证,再与患者年龄,发病时令相参,依然可以准确诊断,本例病机在肺脾肝,病起外感風寒,导致体内燥淫金郁。
病发冬季,太阴寒水当令,易伤風寒。患者年过五旬,三焦始衰,因此,即使稍感風寒,引起火郁热淫,也不见发热病证。但是,无常见发热之证,不等于无热邪。 外感寒邪,先犯肺藏,以致火郁。肺藏火郁,按理必有三焦热淫,本例三焦始衰,因此,热淫不能发于皮表。热邪不发于皮表,而发于目窍,于正视之外,产生邪视,此所谓复视也。 正视生于后天乾金之光,亦胆腑九阳之燥。本例邪视,生于三焦七阳之热。肺焦所处热火之地,先天乃是乾阳所居,因此,七阳之热也具光明之性。热邪入于肝机目窍,即可产生邪视,正邪两视,合为复视。 外感風邪,侵犯脾机,必致木郁風淫,故有身疲不适的感觉。内外風邪,合犯肝机,必致金郁燥淫。燥邪入三焦,随化为热,如此,热淫为邪,乘虚入肝,在肝窍发为邪视。金郁则正视虚化,色识弱化,以致分辨力下降,故有视物色白。白为乾金之本色。 脾肺病变,必致气血虚亏,故有舌淡。燥邪随血入脉,故有舌红,睛白血丝。肺机虚寒,气郁色现,故有苔白,积久而腻。 2、治方辨解 如图7-23所示,本例治方虽简,但“气味”与病证机因相符,机因并治,故能一诊而愈。
麻黄,味苦,治方在南方太阳热火肺焦。味厚入藏,温肺散寒。肺藏火正复兴,三焦热邪自然归正。本例热邪不大,所以气味不用苦寒,甚至不用苦平。 法夏,味辛,治在东方少阳風木脾胃。味薄入腑,平治風邪。 甘草、杏仁,味甘,治在中央太极湿土心脉。甘草,味厚入心,补土平湿,养心安神,健运中枢。杏仁,味薄入腑,温气散寒,活血化瘀。杏仁补益脉气,脉气即肺气,能够通过脉络到达肺藏,温肺散寒。所以,《本经》说杏仁“主咳逆上气……”,道理在此。不仅杏仁,但凡甘温之品,皆能温肺散寒,治咳逆上气。临床证明,杏仁还有苦味,故补肺正。 上述处方,使病机归正,五机顺行,由此,精水化气,阳气变血,炼血生髓,左升右降,一脉周流的生命系统复常。
来自群组: 交友学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