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言暴力?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表明:有48%的小学生、36%的初中生和18%的高中生遭受过老师的语言暴力;41%的小学生、65%的初中生、54%的高中生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会伤害自己和同学的人格尊严;51%的小学生、72%的初中生、39%的高中生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给其造成了心理伤害。
什么是语言暴力?
初中生小文有这样的经历,她说:“老师说我脑子笨,那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出来,真是笨死了。她还说过别的同学,有时老师说完这样的话,自己还会笑。我们心里其实挺难受的,特害怕被老师提问。碰到不会的问题,更不敢问老师,怕老师说我笨……”
小文的经历并不是个别现象,教师语言暴力频频出现,当出现嘲笑、侮辱、诽谤、诋毁、歧视、蔑视、恐吓、谩骂、贬损等意味的语言时,基本可以定义为语言暴力。它在不同程度上致使学生在精神上和心理上感受到痛苦或伤害。
教师为何言语暴力对学生
当傻瓜、神经病、笨蛋、我一看见你就不高兴、你写的什么作业啊、就你给班级丢脸、我说话你听见没有、就你们这种水平还想……你像个好学生吗等语言出现在师生的沟通之中,语言暴力的危害就开始潜藏在孩子稚嫩的心灵中,日月累加。
有很多老师表示,现在明令禁止体罚学生,很多孩子又有着一家几代人的呵护,压力很大,同时要面临着教学和升学压力,难免会出现情绪或语言失控。有些研究此方面的教育专家说,造成教师语言暴力普遍存在的内因,是教师们所承受的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
家庭中也有语言暴力
小张今年读初二,成绩中下。她最怕的就是妈妈带她到亲友家去,因为一见了面,妈妈就会列举她的缺点。而自己的点滴进步却从得不到妈妈的表扬,因此她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自卑感。小张说,从小妈妈喜欢用“成语接龙”的游戏考验她,但往往无论能否接上,她都得不到妈妈的夸奖。记得有一次,妈妈说到“龙腾虎跃”,想了3分钟才想起“跃跃欲试”,内心兴奋无比,以为能得到妈妈的夸奖。但是,妈妈说出的却是“你怎么接得这么慢啊!”让她的心里充满凉意。现在就算成绩有进步,也不和妈妈说,反正都是被批评。
调查结果显示:受过父母大声责骂、感觉父母没有关心自己的比例在小学生中是40.98%,初中生中是60.73%,高中生是58.42%。
很多研究心里的专家称,语言“软暴力”的伤害力甚至超过肉体上的折磨。家长使用过激的语言会导致孩子情绪不佳,对上学读书充满了挫败感,严重的还会做出不良行为。还有孩子觉得自己就是“笨蛋”或“人渣”而自暴自弃,这最终导致家庭教育陷入恶性循环。
自我检查避免语言暴力
作为父母,要反思一下对孩子提出的过高要求是否合理,然后要面对现实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从而让孩子不断地从成功激励中慢慢走上更大的成功。
首先,否定词要少说。比如“不许淘气、不要玩沙子、不能晚回来、不可以看电视”等,家长不断地向孩子亮起红灯,可是准许干什么,家长却不说。
其次,挑剔词少说。许多家长不停地去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并随时随地挑出来进行施教。其实消极的词语是一种“负信息”,由于过度强化孩子的弱点,这会让孩子以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
第三,限制词少说。“应该、必须”是一些表达主观愿望、主观想象的词,这些词会忽视了孩子的客观存在,用一种强硬的态度让孩子进入某种规定,结果,孩子常常陷入不明就里的盲动、盲从之中。
第四,常与孩子沟通,避免学校的语言暴力。家长可以和孩子经常沟通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当发现教师对孩子出现诸如“语言暴力”的现象时,做到及时与教师沟通,与教师一起为孩子健康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征稿启事-----------------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中的大事小情每个人都即将经历、正在经历或者曾经经历过。在这个过程中,与其踽踽独行,不如和志同道合者一起并肩仰望。
欢迎投稿,和更多关注教育、关心成长的家长们一起分享交流你的故事。
来稿须知:请在邮件标题中注明【微信投稿】,并留下您的微信账号和联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