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要有一个好的思路 王学泰 2014-9-18 有坛友和我交流的时候,说自己学习中医买了不少书,但是,没有找到思路,所以,总是觉得摸不着头脑。我想这是中医学者,尤其是初学者的普遍问题。我自己也有过这样一个过程,但是,后来抓住了一个好的思路,沿着这个思路学下去,出来了《图解中医原本》,对我来说,算是学有所成。《图解中医原本》需要时间和实践进一步证明,但是,我的学习思路应该对中医学者有所启发,发出来与大家交流。 学中医的思路很重要,多数人开始的时候都有思路不清的问题,这就是中医传承不好的原因,历史上,没有出过一个教出好中医的好老师,就连医圣仲景也不是好老师,所以,他既没有好的传人,著作《伤寒论》也让后人费尽心机而难得其解。 中医的传承问题,实质就是教学问题,从古至今没有解决。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统一的逻辑(理论),使得学者(老师也是从学者过来)都得靠自己摸索,历史上能够自己摸出一条路子的好中医,有如凤毛麟角。所以,大多“行医五十年方知四十九年之非”,到最后都没有明白中医的道理。前几年出现的“王教授现象”就十分有代表性。传统的师承教育和现代教育,都已被历史证明总体上是失败的,否则,中医就不会陷入今日之危险境地了。 那么,学中医应该有怎样的思路呢?根据我的经验,基本的心路应该是这样的:问答“中医为什么要处方?”从这个问题进入,从找到问题的答案出来,必然形成一条清晰的路线。 任何医学最后都要落实到“用药”,也就是说,医学的理论一定要能够从人体的生理、病理、药理一直紧扣到治理,也就是紧扣到临床,“用药”就像足球的“临门一脚”,没有生理、病理、药理、治理的正确认识,球到不了门口,但是到了门口进不了门,说明衔接有问题,或者说整个套路有问题。 中医“用药”叫“处方”,俗话叫“开方子”,为什么?不要小看了这几个字,回答好这个问题,中医就通了,就成了。我总结了一句话,叫做:治有“方”,药有“方”,病有“方”,生有“方”,五行有“方”,中医的治理、药理、病理、生理、原理都在一个“方”字,中医治病就是治“方”。把这个“方”字从头到尾搞清楚,中医没有学不出来的道理。正如“方”字本身的意义,能够辨“方”,就不会迷失。 我的《图解中医原本》就是沿着这样一个思路进行学习研究的成果。书是倒过来写的,从原理开始,但学习研究的起点是提问“中医为何叫处方”,从治理处,即最终的落脚处提出问题,最后一直追溯到原理——太极阴阳五行学说。我认为,自己算是摸出了一条学习中医的路子。谨供参考。
来自群组: 交友学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