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河间金栋

【原创】《内经》讲些什么-《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2 17: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合夜至鸡鸣] 《黄帝内经素问译注》:“十八时至二十四时。”

[合夜]《素问识》:“简按:犹暮夜,言日暮而合于夜也。盖定昏之谓。《淮南子》:‘日至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谷,是谓定昏。’李云:‘合夜至鸡鸣,自酉至子也。此乃以黄昏合夜为一,其以相去不远,均为酉刻也。’马则为《灵·营卫生会》篇所云合夜之义。然合阴即人定。亥也。张则为子前,并不可从。”

《素问补识》:“于鬯云:‘合,疑台字之形误,台实始字之声借。始夜即上文黄昏也。上文言天之阳,故言黄昏;此言天之阴,故变黄昏言始夜。始夜至鸡鸣,其语易晓。借合为始,遂误台为合。’于说可从。”

 楼主| 发表于 2014/7/22 17: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鸡鸣] 《素问识》:“张云:‘子前为阴中之阴,子后为阴中之阳。’李云:‘鸡鸣至平旦,自子至卯也。’简按:《小学绀珠》《日知录》之类,并以丑为鸡鸣。今张李二氏,以子为鸡鸣者,因以一日分为四时,而子午当二至,卯酉当二分。日出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也。虽鸡未尝以子而鸣。然理固不得不然也。”

《黄帝内经素问译注》:“指半夜。又《医心方》引《蝦蟆经》鸡鸣在丑时。”

高校教参《内经》:“这里指半夜子时。”

《素问补识》:“古人把一昼夜自子至亥十二时,依次定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见杜预《左氏昭五年传》注。顾炎武《日知录》以平旦为寅、黄昏为戌、鸡鸣为丑即本于此,多纪氏对此表示怀疑,不知顾氏是有根据的。则子为夜半,午为日中,卯为日出,酉为日入,子午卯酉四时,应该是区分昼夜阴阳的标准时间,尽管阴阳有盛衰之异,‘阳气胜则日修而夜短,阴气胜则日短而夜修’(《淮南·天文训》),但日出日入,仍在卯酉范围之内,故张注云:‘以一日分为四时,则子午当二至之中,卯酉当二分之令。日出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因此,严格地说,应该是:日出至日中,阳中之阳;日中至日入,阳中之阴。日入至夜半,阴中之阴;夜半至日出,阴中之阳。此处平旦、日中、合夜、鸡鸣,只是大略言之。”

 楼主| 发表于 2014/7/22 17: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栋按:《春秋左传·昭公五年》:“日之数十,故有十时,亦当十位。”杜预注:“日中当王,食时当公,平旦为卿,鸡鸣为士,夜半为皁(皂),人定为舆,黄昏为隶,日入为僚,晡时为仆,日昳为台,隅中、日出缺不在第,尊王公,旷其位。”《春秋左传诂》:“惠栋曰:‘古有时,皆谓四时。此言十时,分为一日为十时,以当王至台之十位。杜注用十二时,与《传》不合。’”

一昼夜自子时至亥时共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2个小时),依次定名为夜半-子时(23时-01时)、鸡鸣-丑时(01时-03时)、平旦-寅时(03时-05时)、日出-卯时(05时-07时)、食时-辰时(07时-09时)、隅中-巳时(09时-11时)、日中-午时(11时-13时)、日昳-未时(13时-15时)、晡时-申时(15时-17时)、日入-酉时(17时-19时)、黄昏-戌时(19时-21时)、人定-亥时(21时-23时)。

 楼主| 发表于 2014/7/22 17: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鸡鸣至平旦]《黄帝内经素问译注》:“零时至六时。”

 楼主| 发表于 2014/7/22 17: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栋按:本节内容分析如下:

本节所论昼夜阴阳消长运动规律,揭示出两个问题,一是说阴阳之中,又可分阴阳,事物的阴阳两方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二是阐明了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人体的一昼夜阴阳消长运动,与自然界一昼夜消长运动,必然相应,所以文末指出“人亦应之”。(高校教参《内经》)

 楼主| 发表于 2014/7/22 17: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译: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如一日之内,从清晨至中午,属天之阳,是阳中之阳;从中午至黄昏,属天之阳,是阳中之阴;从日暮至半夜,属天之阴,是阴中之阴;从半夜至清晨,属天之阴,是阴中之阳。人的阴阳与之相应。(《黄帝内经素问译注》)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5: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文:B“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5: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选释:[背为阳,腹为阴]《太素·卷三·阴阳杂说》:“背在胸上近头,故为阳也;腹在胸下近腰,故为阴也。”

高校教参《内经》:“《类经·阴阳类·五》注:‘人身背腹阴阳,议论不一,有言前阳后阴者,如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是也。有言前阴后阳者,如此节所谓背为阳,腹为阴是也,似乎相左。观邵子曰:天之阳在南,阴在北;地之阴在南,阳在北。天阳在南,故日处之;地刚在北,故山处之。所以地高西北,天高东南。然则老子所言,言天之象,故人之耳目口鼻动于前,所以应天阳面南也。本经所言,言地之象,故人之脊膂肩背峙于后,所以应地刚居北也。矧以形体言之,本为地象,故背为阳,腹为阴,而阳经行于背,阴经行于腹也。(天地阴阳之道,当考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圆图象天,方图象地,阳在西北,其义最精,燎然可见。)’又,《素问集注·卷一》注:‘夫人之始生也,负阳而抱阴,是以背为阳,腹为阴。督脉行于背,总督一身之阳;任脉行于腹,统任一身之阴也。’上二说,前者从‘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相应观点而言,后者则从胎生角度解释,义均可通,但以后说为切。”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5: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脏皆为阴、六腑皆为阳]《太素·三卷·阴阳杂说》:“五脏藏于精神为阴,六腑贮于水谷为阳也。”

《类经二卷·阴阳类五》:“五藏属里,藏精气而不写,故为阳。六府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5: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藏府-脏腑]《素问绍识》:“先兄曰:《五行大义》云:‘藏者以其藏于形体之故,故称为藏。亦能藏受五气,故名为藏。府者以其传液受纳,故谓之曰府。’”

金栋按:《内经》中肝心脾肺肾五脏与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连称而且有具体所指者当首见于本篇。五脏之顺序是按五行相生关系排列的。

脏者有五,肝、心、脾、肺、肾也,皆实质器官,但藏精气,“藏精神魂魄者也”,皆藏阴象地,其气象地,“所谓藏精气而不泻也”。腑者有六,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皆空腔器官,但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皆藏阳象天,其气象天,“所谓传化物而不藏”也。

《灵》《素》中所云五藏六府者,大体皆以肝、心、脾、肺、肾为五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为六府(《素问·金匮真言论》)。原其所以区别藏府之界说,与其命名之意,则《素问·五脏别论篇》有定义焉,其言曰:“所为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释之者曰:“精气为满,水谷为实。精气质清,藏而不泻,故但有充满而无积实。水谷质浊,传化不藏,故但有积实而无充满。”然则《灵》《素》之所谓五藏六府者,其意义燎然可明矣。彼以为肝、心、脾、肺、肾者,剖之而肥厚多实质,或不见空洞,不睹他物,又不得其出入之路,于是以为但有精气流行充满于其间,而无传化疏泄之用,藏而不泻,故名之为藏。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皆为囊橐腔洞之形,或贮液体,或贮固体,而胆胃膀胱又显然有出入之口,乃以为司传化疏泄之机,充实他物之库,故名之为府。(余云岫《灵素商兑》)

余云岫本认为“此其谬误。凡稍知生理、解剖者,皆能晓然”,以西医之生理解剖来诋毁中医的五藏六府,实则其说正中医五藏六府之“区别藏府之界说与其命名之意”耳。

脏腑之数取“脏五腑六”,与象数有关,即如《汉书·律历志》云“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盖本于此而已!赵先生于本书第十五节之后有《藏五府六考》,深得其精髓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6: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