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7/25 00: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草泻心汤着重针对中气虚弱的呕痞利,对于身体的粘膜疾患比较好,而半夏泻心、生姜泻心着重针对的呕利痞较甘草泻心汤中气为强,不会伤害到粘膜。看伤寒论和金匮的条文可以更好地理解。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伤寒论158条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
从金匮条文最后一句“蚀于上部则声喝”,那是否可以理解,蚀于耳(耳也属于上部)则糜烂呢?
个人见解,不一定周全,多指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