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伤寒论》里的一个好方“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主治 1.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2.虚劳肺症。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本方常用于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有心悸气短、脉结代等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者。)
基本信息
【来源】《伤寒论》。
张仲景
【异名】复脉汤(《伤寒论》)。
【分类】 补益剂-气血双补
【组成】 炙甘草四两(12克)生姜三两(9克)桂枝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 干地黄一斤(30克)阿胶二两(6克) 麦门冬半升(10克) 麻仁半升(10克) 大枣三十枚掰(10枚)
【功用】 益气滋阴,通阳复脉,养血定悸。
用法
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
这个方在《伤寒论》里是一个“生命之方”,所谓“生命之方”就是阴阳兼顾有生命力的方子,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方子就是正常人喝两三剂也只有好处,喝不坏的。原因就是它兼顾了阴阳,是阴阳同补的好方。但就上述的主治来看,它的应用范围并不大,人们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回阳复脉的方子来用,所以又被人称为“复脉汤”。原因就是尽管是个好方,但没有理法,也就是说这方所治的病是怎么得的?病的本质是什么?如果知道这些,它的治疗范围就广了。因为仅凭“脉和症”所列举的会远远不够。一种病源会引发多种疾病,也会表现出多种脉象。在治疗上只要以它为基本方,做适当调整和加减就可以了。
先从它的主治上看,第一条:1.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这一条明明说的是“阴阳两虚”的患者,或者由于阴虚日久而导致阳力下降。脉不一定就是“结代和心动悸”,脉弱或沉弱都在治疗范围。总之是精亏血虚所致。第二条:2.虚劳肺症。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这一条主要是说由于阴虚、气虚表不固,而造成身体自身消耗太大,日久而造成“劳咳”。可见,一方面是精亏,一方面是气虚。不管是阴虚还阳虚,凡是表现为精气不足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在我看来,正常人,经过适当调整,如果是运动员服用还可以增强体能,绝不会被当作“兴奋剂”而检出。在使用上,对于阴虚者应该适当增加滋阴的量,对于阳虚的患者可适当增加辛温的量。美中不足的是方中缺乏“清瘀”的力量。因为用我的“生命燃烧理论”来衡量,在燃烧三要素中,方中只解决了“燃料”和“温度”的问题,在对“氧气”的利用效率上还没有提高。
就上述“炙甘草汤”主治的两方面看,前者主要针对的是阳虚或阴阳两虚症,就是在父亲生前见到过这种脉象(结脉);而后者(劳咳)的脉象(结脉),是在我的一位表哥身上发现过。其实“结脉”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小腹冷胀”,也会表现出“结脉”,这之前在一位年轻的女子身上发现过。可见,如果遇到“小腹冷胀”不消化的情况时,“炙甘草汤”也是首先要考虑的治疗方法。所以说,“炙甘草汤”是调升全身机能的一个好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