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药堂学子

小儿疝气。求中医治疗。。治好重谢2000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6 21: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病人睾丸,偏有大小,时有上下,此为狐疝,宜先刺厥阴之俞,后与蜘蛛散。
蜘蛛十四枚(熬) 桂枝一两   右二味,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匙,日再服,蜜丸亦可。

这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的论述,不知是否有参考价值。
发表于 2014/8/6 21: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就用中药面做药袋 外敷  快的两星期好   慢的2个月也能好。你悬赏,都不好意思回复你啦。
发表于 2014/8/6 21: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热心人士。还是很多的。我也学习了。
发表于 2014/8/7 10: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味子3克甜苁蓉6克,清早煎服,日服一剂;服至病消为止。服至数剂,硬处作痒,乃阳气恢复,将欲上升,最佳之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p72)
发表于 2014/8/7 11: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用用牡蛎粉调成糊涂在阴囊上,一天涂一次。
发表于 2014/8/7 22: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实践热盐敷小肠气有特效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15325-1-1.html
希望能帮到你
发表于 2014/8/8 10: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应以针灸为主,中药为辅。但个人学识有限不敢妄加诊断,希望高人能够出手相救。
发表于 2014/8/9 11: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牡蛎粉调成糊涂在阴囊上,一天涂一次。 验案:一小儿不足百天,得疝气, 医生告之需待一岁多手术。嘱其用生牡蛎四十克,捣碎筛出粉,调糊涂上,第一天肿见消 ,二次痊愈。
发表于 2014/8/10 11: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黑胡椒醋治疗小儿疝气

[用料] 黑胡椒7粒,面粉、醋各适量

[制用法] 将黑胡椒捣烂,加醋和面粉调成糊状,置于无菌纱布上,贴于会阴部,用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连用2-3次。

[功效] 温中下气,散淤解毒。适用于小儿疝气。
发表于 2014/8/10 11: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治小儿疝气秘方(方5首)
关键词:授权模式:无限制 阅读次数:316
上一篇   治小儿疳积(营养不良)秘方(方5首)
下一篇   治流行性腮腺炎秘方(方3首)
治小儿疝气秘方
33.1 参楝荔枝汤
【来源】王健中,《湖北中医杂志》(6)1990年
【组成】党参、川楝子各9克,陈皮、炙甘草、柴胡、木瓜各5克,升麻7克,云苓6克,桔梗、荔枝核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本方剂量为1~2岁小儿用量。再随年龄大小增减)。或加用外敷方(吴茱萸6克,木瓜10克,小茴香12克,川楝子,橘核各20克,共研细末,分为2包),每用1包,放铁勺中加热,布包敷患侧,两包交替使用,每日敷1次,每次1小时。
【功用】补中升陷、散寒利湿、理气止痛。
【方解】《医宗金鉴》云:“诸疝厥阴任脉病,外因风寒邪集凝,内因湿热或寒邪,证皆牵睾引腹痛,胎疝多因禀赋弱,总审热纵寒疼痛。”本病多外因风寒凝集,内因湿热或寒郁,加之小儿先天不足或护理不周,湿热下注;或气虚不能固摄,中气下陷,而使腹内组织下掉,不能复位所致。故方用党参、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和脾胃;陈皮理气健脾;升麻、柴胡引甘温之气上升;木瓜酸温化湿消肿;茯苓甘平渗湿益心脾而补虚;川楝子苦寒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止痛,为治疝病之要药;橘核、荔枝核理气止痛,善治疝痛。再辅以外敷。诸药合用,使寒湿散而痛止,脾胃健则元气足,升阳益气,则气陷自举,而疝病自愈。
【主治】小儿疝气病。
【加减】兼寒者,加吴茱萸3克,小茴香5克;兼热者,加黄柏5克。
【疗效】治疗102例,结果治愈42例,好转4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80.17%。大多数患儿服药5~7剂即愈,服药最少者3剂,最多者为15剂。有8例复发,仍用上法治疗获愈。
 
33.2 小儿疝气汤
【来源】程兴军,《新中医》(4)1988年
【组成】乌梅肉、橘核、石榴皮、枳壳、川楝子、小茴香、向日葵秆内白心各10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3剂为一疗程。
【功用】疏肝缓急、温经散寒、燥湿行气止痛。
【方解】疝气之病,因感受寒湿之邪而引起者居多。多因素体阳虚,或调护不当,病邪侵入,客于肝肾之经脉,以故寒湿凝滞,聚于阴分所致。方中肉桂、吴茱萸温经散寒、行气止痛;川楝子、小茴香、枳壳疏肝治疝止痛;乌梅、橘核缓急止痛;石榴皮、向日葵秆心燥湿健脾。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缓急、温经散寒、燥湿行气止痛之效。
【主治】小儿疝气。
【加减】无湿热者,去向日葵秆心;寒盛者,肉桂加至6克;气虚者,酌加参芪之类。
【疗效】治疗40多例,疗效满意,轻者3剂,重者6~9剂即可获愈。
 
33.3 消疝汤
【来源】范宝安,《幼科条辨》
【组成】小茴香、茯苓、青皮、白术、当归、白芍各5克,荔枝核、山楂核、川楝子各9克,甘草3克,沉香粉1.5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疏肝解郁、利湿散寒。
【方解】方中以小茴香、荔枝核、山楂核散寒行气散结;青皮、川楝子、白芍、当归舒肝解郁、柔肝和血;茯苓、白术健脾利湿;沉香温降,引药下行;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肝解郁,温化水湿之功,使有形之湿从小便而出。气顺湿去则病自愈。
【主治】鞘膜积液(水疝)。证见阴囊水肿,状如水晶,外无红热,内蓄黄水,下控睾丸,上引少腹,苔薄白而腻,脉沉弦。
【加减】若因外伤所致之阴囊水肿,兼有坠痛者,加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9~12剂即愈。
 
33.4 完疝汤
【来源】李孔定,《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柴胡6克,白芍15克,枳实12克,甘草6克,黄芪12克,北五味子6克,荔枝核12克,黄芩、萱草根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诸药纳陶罐内,清水浸泡1小时,煮沸10分钟,取汁150毫升,煎3次取汁混匀分4次温服。
【功用】升陷降气。
【方解】本病病机为中气下陷,小肠等腹腔脏器下坠腹股沟,局部气血运行受阻而成。以气陷为本,气滞为标。气滞由气陷而成,但气滞又可反过来阻碍气陷的升复。故治以升陷治本,降气治标。方中柴胡、黄芪、甘草、萱草根益气升提以治气陷;枳实、荔枝核、黄芩,苦辛通降,以治气滞;白芍、五味子,酸敛收气,以固既升之脏。如中气完全升复,疝气已全部消失,则重在补中益气,自当减苦降之味。
【主治】小儿疝气。
【加减】疝已全消,则去黄芩,减枳实、荔枝核量为各4克,续服5剂,以巩固疗效。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显著。
【附记】服药期间,忌剧烈活动。食勿过饱。本病冬天皮肤收缩,治疗较易,夏天皮肤松弛,治疗较难。
 
33.5 水疝方
【来源】张敏元,《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桃仁、川牛漆、地龙、荆芥穗、甘草各3克,红花1.5克,益母草、茯苓各6克,车前子,泽泻各5克,麻黄0.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活血利水。
【方解】根据前人“疝本肝经,宜通勿塞”及“血不行则病水”的论述,水疝之积液与寒湿之邪导致局部血行不畅有密切关系。因此欲治其水当活其血,故立活血利水之法。方中桃仁、红花、益母草、川牛膝入肝经,活血祛瘀、疏通血脉,以利积液消除;泽泻、茯苓、车前子渗利水湿;佐以荆芥穗、少量麻黄宣通肺气;地龙通络利水;甘草和中。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利水之功。
【主治】小儿睾丸鞘膜积液(水疝)。
【加减】气虚者,去荆芥穗,加黄芪;脾肾阳虚者,加肉桂、白术;阴虚者,加北沙参。
【疗效】多年使用,屡获佳效,一般服6~10剂即获痊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2 19: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