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316|回复: 7

颜老先生为何如此孤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6 20: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颜老先生为何如此孤独?
                                                                                                            王学泰
                                                                                                         2014-9-16
              坛友推荐《百年守望——颜德馨:一个人的中医史》,颜老先生令人敬佩,书中应该含有丰富的中医历史信息,值得看。看到这个书名,让我想起思考良久的一个问题,好中医为何如此孤独?或者说,中医为什么不能批量生产好医师?
              中医在回应批评和质疑的时候,最常用的一句话是:不是中医不好,是医师不好。或者说:不是中医不好,是你没有遇到好医师。意思都一样,就是好医师太少,而庸医太多。当我们为中医辩护的时候,总是回避不了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医的冲击,尤其是偏偏那么多文化名人遇不到一个好中医。我们不妨设想,如果鲁迅的父亲被中医治好了,他一定会赞扬中医,由此,还可能改变他对整个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可是,为什么鲁迅这样的名人之家也难找到好中医呢?为什么鲁迅的家乡——浙江绍兴这样经济文化发达的地方,也难找到好中医呢?可想而知,普通百姓,经济文化落后的地方,自然更难找到好中医。
              由此看来,中医绝不是“百年孤独”的问题,而是“千年孤独”的问题,至少是从仲景开始,就已经孤独守望了。自《伤寒》以降,无出其右者。与仲景的千年孤独比起来,颜老先生所代表的百年孤独,实在算不得什么。也就说,中医的问题,不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形成的,而是之前的两千年来所积累造成的。新文化运动中的反中医运动,只是把问题的盖子揭开了,因为,在中医之外,他们看到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西医,尽管西医也有它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之一就是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现代科学技术一旦出现,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它的蔓延。正如我们无法拒绝电灯……。
              那么,中医之千年孤独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个答案。但是,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直没有完成统一的理论建设,或者说没有完成统一的逻辑建设,因此,不可能批量生产好的中医师。偶尔出一个好的中医师,完全凭着他个人的悟性和经验的积累,这种情况,到仲景著《伤寒论》达到高峰,此后便一路下行。中医视《内经》为理论之本,然不能指导临床,其自身的内在逻辑也存在太多的漏洞,所以,《内经》没有完成建成统一的中医理论的使命。《伤寒》之论,只言证治,不论原理、生理、病理、药理和治理,或者说因而不显,开对证处方之先河,此后,凡《伤寒》学者,也只能对证处方。实际上,中医的“处方”意义早已不传。
             我们又要提问,为什么两千年来,就没人动《内经》《伤寒》一根毫毛?原因是复杂的。儒家有“述而不作”的教训,这是主要原因。再就是中国这样的传统农业文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除了大规模的传染性瘟疫,平常人们不想现代人那样容易得病,因此,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程度是很低的,对此,可能我们现代工业文明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由于这个原因,社会精英不可能流向中医。再就是,传统中医还包含现在失传的祝由之术,直到民国都还有祝由科,解决了好大一部分病患问题。现在,我们将祝由之术斥为“迷信”,但是祝由之术确实是可以治病的,《内经》里面就有移精变气之术,即祝由术。因此,汤药中医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远远不是今天的市场医学可以想象。
              回过头来看,正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实行市场经济改革以后,中国社会医疗市场的供需矛盾才突然尖锐起来。从这个角度思考,中医如果不能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生产生活模式的转变,就根本不能满足市场的大规模需求,光是不能批量生产可以临床的中医师这一条就够了。如此,中医振兴只能是空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生产生活模式,归结到文化基础上,就是“组织”(包括流程)和“逻辑”,因此,中医要想摆脱“百年孤独”,唯有尽快完成“组织”和“逻辑”建设。来自群组: 交友学中医
发表于 2014/9/17 09: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是中道之学,非其人难得其要,不可批量生产。治疗即讲究以不变应变,又讲究以变应变,与西医的流程化是道不同。仲景六经辩证及治疗原则就是中医的基础逻辑。
发表于 2014/9/17 10: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不是不可批量复制,但不可按学院的模式而已:1、教师必须是临床治病的高手;2、教材必须先学经典;3教材中取效西医、英语内容。如此学习五年本科,读研两年,定是好的中医!!!!!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11: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hyt1992214 发表于 2014/9/17 10:10
中医不是不可批量复制,但不可按学院的模式而已:1、教师必须是临床治病的高手;2、教材必须先学经典;3教 ...

      谢谢先生回复。对您提出的几个观点,我的意见是:
      1、要求教师成为临床高手这是最有欺骗性的“假命题”,您可能没来得及仔细推敲就采纳了别人的说法。这个观点就像要求将军必须是狙击手一样,两者的责任和所需要的禀赋是完全不同的。这样的观点在中医界有一定的市场,也是中医一直找不到真正出路的一个思想障碍;
      2、经典不是突然退出教材的,而是逐步退出的,为什么,因为中医“经典”不讲理(逻辑),而现代教育主要是理论教育,实践是在大学毕业后,靠着大学的理论指导,自己去不断探索。医学院校与其它大学不同,它的本科学制是五年,多一年的学制,就是为了在大学教授“如何在理论指导下进行临床”。别说大学,就连技工学校都要先学理论,最起码要求有初中学历,即有基本的数学物理等逻辑训练基础。因为中医经典不讲理,所以大学根本就教不了,硬要教下去,只能是教师越教越厌,学生越学越反。经典退出课堂教学,改为选学自学,是无奈之举。
      3、如果课时比重设计合理,不必取消西医英语,因为是大学教育,不同于中专和大专侧重技能培训。如果中医自己的东西站得住,学点别的医学知识没有坏处。怕就怕中医自己的东西站不住,一学西医就被西医拉过去了,这样的话,能怪西医吗?
      4、中医两千年来,基本就是“经典”教育,但是,历史的无情事实,是没有出现个一位称得上临床高手的好教师,就连医圣仲景也没有教出一位,不要说一批好中医,至少史无记载。再往前说,整理《内经》的人,无论如何也无法使人相信,他既是一位临床高手,又是一位好教师,因为他没有来者,不像孔子有弟子三千,传承的脉络非常清晰。
      我们爱中医,但是,一定要想清楚怎么个爱法才是真爱。我在很多场合,说过很多中医人不一定爱听的话,但我是可以做到“静修”学习中医的人,所以我有底气说出真话。谨供先生参考。

发表于 2014/9/17 11: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友探索中医的精神值得赞扬。但我认为“中医生既是医学科学家,又是医疗技术人员”,两者是集于一身,不能也无法分开的。这也是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之一。西医生只是医疗技术人员,而不是医学科学家。技术员是可以批量培训的,但科学家是无法批量培养的。所以,中医生是不能批量培养的。这就是中医药大学只能普及中医药知识,而培养不出中医生的原因。
发表于 2014/9/17 11: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靠自学,师带徒,那种医学院教不出高手,连低手都不是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13: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virgn 发表于 2014/9/17 11:42
中医靠自学,师带徒,那种医学院教不出高手,连低手都不是

自学也好,师带徒也好,学院教学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的条件,就是要有好教材。请先生看看我刚刚发的贴文:《这几个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作我与先生的交流。谢谢您的关注和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0 23: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