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诊脉、不辩证亦可用中药吗?!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金栋
脉诊乃四诊之一,是中医临床不可或缺的一种诊断方法;而辨证则是中医学之特色及认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应当遵循的准则。有些人片面的认为,中医诊脉最准确、最神秘,诊断价值最大;而有些医者因不会辩证则舍去辩证而盲从辨病。通过多年的临床体会发现,若单凭脉诊,则贻误大焉!而只辨病不辩证,则疗效堪忧!从目前中医之临床脉诊及辩证又是怎样的呢?不诊脉及辩证有时亦可使用中药,网上不是有帖子说“中医硕士生不会摸脉”吗!这并不稀奇。为什么?
因为脉诊的诊断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淡漠,或被边缘化了;而那些过分夸大脉诊的诊断价值,也是不切实际的。实际上有些疾病基本不用诊脉,历代方书便是例证,如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唐·孙思邈《千金方》、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和剂局方》、严用和《严氏济生方》等等,而且目前最新版(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中成药品种达203种之多,类似于宋代《和剂局方》的官定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广泛推广与实施应用,使得中成药及中药针剂被广泛使用,多数还是西医大夫据病开药,又有多少大夫去摸脉、会诊脉、会辨证施治?因不会辩证只能盲从辨病而疗效堪忧矣!不管承认与否,这就是事实。
在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中,中药汤剂最能体现中医辩证施治的特色、精髓和价值,特别是内、妇科疾病以及许多疑难杂症者。若辩证精当,中药治疗效果明显,其中脉诊的诊断价值不能低估和忽视。所以若使用中药汤剂,必须诊脉及辩证。但是如果不用汤剂,而用中成药或中药针剂,脉诊及辩证的价值很难充分体现,有时或可忽略。何也?临床使然,西医使然。
新型中成药的问世和中药针剂的广泛使用,使得中医脉诊的诊断价值逐渐被淡漠、或被边缘化了,并使得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受到严重挑战。为什么?因为目前中成药、非处方中成药和中药针剂的使用,并非皆是中医大夫,许多是西医大夫或患者本人自行使用。西医大夫或者患者本人使用,基本上是按病选用,或按媒体广告选用,即辨病施治。这当中又有多少人去诊脉及辩证的呢?!对于此,脉诊及辩证则形同虚设而无任何价值。如治感冒、咳嗽、发热、慢性胃肠病、慢性肝病的中成药、非处方药中的中成药以及治疗心脑血管病中的活血药、补气活血药、补气升阳药、行气活血药和消炎的清热解毒药等等,住院后西医大夫用得最多。又有谁去诊脉及辩证呢?!
据有关文献报道,综合医院西医开出的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等占医疗机构全部售出中成药和中药针剂的84%。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在使用中成药和中药针剂方面,西医大夫由于缺乏对中医理论的认识,对中医辨证施治的认识不清,所以用药对不对证(症)致使中成药和中药针剂达不到应有的疗效,既浪费药源,又耗费钱财,甚至还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危害身体健康。
如果是中医大夫使用,有时要四诊合参而辨证施治。四诊合参当然有脉诊了,但是使用中成药和中药针剂是很难体现出脉诊及辩证的价值了。中药汤剂最能体现中医辩证施治的精髓和价值,是因为能灵活变通,辩证选药,加减化裁,脉诊价值最大。而中成药和中药针剂是固定处方,很难灵活加减化裁,有其局限性,脉诊及辩证则受限制而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正因为如此,有时脉诊及辩证只是一种虚设,对于许多疾病有时并无实际的临床意义,加之临床上有些西医大夫滥用中成药物,故而有“不诊脉、不辩证亦可用中药吗?!”之现实与疑惑及感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