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4093|回复: 11

温经汤用治瘀热带下经验谈(原创非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4 19: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丹江游子 于 2014/7/14 19:56 编辑

温经汤用治瘀热带下经验谈(原创非首发
丹江游子

笔者曾运用仲师“温经汤”用治妇人带下病,取得神奇效果。试论如下: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22条,原文“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 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方: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芍药二两 川芎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牡丹皮(去心)二两 生姜二两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麦冬(去心)一升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温经汤原方主治妇人带下病,这里的带下病,泛指带脉以下的病症,因小产或引流产,瘀血留滞不去,结阻少腹,久郁化热,瘀热互结所致的下利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之症,未言用治狭义的妇女带下病。
然临床中,确有很多妇科带下病症久治不愈者,来诊时总是主诉带下量多,赤白相兼,经久不愈,伴见月经后错量少,色暗紫有瘀块,午后潮热,体倦懒言,喜卧嗜睡,腰酸背沉,纳差腹满,下坠腹痛,查舌质黯紫或多发瘀斑,或绛紫,舌苔薄黄略干燥,口唇干燥,面容憔悴萎黄,脉弦细略数,或细涩无力。遇此,医者多以清热止带固涩之品论治,或西药抗菌消炎论治,却就不见任何效果,反致患者病情反复加剧。
据此脉证合参,凡妇人带下病日久,精随湿(带)下,精气日渐亏乏,则精不化血,血气无以充养冲任而虚损,则经血不得依时而下,则见经血量少后错,色泽黯紫而有瘀块,精气不足,脉气郁阻,则见腰腹酸胀下坠而痛,精亏不能敛阳,则虚阳浮越而有午后潮热,体倦喜卧,嗜睡懒言,其脉见弦细而数,或涩滞不利而细弱,舌红降,或黯紫,苔薄黄者,乃为瘀热互结之象也。凡此以温经汤方加减化裁治之,无不神效也!
典型案例选录:石秋焕,女,33岁,教育工作者,1988年7月诊治,刻下:主诉赤白带下8年不愈,伴见体倦乏力,午后潮热骨蒸,每到午后就浑身疲软无力嗜卧贪睡,唇口干燥,眼睛干涩羞明怕光,月经错后量少,色暗紫有瘀块,腹胀下坠感,腰酸腿软,面色青黄晦暗,脉细涩无力,舌边尖暗紫瘀斑,中间红降,苔薄黄。诊为瘀热带下,治以温经汤化裁加减如下:
吴茱萸9.当归9.赤白芍各15.川芎6.人参9.桂枝15.阿胶9.(烊化)牡丹皮9.甘草6.半夏15.麦冬15.丹参30.黄芪30.升麻12.生枳壳12.黄柏15.醋制柴胡15.黄芩9.醋制三棱9.醋制文术9.生姜6. 3剂 水煎服。
患者当天上午取了药就回家煎服,不想是日午后就不再潮热身体疲乏,反觉得精爽起来了,待三剂药喝完,居然多年久治不愈的带下病也好了。求再处方与之,以固其效。原方不更,助其再取六幅煎服之。一年后再遇石某,告知从此身轻体健,月经正常,饮食知味,再无赤白带下困扰。
                                    丹江游子
                                       2008年8月8日整理于伏牛颐园斋

发表于 2014/7/15 00: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古名方,名不虚传啊。
发表于 2014/7/15 16: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问这个剂量是仲师的经方?
发表于 2014/8/27 23: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方!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8/29 09: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guo3fen 发表于 2014/7/15 16:19
我想问这个剂量是仲师的经方?

你说的这个剂量所指哪个?我所开的方药剂量,明明白白的写着,是对温经汤化裁加减方,你可要看仔细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8/29 09: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张老师的夸赞!彼此互励!!!
发表于 2014/8/30 15: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江游子 发表于 2014/8/29 09:17
谢谢张老师的夸赞!彼此互励!!!

丹江您好!您是否是《中国中医论坛》东坡办的,现已停刊。丹江游子版主。
发表于 2014/9/19 12: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叫“瘀热带下”呢?听起来是热证,可分明是寒证。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9 19: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医张培生 发表于 2014/8/30 15:12
丹江您好!您是否是《中国中医论坛》东坡办的,现已停刊。丹江游子版主。

是的!我曾在《中国中医论坛》担任过版主,分区版主!谢谢你还记得我!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9 20: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可 发表于 2014/9/19 12:01
为什么叫“瘀热带下”呢?听起来是热证,可分明是寒证。

《伤寒杂病论》中的“热入血室证”,也分明是感受寒邪,可为何仲景要说是“热入血室”呢?你又该如何解释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01: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