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玄府小识
玄府即汗孔,亦名气门。在《内经》全书中共见4次,然历代注家之释未尽一致。
1、经文
《素问·水热穴论》:“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所谓玄府者,汗空也。”
(《素问·调经论》:“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岐伯曰: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郁之发,太虚肿翳,大明不彰,炎火行……善暴死,刻终大温,汗濡玄府,其乃发也。”)
2、汇释
《太素·卷第三十·温暑病》:“汗之空名玄府者,谓腠理也。”
王冰注:“汗液也玄,从空而出,以汗聚于里,故谓之玄府。府,聚也。”
《素问注证发微》:“所谓玄府者,即皮肤上之汗孔也。汗孔虽细微,最为玄远,故曰玄。”
《素问吴注》:“汗色玄,故谓汗孔为玄府。”
《类经二十一卷·针刺类三十八》注:“汗属水,水色玄,汗之所居,故曰玄府。从孔而出,故曰汗空。然汗由气化,出乎玄微,是亦玄府之义。空,孔同。”
《素问集注》:“玄府者,乃汗所出之毛孔,又名鬼门。盖幽玄而不可见者也。”
《素问直解》:“所谓玄府者,乃皮毛之汗孔也。”
《素问绍识》:“《太素》作‘六府’。上文‘藏府’作‘其藏而’三字,下文‘所谓玄府者汗空也’九字所无,并非是。”
《素问考注》:“《太素》卅·温暑病载此七字,而在‘凡病伤寒而成温者云云’下。《甲乙》七·热病上同。据考王冰所依《素问》前文‘六府’作‘玄府’,故以此七字移于此與?抑王氏忘改‘六府’作‘玄府’,遂以此七字移于此欤?……案:玄者,幽微之极,目亦不能见之谓也。汗空微眇,非人目所能见之,故名曰玄府也。《太玄·玄告》云:‘天以不见为玄,地以不形为玄。’《老子》‘同谓之玄。’王注:‘玄者,冥也。’《书·舜典》‘玄德升闻。’传‘玄谓幽潜。’《荀子·正论》‘上周密则下疑玄矣。’注:‘玄谓幽深难知。’并此义。府,犹谓宫也。汗空有底,细纤自成室,故名曰玄府也。”
《中国医学大辞典》:“玄府:皮肤间出汗之孔也。以其细微幽玄不可见,故名(一说汗液色玄,从孔而出,故名)。《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玄府者,汗空也。’”
《素问补识》:“《太素》无此八字,上文‘客于玄府’作‘客于六府’。天雄按:汗出逢风,使汗液内不得入,外不得出,只能客于玄府,不能客于六府,一望可知。《太素》‘六’字盖‘玄’字之形误。此八字,疑是古人注语,误入正文所致。故为杨氏据本所无。”
3、小识
按:《说文·玄部》:“玄,幽远也,象幽而入覆者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广雅·释器》:“玄,黑也。”玄是(赤)黑色,北方水色。《淮南子·天文》:“北方曰玄天。”以“汗色玄”而释“玄府”显属不当。“玄者,幽微之极,目亦不能见之谓也。汗空微眇,非人目所能见之,故名曰玄府也”,此说甚当。《中医大辞典》:“玄府:又名元府。即汗孔。以其细微幽玄不可见,故名。《素问·调经论》:‘上焦不通利……,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发热。’”为是。玄府位于皮腠之间,为汗液排泄之窍孔,幽微细小目不可见,由卫气司管。
又按:“所谓玄府者汗空也”此八字,见于《太素·卷第三十·温暑病》、《甲乙经》卷七·第一上。然林亿等《新校正》未校出,而由《素问考注》校准。《素问补识》云“《太素》无此八字”,非是。《素问绍识》云“九字”、《素问考注》云“七字”,亦非是。
4、刘完素“玄府气液”说
玄府是气液运行的通道,这是刘氏对人体生理、病理观的又一种独特见解。“玄府”这一概念,早在《内经》中已有论述,“所谓玄府者,汗空也”,但刘氏认为“玄府”不仅是专指汗孔而言,且不惟独具于人。刘氏认为:“玄府者,无物不入,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骼、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儒门事亲·三消论》)。可见刘氏对玄府的认识已超越《内经》所述的汗孔概念,而是将人体各种组织的腠理统称为“玄府”,并明确地论述了玄府为气液运行之道路,把荣卫、气血、津液在人体脏腑、皮肉、筋骨的玄府中正常运行的生理功能称作“气液宣通”。如果玄府通畅则气液流行无阻,四肢、耳目、脏腑、肌肤、骨髓、毛发皆能得营养而维持其正常功能。
同时,刘氏还指出了“玄府气液宣通”与“神机出入”有密切关系,即“玄府”也是“神机”所通利出入之处,刘氏有时把神机简称为神,如果“气血宣行,则其中神自清利而应机能为用矣”(《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于是“目得血而能视,耳得血而能听,手得血而能摄,掌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脏得血而能气”(《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反之,若玄府郁结则“气血不能宣通,神无所用而不遂其机”(《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人体的神机不遂则可出现“目郁则不能视色,耳郁则不能听声,鼻郁则不能闻香臭,舌郁则不能知味”等病理现象,其他如筋痿、齿痛、发痛、皮肤不仁,肠不渗泄等证,均可随之而见。因此人体脏腑器官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都与玄府气液是否宣通以及神机的作用有着密切关系。
关于导致“玄府”闭塞的原因,刘氏认为主要是由于热气怫郁,这是与他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是一致的。他说:“热甚则腠理闭塞而郁结也”(《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如果玄府闭塞则气液不通,而诸病由作。刘氏在《原病式》中例举阳热怫郁之证有二十多种,如郁结、痞塞、肿满、泻痢、带下、淋閟、遗尿、结核、喉痹、耳聋、目盲以及中风、热厥等证。如论泻痢燥渴,认为“湿热甚于肠胃之内,而肠胃怫热郁结,而又湿主乎痞,以致气液不得宣通,因成肠胃之燥,使饮渴不止”(《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论阳厥,认为是阳气怫郁,阴阳偏倾,不能运于四肢而致;论耳聋,认为是水衰火实,热郁于上,而使听户玄府壅塞,神气不得通泄之故;论目盲则认为是“热郁于目,无所见也,故目微昏者,至近则转难辨物,由目之玄府闭小也”(《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至于遗尿不禁,则认为是“热甚客于肾部,干于足厥阴之经,廷孔郁结,极甚而气血不能宣通,则痿痹而神无所用,故液渗入膀胱而旋遗尿矢,不能收禁也”(《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然而,除热气怫郁外,如论皴揭一证,认为“由寒能收敛,腠理闭塞,无汗而燥”;论伤寒发热时,认为“寒伤皮毛则腠理闭密,阳气怫郁不能通畅而为热也”;轮转筋,认为“外冒于寒而腠理闭密,阳气怫郁,热由内作,热燥于筋则转筋也”(《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说明因寒而腠理闭密,也可影响玄府气液宣通而引起疾病。
由此观之,刘氏关于“玄府气液宣通”之说,是其病机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要旨在于研究与论述人体精、气在幽微难见的“玄府”中运行的情况。这一学术思想,虽然由于受到当时自然条件的限制,未能进一步深化,然而这些精湛的见解,充实了中医学的病机理论,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裘沛然、严世芸《中医历代各家学说·宋金元时期·刘完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