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河间金栋

【转帖】中医是医道而超越世俗意义的医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4 18: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内经》囊括过程、枢机、结构领域,但以过程的描述、枢机的描述为主。景象显而境界愈小,景愈藏而境界愈大。玄之又玄于天地之间,游行出入于万物之初。神气形相合实现生命的大一统,天地人相合实现自然的大一统。道气数序类描述自然过程、运动方式、作用方式、作用序列与类别异同,机化态势象描述变化枢机、变化发生、变化方式、变化属性与表征显现。自然及生命过程中存在着美与和谐,中和通标志相互关系的最佳状态。道在惚兮恍兮的微妙之中,气在无形无限的动静之间,数是宇宙演化的韵律,象是时空运变的光华……

 楼主| 发表于 2014/6/14 1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气、数、序、类、机、化、态、势、象等是《黄帝内经》的基本概念范畴;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则属于二级概念范畴;摄生、诊道、治道、本草、方剂、针灸等,则属于三级概念范畴。于是,抛弃其基本概念范畴,曲解其二级概念范畴,替换其三级概念范畴,则成为使医道改弦易辙而与西医学接轨的先决条件。因此,首先认识《黄帝内经》就成为登堂入室、直通医道的唯一途径;重新认识《黄帝内经》就成为弃旧图新、感悟医道的反归捷径;共同认识《黄帝内经》就成为正本清源、复兴医道的根本途径。

 楼主| 发表于 2014/6/14 18: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认识《黄帝内经》,必如《移精变气论》所言:“去故就新,乃得真人。”不断抛弃已有的旧学,才能获得全新的医道。老子说:“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易损。”不解决关于自然、生命本原及其时空层次的认识,不解决医道的认识对象、思维方式、研究方法、概念范畴、理论纲纪、实践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沿用近几年来形成的现代“中医学”思路、观念、成见、方法和价值标准,必将误人子弟而使其误入歧途。(所以,探索医道的原理及其运用,重新阐发上述诸多基本理论问题,乃是这次注译《黄帝内经素问》的重点所在。)

 楼主| 发表于 2014/6/14 18: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道的认识对象主要在生命过程,而非人体结构。生命过程的主导在神气,而形器只是神气之载体。如《周易》所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阴阳应象大论》中的“治病必求于本”、《生气通天论》中的“生之本,本于阴阳”,就是指人的生命过程这个根本,而不是指疾病本身,或作为其载体的人体结构。《移精变气论》之“标本已得,邪气乃服”、“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强调了标本相得的重要性。《汤液醪醴论》则谓:“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病人与医生之间,病人为本,医生为标;病人与疾病之间,病人为本,疾病为标。人和则无病,人失和则病。中医调于人而病自治。

 楼主| 发表于 2014/6/14 18: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道的实践目标在于生命的全面自主实现、全面自由发展与全面自我和谐。中医不是治病的医学,而是调人的医道。《黄帝内经》推崇摄生的自稳、自调、自控与自和、自生、自化,而治道亦以促进其自稳、自调、自控与自和、自生、自化为目标。《黄帝内经》称摄生者为人,并将其分为与道同生的真人、通达于道的至人、顺从于道的圣人、符合于道的贤人。而称医治者为工,并将其分为“上守神”的上工、“守门户”的中工、“粗守形”的下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4 18: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摄生的最高境界在于“神调”,《上古天真论》以之区别摄生的层次,《四气调神大论》以之显示时空的效应,《生气通天论》以之阐述天人的通达。诊道的最高境界在于“神诊”,从而有《八正神明论》中关于“形乎形”与“神乎神”的精彩描述。治道的最高境界在于“神治”,《宝命全形论》谓“一曰治神”、“必先治神”,《移精变气论》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玉版论要》则开门见山:“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潜心内视,自在如一,见微知著,出神入化,圆通活法,神用无方,始得医道之真谛。而审病求机,随机变法只是守门户之治。

 楼主| 发表于 2014/6/14 18: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运行大论》中载:“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舍,数之可得者也。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示从容论》中载:“不引比类,是知不明”、“明引比类从容”、“是谓至道”。取象比类、从容综合是认识自然和生命过程的重要方法,这一认识根源于宇宙的共性、自然的和谐。“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如是则可掌握机变于莫测之间,出神入化于冥冥之中。

 楼主| 发表于 2014/6/14 18: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五行、三元六气、四象八卦,不是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而是自然过程中最基本的数序。各类数序中不是指具体的“物质”、“结构”、“功能”、“形态”,而是对相互作用方式的归类,也可作为我们认识自然和生命过程的至简至易。至简才能通用。从而可用以标志标定多维时空方式、多维时空态势、多维时空效应,于是可包括现代理论物理关于闭合空间、绝对空间、动态量子化弯曲空间运变的全过程,亦可完成对现代生命科学关于物质、能量、信息开放系统的统一描述。

 楼主| 发表于 2014/6/14 18: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斥为“封建迷信”,或“有一定合理成分”,或“古代朴素气象学”,而在教学中删去的七篇运气大论,乃是人类关于时空运变节律性周期的认识,是中华民族的大贡献,是中华医道的大经纬。地球自转出现日节律昼夜阴阳之象,地球公转形成年节律五运六气之序。星拱天心,神旋魁柄,十二月指遍四方二十八宿,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乃合周天公度之数。五星会聚,日心自旋,沿周天三百六十公度而有六十年周期、三百六十年周期等。太阳系自旋、公转,银河系自旋、公转,乃有更大的节律性时空运变周期。天道轮回、地质演变、生命进化尽在其中,时空方式、时空态势、时空效应无所不包,岂止气候之应、形器之感、疾病之生区区微域。

 楼主| 发表于 2014/6/14 18: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被解释成“组织器官”的五脏六腑,其实是关于最基本的生命运动方式的分类。所属经脉网络,则展示了过程及枢机领域中神、气游行出入与转输交会的壮丽图景(当然也包括了能量、信息的控制、反馈、协调、传递等生命活动),而不是今人在试验室里千辛万苦地寻找的结构性“气血运行的通道”。《灵兰秘典论》、《六节脏象论》、《宣明五气篇》等揭示了生命三元神、气、形的脏腑归类。《三部九候论》中指出神脏、形脏之别,是作者已知千载之后废道异学的症结所在,因此在《素问》与《灵枢》中均反复强调神、气、形的区别,并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5 23: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