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河间金栋

【原创】《内经》讲些什么-《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06: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其气三”小识

1、经文

《素问·生气通天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生五,其气三。”

对于经文“其气三”,王冰注:“三,谓天气、地气、运气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亦有,但王注不同。王注:“气之三者,亦符三元,故下文曰:‘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

对于经文“其气三”之“三”者,历代注家所释不一,请看历代注家所释。

2、汇释

《素问注证发微》:“所以为气者三,王注以为‘天气、地气、运气’,义见第八、九卷《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篇。”

《素问吴注》:“三,谓天气、地气、运气也。”

《类经十三卷·疾病类五》:“人生虽本乎阴阳,而禀分五行,其生五也。阴阳盛衰,少太有三,其气三也。”

《类经二十三卷·运气类一》:“自阴阳以化五行,而万物之生莫不由之,故曰其生五。然五行皆本于阴阳,而阴阳之气各有其三,是谓三阴三阳,故曰其气三。夫‘生五气三’者,即‘运五气六’之义,不言六而言三者,合阴阳而言也。……按:王氏以三为三元,谓天气地气运气也。然纵观下文云‘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是天气地气运气者亦有三而成,则三元之义又若居其次矣。”

《素问集注》:“地之五行,上应三阴三阳之气,故曰其气三。三阴者,寒、燥、湿也。三阳者,风、火、暑也。”

《素问直解》:“凡人之生,各具五行,故其生五。五行之理,通贯三才,故其气三。人之一身,三才具备。”

《素问识》:“简按:《六节藏象论》云:‘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此其气三,成三才,则高注难从。而王、马、吴并云:‘天气、地气、运气。’张则云:‘三阴三阳。’俱未允焉。《太平经》云:‘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出《后汉书•襄楷传》注。其气三,或此之谓与?杨上善《太素》注云:‘太素分为万物,以为造化,故在天为阳,在人为和,在地为阴’出弘决《外典钞》。《三十一难》杨玄操注云:‘天有三元之气,所以生成万物,人法天地,所以亦有三元之气,以养身形。’《六十六难》虞庶注云:‘在天则三元五运,相因而成。在人则三焦五脏,相因而成也。’《素问》曰:‘其气三,其生五。’此之谓也。”

《素问绍识》:“坚按:《春秋繁露》曰:‘寒暑与和,三而成物;日月与星,三而成光;天地与人,三而成德。’由此观之,三而一成,天之大经也。”

《素问考注》:“《古今医统》卷四十八‘玉机谓人禀中和之气而生有三,元精、元气、元神。’……案:王注云:‘三,谓天气、地气、运气也。’所云‘运气’者,盖谓人生所运为之气。则与杨云‘和气’、《太平经》云‘中和’同理。
[眉]《老子》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盖一者造化大气也,二者天地也,三者天气。地气,中和气也。万物者,天之曜光风雨,地之五行四兽是也。”

以上是古今中外名家的注释,真可谓见仁见智。目前对于此“三”的解释,多采纳张介宾之注为“三阴三阳”之说。

如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校释《黄帝内经素问校释》:“其气三:指阴阳之气各分为三,即太阴、少阴、厥阴与太阳、少阳、阳明。《类经》十三卷第五注:‘阴阳盛衰,少太有三,其气三也。’又,王冰注:‘三,谓天气、地气、运气也。’今从《类经》注。”

《王洪图内经讲稿》:“其生五,其气三:这个‘其’是指自然界的阴阳。自然界的阴阳化生五行之气,天之阴阳,化生地之五行。一个阴阳又化为三阴三阳之气。如果按传统的哲学观点,首先是精气,一个精气分为阴阳,一个阴阳又分为三阴三阳。先由一个精气,然后化生为二,即阴阳,所谓‘一生二’。‘二生为三’,阴阳化生三阴三阳,有三就能化生万物。所以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黄帝内经》的理论和古代的这种哲学思想相一致。‘阴阳者,一分为二也’,这个观点是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的注释里提出来的。明代的张介宾在写《类经》的时候,也说了‘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就是一气分了阴阳,分为二,二又分为三,分为三阴三阳之气。所以‘一分为二’是中国哲学的传统观点。”

高校教参程士德《内经》:“三,指三阴三阳。”

亦有他说者,如《黄帝内经素问译注》:“其气三:《易·系辞》:‘三五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三为通变之数。易始于一,分为二,通于三。《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凡有形质者,莫不资生于三。此论阴阳与天、地、人关系,应指《易》所谓天、地、人三才。在人则指形气神三元。《六节藏象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而为九。’扬雄《太玄经》揭示了三元、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等数的三元序列规律。正象二进位制是阴阳序列演进的数学表达一样,三进位制是三元序列演进的数学表达。”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其气三,沈祖绵说:‘天地人为三气。《阴阳应象大论》:惟圣人上配天以养头,下配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旧注据三阴三阳释之,非是。’”

3、小识

:三,许慎《说文·三部》:“数名。天、地、人之道也。”段注:“陈焕曰:数者,易数也。三兼阴阳之数言。……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释三之义。”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河上公章句》:“道始生者一也,一生阴与阳也,阴阳生和、清、浊三气,分为天、地、人也,天、地、人共生万物也。天施地化,人长养之。”

《淮南子·天文训》:“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三参物,三三如九。”

罗东逸《内经博义》:“太乙之所施,造化之所以鼓铸,必得三而成物。”

可见“三”的本义是指天、地、人的,《六节脏象论》云“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而为九”,正此之谓也。若释他,则与此不合,非经旨之义也。

所以历代诸注,如《素问识》引《太素》“在天为阳,在人为和,在地为阴”、《绍识》引《春秋繁露》“三而一成,天之大经也”及《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引沈祖绵“天地人为三气”等为是。

发表于 2014/6/17 22: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中的意义很深奥。了解`内经这本书读上好多边。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06: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高校教参《内经》:“传,通‘专’。专,专一,不杂乱纷繁。传精神,即精神专一而不分散。服,服从、顺从。通,沟通、接通。神明,本为神祗,此指自然阴阳的变化。一说传,读为抟,俞樾《内经辨言》:‘传,读为抟,聚也。’亦通。全句意为精神专一,顺从自然,就能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06: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精神]《素问补识》:“《太素》传作搏。杨注云:‘搏,附也。圣人令精神相附不失。’按字书,搏有伯各切、匹各切、方遇切等读音。杨念方遇切,故曰‘搏,附也’。搏,当是抟字之误,抟即专也。《管子·内业》:‘能抟乎?能一乎?’《心术下篇》作‘能专乎?能一乎?’《荀子·儒效》篇:‘亿万之众若博若一人。’王念孙注云:‘博,抟字之误也。抟即专一之专,亿万之众而专若一人,即所谓和专如一也。《管子·幼官》篇曰:抟一纯固,则独行而无敌。《吕氏春秋·决胜》篇曰:积则胜散矣,抟则胜离矣。《淮南·兵略》篇曰:武王之卒三千人,皆抟而一。古书皆以抟为专。’是抟与传、博、搏,外形皆相似,故易致误,杨本误为‘搏’,王本误为‘传’,杨注‘精神相附’,王注‘精神可传’,都是因其误而误之。‘专精神’,即《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独立守神’之意。”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06: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附:由“专”求义(《中医文献杂志》1995年3期)

専与耑古通。耑,段注《说文》:“古废端字作此,今则端行而耑废,乃多用耑为専矣。”専与耑现皆简化为“专”。専与尃形体相似,传抄每易致讹,故凡用専、尃、耑作声符者,如传、抟、转、傅、搏、博、揣等字,传抄极易相混。古籍文章中凡用此等文字,其义若有难通之处,或系通假或为错讹。如因声(专)求义而理通当属通假字,若因声求义而理未通则属错讹字。兹就《内经》用“专”作声符,以《甲乙》《太素》互参对照,对通假、错讹之处,略例几则以说明之。

一、传与抟、转、揣相通,与搏相讹例

《素问·生气通天论》:“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王冰注:“夫精神可传,唯圣人得道者乃能尔。”从王冰串讲注文中看出,王将“传”作“流传、传播”之义,欠妥。

按:传,当作专。尤怡《医学读书记》:“传当作专,言精神专一。”《吕氏春秋·季冬》:“专于农民,无有所使”于省吾新证:“专、传古字通。”

一说传或作“抟”,如俞樾《内经辨言》:“传,读为抟,聚也。”传精神即“聚精神”,是言精神专一,高校五版教材《内经讲义》(程士德主编)正持此说。

考:抟,段注《说文》:“古亦借为专一字。”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左传》:“如琴瑟之抟壹。”抟,当作专。抟之“聚”义虽可通,然抟、专相比较,“专”义更胜。实际上其本字就是“专”。

传,《太素》作搏,错讹。因搏与传(傅)、或与抟(摶)形似致讹。故《素问》之传,非为抟、搏,本字为专。

再如《灵枢·大惑论》:“阴阳合传而精明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乱而不转。”

:传、转二字,《甲乙》皆作“揣”,《太素》都作“传”,可见“传、转”当为一个字,或传或转或揣。揣义难通,疑即“抟”字。传、抟、转古通假,如《汉书·燕王刘泽传》:“燕王北定代、云中,转胡众入萧关。”王念孙《杂志》:“转字师古无音。念孙按:转读为专,专谓统领之也。《史记》作抟。《索隐》曰:抟音专,专谓专统领胡兵……专、抟、转,声相近,故专又通作转。”转与专音同而借,故《灵枢》本字当作“专”。阴阳合传,当作“阴阳合专”,即阴阳诸精气会合而精专不杂。神精乱而不转,当作“神精乱而不专”,即精神分乱则不能专一。

二、传、搏相讹例

《灵枢·五色》:“察其散搏,以知近远……散为痛,搏为聚。”按:搏义难通,当系“抟”字之讹。抟,聚也。散、聚对文,正合医学义理。搏,《医部全录·黄帝灵枢经》、《类经·脉色类》皆作“抟”。

再如《灵枢·五味》:“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抟,《甲乙》、《太素》均作“搏”。抟,聚也。经文“抟”字义通,非系“搏”字。

三、传、傅相讹例

《灵枢·肠胃篇》:“广肠传脊,以受回肠。”传,《太素》作“傅”。杨上善注:“广肠……附脊以受大肠糟粕。”傅,通附,附着之义,本篇后载“小肠后附脊”可证。《太素》是,传字误。

再如《灵枢·背腧》:“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传,移换之义,然《甲乙》作拊,《太素》作傅。杨上善注:“傅,音付。以手拥傅其艾,吹之使火气不散也。”据此三书各有其义,然似《内经》“传”义更胜。

四、转、博、搏相讹例

《灵枢·大惑论》:“久而不解,独博独眩。”张介宾《类经》注:“凡人登高博望,目见非常之处,无不神魂惊荡而心生眩惑。”据张氏注文串解,系将“博”作“广博宽远”之义而释,欠妥。按:博,《太素》作转。萧延平校注云:“《灵枢》作传。”据萧校别本博作传,但“传”义非通。转与眩义同,即眩转之义,故《太素》为是。

再如《灵枢·九针论》:“邪入于阳,转则为巅疾。”转,《太素》作搏。此句在《素问·宣明五气篇》中作“搏阳则为巅疾”,其义与《太素》同。故以《太素》为是。

五、揣、喘相通例

《素问·大奇论》:“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按:揣,段注《说文》:“按:《方言》常绢反,是此字古音也。”《康熙字典》:“尺兖切,音喘。”《说文》:“喘,疾息也。”呼吸急疾、急促谓之喘,此乃本义。然《内经》有多处言喘为脉者,如《素问·平人气象论》:“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素问·大奇论》:“脉至如喘,名曰暴厥。”(喘,《甲乙》作揣)王冰注:“喘,谓卒来盛急,去而便衰,如人之喘状也。”故揣,本字当为“喘”,指脉动疾急。

古人诊脉是以呼吸至数来测定脉动之至数,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故可借呼吸急促之“喘”,来比喻脉象之疾急也。等于说“脉动急疾、急促谓之喘”,此乃引申义也。

再如《太素·五脏脉诊》:“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旬。”杨注:“有本为揣揣。”喘喘,谓脉象急疾且园转连贯。

另,《太素·邪传》:“其著于伏冲之脉,揣揣应手而动。”揣揣,《素问·大奇论》、《甲乙》皆作“揣之”。按:揣揣,当系“揣之”误为“揣”字叠用(即揣揣)而成。“揣之”中之“揣”字,音初委切(chuai),动词,触按之义,《太素》揣揣非。若“揣”字叠用,则音义与“揣之”皆异,亦非“喘喘”之义。《太素》“揣揣应手而动”,当为“揣之应手而动”,此正与《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冲脉……喘动应手矣”中之“喘动应手”,义相吻合。

六、揣、搏相讹例

《素问·脉要精微论》:“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文中六个搏,《脉经》、《千金》同,但《甲乙》、《太素》皆作“揣”。按:原文“搏坚长”正与下文“软散”之脉对举并提,可见“搏”字是,“揣”字非。

再如《素问·大奇论》:“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死。”四个搏,《甲乙》、《太素》俱作“揣”。揣,非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06: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栋按:本节内容分析如下。

本节经文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从而强调了人类必须顺从自然,适应自然。自然界总是依照自身固有的规律运转不息,人类生活于自然界之中,“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人身各部与自然界息息相通,“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于天气”。因而人类必须精神专一,顺应自然规律,才能保持人身阳气固密,不致遭受病邪的侵袭,“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这是健康长寿的根本。如果违反这一规律,外邪便会伤害人体,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如“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等等。(高校教参《内经》)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06: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译:自古以来能与自然过程相通的人,认为一切生成与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两类运动方式的相互作用。天空与大的之间,四方与上下之内,阴阳之气与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都通于自然之气。阴阳化生为五,表现为木、火、土、金、水五行等五元序列;阴阳之气运变为三,表现为天、地、人三才等三元序列。多次违反这一自然数序规律的人,就会被邪气所伤,因为这是寿命的根本。

自然地运动如果清平静谧,人的志意就会平和安详。顺从这人与自然相应的原理,人的阳气才可固密,即使遇到了突然袭来的邪气,也不能被侵入伤害,这是顺应了时空运变的有序性。所以,圣人清净以养生,专聚精气与心神,使内外协调合一,并接受自然之气,从而通达于神明。违背这人与自然相应的原理,邪气就会乘虚而入,内使九窍闭塞不通,外使肌肉壅滞不利,卫气因之涣散,失去固密作用,这是自我损伤,而使正气消弱。(傅景华《黄帝内经素问译注》)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07: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26黄帝内经素问译注封面.JPG 26黄帝内经素问译注扉页.JPG 26黄帝内经素问译注定价.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06: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气的重要性。

经文:“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06: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选释:[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高校教参《内经》:“应作‘养神则精,养筋则柔’理解。精,聪慧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6 00: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