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张盟

自学中医点滴纪实(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7/6 07: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过量中毒
记得之前的帖子城提到过槐树叶泡水喝能缓解眼干、眼涩的症状,但槐树叶这种东西不可多放,放多了或者服用时间长就会有副作用:面部尤其是眼角感觉发痒,眼角里面不红也不肿,但就是痒的老想用手揉搓。以前出现过这种现象,我也没往这槐树叶上面想,困为经常试药,也不知道是哪方面出的问题。最近一次我在煎剂里面放了些槐树叶,结果服用之后就出现了眼角发痒的症状,持续将近一周的时间症状还没有消失。最后在一次试服茵陈之后,才得以缓解,说明茵陈可以解中药药毒。槐树叶中有一种涩的成份,少服有益,多服有害。
 楼主| 发表于 2014/7/12 15: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伤寒论》有感之(一)
踩着仲景的脚印走
中医没有什么理论指导,后人一直是在踩着张仲景的脚印走,但时间一长这个“脚印”却被后人越套越大,到最后连成一条“路”了,所以准确性就相应降低了很多。
读《伤寒论》有感(二)
张仲景是扶阳派的领军人物

从治疗伤寒一开始仲景使用的麻黄汤、桂枝汤、桂枝附子汤、大小青龙汤、大小柴胡汤……等等,大都离不开温热药物,即使因误治、误汗或误下出现了伤阴亡阳,还是离不开温热药进行“回阳救逆”。在治疗期间出现了“传变”(其实是阴伤的结果),偶尔用一下滋阴的方药(如白虎汤),甚或在方中加入滋阴养血的药物(如灸甘草汤)。总之,一本《伤寒论》,给我的感觉就是以扶阳为主线,以滋阴、祛瘀、助阳为配合治疗的经验藏书。
“回阳救逆”为什么要用温热药?
这个问题在当初也困扰了我很长时间,一直弄不明白:因使用温热药物而导致伤阴亡阳,而为什么在“回阳救逆”时还要用温热药,那不是越伤越厉害吗?直到我悟出了生命燃烧的本质之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原因是这样的:因误治(大汗或大泻)造成了“生命燃烧”所需要的燃料的极度缺乏,即阴物质的严重短缺,就象机动车因燃油耗尽而处于熄火或半熄火状态。回阳救逆时使用温热药的目的,就跟机动车重新点火,让发动机重新燃烧运转的道理一样。因为人体内阴物质的耗损,造成体内多处降温。而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燃烧,都是在一定温度下支持的,体内存储的蛋白质、脂肪等又是不易燃烧的“硬柴禾”,是不能被直接迅速燃烧的,所以只有再加一把火,也就起到了引火、升温让燃烧继续进行的目的。
读《伤寒论》有感之(三)
短命方

仲景先师所用的方大都为“短命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其中的方(如麻黄汤、桂枝汤等等),大都“有效期”很短,使用几天就不能用了,病好就好了,不好就发生了“传变”,其实质就是伤阴了。所以,对于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许多疾病(慢性病),些方子大都是不能直接用的。因为这些“短命方”进入人体后,药力峻猛不可控制。我曾经说过一个好方是有“生命力”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人家仲景先师用的不是好方,而是针对发病突然的“伤寒”,与我们面对的现代疾病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短命方”而是适合久服的“生命之方”。
生命之方
在之前的帖子里我说过,一个有生命力的好方就象是“放风筝”,有升有降、有收有散,这样的方一般出现于丸散剂中,适合久服。用“生命燃烧”的理论来衡量就是阴阳兼顾。在燃烧的三要素当中,升温与燃料补充兼顾,否则会将燃料耗尽,出现亡阳;助燃与降火兼顾,否则会出现“烧干锅”现象。我发现有两个方子很有代表性:一个是“乌梅丸”,一个是“灸甘草汤”,这两个方最起码是阴阳兼顾的,要不然“灸甘草汤”又怎么会被称为“复脉汤”呢?原因就是这两个方都是有生命力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7/12 15: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验证附子的“生热原理”
    稍加水,将50克生附子浸泡一宿,几乎将水全部吸收,然后将湿软的生附子捞出,再用刀将附片切成丝儿,然后放入烤箱中烧烤。预定温度150度,待40分钟之后,见附片丝外围变得焦黑取出附片。用口尝试还有一些麻口的感觉,但比生附子时要小的多。然后就嚼服大概有两三片的量,剩下的就只有慢慢地体会了。约半小时之后,从噪子(麻凉)一直到整个胃里都是凉的,到户外活动(每天到野外看书、锻炼),大热的天还不得不将厚上衣拿出来档在前面。这样的感觉一直持续到下午才有所好转。
    这个试验,我本想用来验证附子在不用水的情况下,通过一段时间的高温,看能不能直接转化去毒,并充分吸热,这样就可以用干附子做散剂了。但这一试验的结果显示,附子在离开水的情况下是不能够充分吸热,并进行去毒转化的。所以我们用制附子做丸散剂后,附子生热的量极其有限。也就是说失去毒性的炮附子是没有多少生热能力的;被转化吸收的热量大部分被存储在煎液里,这也充分证明了附子在煎煮的过程中、在转化之前,是要充分吸收热量的。如果省略了这道工序,生附子进入人体后,肌体会遭受中毒和被吸热的双重打击,是绝对划不来的。这也是试尝生附子,肚子里长时间发凉的原因。
    我认为这个研究结果很重要,因为对附子的研究比较实用,只要用心去读过我的帖子,我想作为一个中医,都会想让药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还有一些研究我就不在论坛里发表了,免得被人说成是“异想天开“。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09: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八味地黄丸

本帖最后由 张盟 于 2014/7/18 06:52 编辑

改造“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组成简单、结构严谨、补益高效、适合久服,直至今日仍被广泛地使用。但对当今众多的阳虚体质患者来说却显得效果有限、非常“力不从心”,服用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虚不受补”现象。但这种组织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却让人有种依依不舍的感觉,终不想放弃。我在想,能不能稍做改动适合阳虚患者服用呢?于是我做了一次尝试,熟地不变,将方中的茯苓、泽泻去掉,换为苍术和肉桂。为什么要偏偏去掉茯苓、泽泻?那是因为阳虚体寒的人常常尿频却汗少,所以把他们换为去湿兼发汗的苍术,而用肉桂加温以助苍术发汗之力,再加上两味补肾阳的药(杜仲和菟丝子)以温补肾阳。其他的三味药:山药、山茱萸和丹皮,肝脾肾三脏兼顾,并能制约温热药所造成的发散和消耗。因此,六味地黄丸就变为新的地黄八味丸:熟地30、山药15、山茱萸15、丹皮10、苍术10、肉桂6、杜仲15、菟丝子15.(单位:克)。按照这个比例,将各种药粉兑齐用水冲服,第二天感觉睡眠很好,精神不错。方中没有用附子,那是因为经过我的试验,附子不适于用干粉,直接使用炮制过的附子打粉,几乎没有一点生热之力。
当然,这样的改造,是否能长期服用?效果如何?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试用。
经过改造后的“新地黄八味丸”,按照上面中药的量配齐、打粉、过筛,正好装200粒0号胶囊。经过多次装胶囊,在填充药粉过程中,如果压实装满,一粒胶囊大约可装0.5克中药粉。
填充胶囊我用的是网购的胶囊填充板,淘宝上有卖的。有100目的,200目的,我买的是100目的,一次填装100粒胶囊。分了两次填装。装好后服用了10粒(大约5克的中药量)。尽管晚上在饭店喝了不少啤酒,但丝毫没有影响睡眠,第二天感觉精神不错;方中虽然没有利水药,但排尿时感觉很流畅。因天热,一晚上出汗,整个头几乎都是湿的,当然不是大汗。大便成形,丝毫没有滑泻的感觉。每天可以服3次,大约15克左右的中药量,还是很安全的。如果使用煎剂,这200粒胶囊的中药只够服用一天。做成胶囊后,足可以服用一周,解决了药汤难喝的问题,还会省去煎药的麻烦。既省时又省钱,服用又方便。再试用一段时间,如果疗效明显,就可以做为阳虚体质患者的常用药,完全可以用来巩固疗效。“新八味地黄丸”也许会成为“手淫”、“早泄”症候群治疗的一大福音。凡舌体胖大有齿痕的患者不妨试试这“新八味地黄丸”,过一段时间后把治疗情况反馈上来。

发表于 2014/7/17 22: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盟 发表于 2014/7/17 09:43
改造“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组成简单、结构严谨、补益高效、适合久服,直至今日仍被广泛地使用。但对当 ...

佩服楼主,但是你没有介绍你是怎样自学中医的,可以详细说一下其中的过程吗?谢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06: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尘埃 发表于 2014/7/17 22:14
佩服楼主,但是你没有介绍你是怎样自学中医的,可以详细说一下其中的过程吗?谢谢了。

过程很简单,有病人:自己还有病床上瘫痪的父亲。独立思考的时间远远大于看书学习的时间。
发表于 2014/7/18 07: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盟 发表于 2014/7/18 06:51
过程很简单,有病人:自己还有病床上瘫痪的父亲。独立思考的时间远远大于看书学习的时间。

楼主看过那方面的书了,像 伤寒, 内经什么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07: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尘埃 发表于 2014/7/18 07:19
楼主看过那方面的书了,像 伤寒, 内经什么的?

《伤寒》刚看完,《内经》以前也草草地看过,感觉对现在的临床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不过可以开阔一下你的思路。知识面和悟性还是最主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7/26 20: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也许不相信,我真的没看多少书,这样才不至于被传统的中医理论和学医思想所误导。你没看到我上面那些瓶瓶罐罐吗?那是常用的各种中药粉,我是用自己的身体及我的父亲和家人,在治病的同时也在帮我试药。大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或者领悟出来的东西。在床瘫痪的父亲今年83岁了,自从他老人家病倒之后,我一直没有间断给他使用中药,到现在已经一年半了,我还是不能让他站起来。一方面年龄大了,那点阳力总是提不起来;另一方面还是咱的水平有限,让老人受苦遭罪了。不过老人那憔悴的身体对中药很敏感,稍有偏差就会在身体上或者尿液上表现出来。因为这一年半一直插着尿管尿袋,很便于观察,所以父亲给我提供了一个持久的临床,等于给我当了试验用的”白老鼠“。有时我也在想,也许父亲是在用他最后的生命成全我、成就我,我很感激他,不忍让他过早地离开。还有自己,人们说吃中药多了总定会把身体弄坏。这话一点不假,既然学了中医有时候真的”骑虎难下“,身体吃坏了,怎么办?还得自己解决,那叫自救。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因为没有退路。
    记得有一次我刚看完那本《中医不传之秘》,是论坛里王子跃老师给我推荐的,读完后视野大为开阔。其中里面有一个方子叫”补肝敛肺汤“,其实就是仲景用的补肝方法:补用酸,助用焦苦,再以甘味调之”,完了之后我就煎了一剂:乌梅、山茱萸、黄苓、黄柏、黄连、甘草。同时也给老婆喝了,到后半夜我还觉得头痛。第二天正赶上女儿回来,进门一看我俩脸色煞白,就问是怎么回事?老婆也急忙用镜子一照,对我大加埋怨:让你专门去学学中医,你就是不听……后来,再回想仲景的另一句话:“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就是没有听他老人家之过。反过来又想,不试又怎么会真正理解那句话的内涵呢?
发表于 2014/8/1 17: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盟 发表于 2014/6/3 08:23
自己的睡眠问题
自从上论坛以后,看到问诊栏里一个又一个的帖子,大多数是男人们“手淫早泄”引起的阳虚病 ...

群主你好,我也是新学者,这几天就是看群里新手的帖子,我的情况,正如群主所说,也是年少伤精,手淫过度,导致学业受挫,常年身虚乏力,腰膝无力,看您这论述,我也属于阳虚体质。可是我找中医大夫说我这是脾虚,不知道有何区别?我可否和群主一样,服用右归丸加减。(我的症状也是阴囊潮湿、早泄、梦遗,滑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1: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