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栋按:本节内容分析如下:
一、本节继上文“故人亦应之”,进一步分析了人体组织结构,上下内外部位,及内脏与外在环境的复杂联系中的阴阳可分性,以应天之阴阳。这是阴阳学说应用于医学中的重要内容。
二、本节所论人体阴阳的划分归纳如下:
(略)
三、本段主要阐发了人之阴阳以应天之阴阳的问题,属于“人与天地相参”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阴阳学说在医学中的具体运用。正因为天与人的阴阳气升降消长运动是相应的,因而自然界阴阳消长运动所形成的气候变化,与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必然有着密切关系,兹摘录《素问今释》有关阴阳昼夜变化与人体关系的论述如下。
1.昼夜晨昏气温变化与人体生理的关系 《内经》认为不仅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有其影响,即昼夜晨昏气温变化对人体亦产生相应的影响。本篇原文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故人亦应之。”《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这就指出了人体卫阳之气,在白昼趋于体表,它的过程是与自然界气温的转化关系相一致的。早晨气温温和,卫阳之气亦逐渐由内向外升发;中午气温较高,卫阳之气由生而旺;太阳西下之时,气温由热而转清凉,人体阳气内收,表阳之气已虚,故腠理毛孔逐渐闭密。人体阳气白天多趋向于表,夜晚多趋向于里的现象,反映了人体在昼夜晨昏自然变化过程中生理活动的适应性。《灵枢·营卫生会》还谈到:“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近年曾有人观察到,同一经穴在不同的时间内,其生物电测值表现不同,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人体十二经五俞穴在不同时间里有不同的生理反应。经生理学家和生态学家研究,今天我们知道动植物随昼夜的往复,有一种近于二十四小时的节奏,如绿藻的细胞分裂,果蝇的脱皮,提琴蟹的变色,以至于人类血液中铁素多少、体温升降、血压高低等,都有二十四小时的节奏,这些节奏是内在的,而且是世世代代遗传的。近二十年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内分泌学、激素测定方法的进展形成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称谓“时间生物学”,它研究生物在各方面受时间影响而发生的节律性变化,包括每日的节律和每月、每年四季的改变等,过去认为身体内在环境是稳定不变的,通过研究,目前认为:随着周日的改变或睡、醒节律,神经内分泌也有节律性波动,可能所有激素分泌都有节律性改变。周日节律和中枢神经系统及下丘脑有关,可能在人体内有几个“生物钟”在起控制作用。国内张家庆氏将皮质醇(ACTH)等主要激素的分泌同日节律作了介绍,认为祖国医学把一天二十四小时分成几个部分,有阴阳周期和节律性的周期改变是辩证的。近十多年来,生物节律、睡眠生理学、神经内分泌学的发展,证明激素分泌和其他生理功能在一天二十四小时内也是波动的,远不是过去认为稳定的内在环境。这些发现,从某个角度来说,可用最现代化的观点说明二千年前的学说。《内经》的作者,限于当时的条件,虽只能看到一些现象,未及本质,但从机体生理对气候环境适应的角度去理解,是颇有启发的。
2.昼夜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在论述一日分为四时之后,接着谈到:“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解释了人体病理活动随着昼夜更替而变化的机理。因此,在病理情况下,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人体阴阳消长就会有不同的反映状态。前已述及,关于人体对昼夜节律的反映,已引起国外学者的重视,有人观察到脉搏、体温、氧消耗量、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通气量、排尿量及尿中氮含量等有昼夜起伏的规律,激素分泌也有二十四小时节奏等,这些描述对探讨昼夜病理变化的实质无疑是有益的。(高校教参《内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