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533|回复: 1

私塾教育:传统教育的生力军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7 17: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私塾教育:传统教育的生力军2014-09-13 梓琳 [url=]国学时代[/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私塾的发展历程


据传,孔子是第一个开创私学的人,他自行设立学堂,曾收弟子三千,打破了“学习在官方、在贵族的教育局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孔子讲学


汉代时期,通常由士大夫、地主、商人为教育蒙童而设立了私塾。私塾分为高级和初级两种。高级私塾是私人讲学,专门教授儒家经典。

唐代以后,统治阶级为了巩固人的思想,大量发展初级私塾教育。在唐代,最常用的识字课本有《蒙学》《千字文》等书。

宋代时期,增加了《百家姓》《三字经》。

明清时期,又增加了《四书》。

明清时期的私塾,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私塾先生自己设馆,一种是请私塾先生来家坐馆,还有一种是绅士、地主以捐资的方式设馆,带有公益性。

清代由于官学的日渐衰落,私塾成了统治阶级推行“教化”的场所。私塾的初级又称“蒙学”,学习的课本以识字、灌输封建道德思想为目的。


私塾先生的待遇


私塾先生的待遇以脩金(学费)构成。此外,还有膳食(学东提供吃住)与节假日的红包等。私塾先生获取的收入多少,会因施教模式、私塾先生的声望、学东的家境以及态度有所不同。

被请去做私塾先生的,其脩金由东家(学东)与塾师具体商定,由东家供给食宿。当然,在东家供应伙食的前提下,脩金也要相应减少。

除了一日三餐以外,私塾先生还能享受点心、茶水等待遇。有的大户人家会请专门的佣人来伺候私塾先生。为了让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大户人家是不敢怠慢私塾先生的。

文学名著《红楼梦》,主人公秦邦业,望子成龙,即便官囊羞涩,可为了儿子的学业,也不得不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地封了见面礼,亲自带上秦种,前往代儒家拜见私塾先生,以便在宝玉家的学堂学习。

当然,也有一些清贫人家,为了子女的教育尽不惜砸锅卖铁,不让私塾先生在待遇上受到一点委屈。但是,若遇到手头不怎么宽裕、且又吝啬的人家,私塾先生也是有苦难以言说,既要保持清高,又不满微薄脩金,境况很是尴尬。

私塾中没有寒署假,每年仅有清明、端午两天假期。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十前后放年假,到次年的正月十五开馆,因此有“先生不吃十二月的饭”的谚语。如果东家富裕,出手大方,则私塾先生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自己设立学堂


自己开立学堂的私塾先生,每到腊尾岁首,就会四处托人招揽学童,费用全凭学生缴纳。

学童入馆前,家长要为孩童填写一张“关书”(入学志愿书),要写明“脩金”多少,分几次交纳,还要注明节日要送的“节庚包”(红包)。

私塾先生与学童家长平常日会有来往,比如,替他们写春联、写契据、写信、办理婚丧喜事等,在交往的同时,会获得一些额外收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古代私塾


私塾课本与教学


私塾所读的书有《蒙求》《百家姓》《三字经》《千家诗》《神童诗》《幼学琼林》《尺犊》《杂字》《诗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

私塾不设立班级, 以个别教授为特点,能够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

私塾的教法分为以下几种:

点书。私塾先生的教桌上,经常备有一方朱砚、一支朱笔,每天上午参加学习的学童会陆续上学,先生会把他们一一叫到桌旁。先生边读、边点, 学童则句句跟读。

还书。每天在进行点书之前,学童要把前一天点的书念给先生听,也称为“还书” 。还书有“正读”、“背书”两种。

“正读”,是面对老师看着书本进行朗读;而“背书”是背向老师高声背诵。

温书。在私塾先生点完一本书后,学童还要温书。特别是“四书”,一定要读得滚瓜烂熟才算过关。

写字。学童每到下午,都要在学馆中的书桌上写字。

练习对偶。私塾先生教学童做“对子”,先点简单的,即两个字,比如“ 竹叶” 对“梅花”;而教点复杂的,即三个字,比如“人独立”对“燕双飞”,以此达到提高的目的。


私塾先生的地位


私塾先生因对学童的启蒙教育与日后的人生履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被古人所看重。在平民家中正屋的红纸上,经常可见“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其意寓是子女在学有所成的同时,表达了对“老师”,即私塾先生的敬重。


【国学时代 时代国学】



[url=]举报[/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微信扫一扫
获得更多内容





发表于 2014/9/18 12: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开私学先河,本是好事,但是,孔子所教之内容(显然是不完整的)随着孔子被“圣化”,千年一贯,则是对中国学术和思想的极大伤害。其中,象中医这样的生命学术,进不了“私塾”,是不是中医不传的一个原因呢?我看是重要原因,起码它确立了社会的一种潜意识:医学不是圣人之所教。因此,原本神圣的中医学术被排斥于“正统”的教育体系之外,并且,优秀的学子都“学而优则仕”去了。结果,中医没有出过一位集思想家、理论家、临床家、教育家于一身的“大家”。中医不断衰微,直至被西医挤出主流市场,没有好的教育是问题的根源。新中国积极扶持中医,大兴中医学院,但是,没有统一的中医理论可教,中医学院反而成了“中医的掘墓人”。可悲的是,中医人,包括所谓的名老中医,至今不知中医的病机和病因在哪里,因此,开出的处方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2 20: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