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河间金栋

【原创】《内经》讲些什么-《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15: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4/6/3 15:33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补识》:“王云:‘精气内持,故其气从,邪不能害。’天雄按:王注精神为精气, ...

16素问补识封面.JPG 16素问补识扉页.JPG 16素问补识定价.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15: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素问识》:“新校正云:‘别本美,一作甘。’简按:此盖本于《老子》,《千金》亦作‘甘’。”

高校教参《内经》:“任,随便之意。服,指衣着。《素问注证发微·卷一》注:‘有所食,则以为美而不求过味;有所服,则任用之而不求其华。’乐其俗,《类经·摄生类·二》注:‘与人和者,乐人之俗。’即以民间的风俗习尚为快乐。”

金栋按:美、任、乐,意动用法,即“以其食为美,以其服为任,以其俗为乐”。

又按:老子《道德经·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河上公章句》:“甘其蔬食,不渔食百姓也。美其恶衣,不贵五色。安其茅茨,不好文饰之屋。乐其质朴之俗,不转移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15: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河上公封面.JPG 河上公扉页.JPG 河上公定价.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15: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下不相慕]高校教参《内经》:“高下,指社会地位、生活水准等而言。慕,倾慕、羡慕。《类经·摄生类·二》注:‘高忘其贵,下安其分,两无相慕。’”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15: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栋按:本节内容分析如下:

一、本节所提出养生的具体要求是,外避邪气,内养正气。内、外相合,以保持“精神内守”,从而达到防病之目的。从而提示了养生学的奥妙,也体现了中医学预防为主的思想。

二、原文主张对外要避邪气,“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人本身要养正气“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这是养生的基本要求。虚邪贼风,是外界致病因素。情志失调、劳倦过度,是常见的内伤致病因素。因此,只有既随时注意避免外邪的侵袭,又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志过激和精气妄耗,才能保持真气充盛,使疾病无从发生。故《素问直解·卷一》说:“外知所避,内得其守,病安从来。”

三、原文把“恬淡虚无”作为内养精神的基本要求,指出只有“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才能“真气从之,精神内守”,从而获得却病延年之效。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不可能没有喜怒哀乐,性情爱好,但应当有节制,有规律,保持乐观向上,如果喜怒无节,恣情纵欲,则会导致脏腑气机紊乱,精气耗伤,功能失常而发生疾病。所以,做到“恬淡虚无”,对于调和情志,治理气机,保养神气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故《类经·摄生类·二》注云:“志闲而无贪,何欲之有?心安而无虑,何惧之有?形劳而神逸,何倦之有?气得所养,则必从顺,惟其少欲,乃能从欲,故无所往而不遂。”《内经》接受老庄思想所强调的“恬淡虚无”的养生要求,成为历代养生学家中精神学派的重要思想内容,并在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高校教参《内经》)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15: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译:对于四时不正的虚邪贼风,能够适时回避,思想精神上保持清静淡泊无所欲求,真气和顺而不散失,精神内守而不耗散,这样做的话疾病会从哪里来呢?所以他们精神都很安闲而欲望很少,心境安定没有恐惧,形体虽劳并不过分疲倦,真气平和而调顺,每人顺着自己的心思都能达到满意。吃什么都香甜,穿什么都舒服,对于习俗随遇而安,互相之间不羡慕地位的高下,人们都自然朴实。所以不正当的嗜好也不会干扰他们的视听,淫乱邪说也不会诱惑他们的思想心境。无论愚者、智者、贤者、不肖者对于酒色等事,都不急于寻求,这就合于养生之道。他们之所以都能够过百岁而动作还不衰退,是因为其道德修养完备而不会有偏颇危险。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14: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⑵四气调神大论(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第二篇篇名。《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九卷。”

各家篇名解略例:《中医大辞典》:“《素问》篇名。四气,指春、夏、秋、冬四时气候。调,调养;神,指人们的精神意志。四时气候的变化,是外在环境的一个主要方面;精神意志的活动,则是人体内在脏气活动的表现。内在脏气与外在环境统一协调,才能保证身体健康。本篇的中心内容,就是讨论根据四时气候的特点,采取相应方法调养五脏神志以顺应自然界生长收藏规律,故名。篇中并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治疾病原则。”

高校教参《内经·第九章养生学说》:“[关于篇名]四,四季。气,气象。四气,此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气候,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调,调理,调摄。神,指精神情志。《素问直解·卷一》:‘四气调神者,随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肝心脾肺神五脏之神志也。’《素问注证发微·卷一》注:‘此篇应是岐伯所言,发前篇修道未尽之意。篇内以春夏秋冬四时异气,当有善养生长收藏之道及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皆调神之要道也,故名篇。’因全篇着重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特点,以调摄精神情志而得名。正如《素问经注节解·卷一》所云:‘四时推迁,气因时而变。人在气交之中,顺之则得其所,逆之则疾病生。’《素问吴注·卷一》也说:‘言顺于四时之气,调神精神,亦上医治未病也。’”

《黄帝内经素问译注》:“按:‘四气’为生长收藏,应春夏秋冬四时。‘调神’泛指形气神的调摄,以顺应自然过程的变化。生命随自然的变化而变化。上篇《上古天真》论生命过程的变化,本篇《四气调神》论人随四时的变化,下篇《生气通天》论人应自然的变化。人对自然的适应性,是生命运动的重要特点。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人具有适应自然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从而取得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六微旨大论》载:‘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生则病。’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形成了适应四时阴阳以保存精气的摄生方法。本篇在全元起本第九卷,王冰次注本承《上古天真》,从而反映了中国古代先立摄生、后成医道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强调了人与自然相应以及其治未病的思想。”

《素问补识》:“姚止庵云:‘四序推迁,气因时而变。人在气交之中,顺之则得其所,逆之则疾病生。通篇之旨,盖教人顺时而养其气也。’高云:‘四气调神者,随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肝心脾肺肾五藏之神志也。君臣问答,互相发明,则曰论,无君臣之问答,则曰篇,余皆仿此。此篇乃黄帝继上文而言之,欲以四气调神以全其天真也。’天雄按:《大奇论》《气府论》《长刺节论》诸篇,皆无君臣问答,亦曰论,高谓君臣问答,互相发明,则曰论者,出林校《五藏生成》篇之辞,言其大致而已,且止限于《素问》,若《灵枢》则无此例。通观全篇旨意,所谓四时阴阳,从之则吉,逆之则凶云云,纯属阴阳家言,《素问》之学,出于道家,而杂以阴阳家言,是道家取阴阳家所长,史谈所谓‘道家因阴阳之大顺’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5: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养生之道、人与自然:①四时的养生方法。

经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鸣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选释:[春三月夜卧早起]《素问补识》:“杨注:‘春之三月,主胆,肝之府,足少阳用事,阴消阳息。故养阳者至夜即卧,顺阴消也;旦而起,顺阳息也。’天雄按:杨注甚精。息,生长之义,古有此义。《韩非子·爱臣》:‘是以奸臣蕃息,主道衰亡。’蕃息,即蕃生。注夜卧为至夜即卧,深得原文旨意。《广雅疏证》引《召南·行露》笺云:‘夜,莫也。’至夜即卧,即至暮即卧,实际上就是要早卧。春季大地阳回,但夜晚阴寒尚盛,故宜早卧,以避阴寒,养阳气。唯注‘春之三月主胆,肝之府,足少阳用事’,则义有未允。理由有二:①《内经》经常以五藏类比四时,但不以四时比五藏,即所谓人应天地,不能以天地应人,说肝胆主春则可,说春主肝胆则不可。②春三月的少阳,指气候的温和而言,并非指足少阳经脉,不能将气候的少阳和经脉的少阳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5: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高校教参《内经》:“生、予、赏,指精神情志活动顺应春阳生发之气;杀、夺、罚,指精神情志活动违逆春阳生发之气。杨上善注:‘生、予、赏者,顺少阳也;杀、夺、罚者,逆少阳也。’《素问注证发微·卷一》注:‘其待物也,当生则生之而勿之杀,当予则予之而勿之夺,当赏则赏之而勿之罚。凡若此者,盖以春时主生,皆以应春气而尽养生之道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1: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