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289|回复: 1

【原创】藏象小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3 18: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藏象小识
金 栋  河间市人民医院(河北,062450)
关键词:藏象  像  五行归类  生命模型

首先要强调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古代医学家及先哲们,在古代解剖知识及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根据象思维理论,用“取象比类”的方法,结合天人相应观及古代哲学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等思辨推演而来,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时代就已形成。

1、原文导读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

《素问·六节藏象论》:“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注:太阴当为少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注:少阴当为太阴),通于冬气。肝者,疲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此为阳中之少阳(注:当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2、汇释

王冰注:“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夫藏在内,而形之于外者可阅,斯之谓藏象也。”
吴昆《素问吴注》:“象,犹天象之象,可见者也。”

张介宾《类经·卷三·藏象类二》:“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张志聪《素问集注》:“象者,像也。论藏府之形象,以应天地之阴阳也。”
高士宗《素问直解》:“形藏四,神藏五,其象何如?”

森立之《素问考注》:“案:此不言藏形,而说藏象。”

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校释》:“脏象:内脏功能表现于外的现象。王冰注:‘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

傅景华《黄帝内经素问译注》:“藏象:藏,隐匿。《说文》:‘藏,匿也。’象,表现。王冰:‘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张介宾:‘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藏为隐,与显相对,用以表示无形的生命运动方式。象为显,为表现于外的形象或气象。藏象之道是以五行归类的方法,描述五种基本的生命运动方式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理论。”

高校教参程士德《内经》:“象即现象,也就是直接被我们感官所感知的事物外部征象。藏,藏也。指藏于胸腹腔的内在器官。”

3、小识

“藏象何如?”既不能理解为“什么是藏象?”,也不能解释为“藏象是什么?”,更与现代解剖学的脏器不同,其本质当为“藏(臓-脏),像什么?”如《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之“左肝右肺”说,是指肝的生理特性象木气,主升发、条达、舒畅,以升为顺,春季应之,方位在东,故说“肝生于左”;肺的生理功能特性象金气,主肃降、收敛、肃杀,以降为和,秋季应之,方位在西,故说“肺藏于右”。肝左肺右,不是指实质脏器肝和肺的具体解剖位置,而是根据“象”思维理念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及天人相应观或“左升右降”之说推演而来{1}。

《内经》“藏象”的重心,不在“藏”而在“象”。《易传·系辞》:“象也者,像也。”即如张志聪《素问集注》所云“象者,像也。论藏府之形象,以应天地之阴阳也”,可谓一语中的。《素问·经脉别论》有“太阳藏何象”、“少阳藏何象”、“阳明藏何象”之问。那么藏、像什么呢?当如《素问·五藏生成篇》所说“五藏之象,可以类推”。

如何推法?即如王冰所注:“象,谓气象也。言五藏虽隐而不见,然其气象性用,犹可以物类推之。何者?肝象木而曲直,心象火而炎上,脾象土而安静,肺象金而刚决,肾象水而润下。夫如是皆大举宗兆,其中随事变化,象法旁通者,可以同类而推之尔。”

吴昆《素问吴注》:“五藏发病,其证象合于五行。如心主惊骇,象火也;肝主挛急,象木也;脾主肿满,象土也;肺主声咳,象金也;肾主收引,象水也。凡若此者,可以类推。”

张介宾《类经·卷六·脉色类三十四》:“象,气象也。肝象木之曲直而应在筋,心象火之炎上而应在脉,脾象土之安静而应在肉,肺象金之坚敛而应在皮毛,肾象水之润下而应在髓骨。凡若此者,藏象之辨,各有所主,皆可以类而推也。”

由此可见,“藏象之道是以五行归类的方法,描述五种基本的生命运动方式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理论。”

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阴阳应象大论》、《金匮真言论》、《五藏生成篇》、《宣明五气篇》等多篇有关内容,以五行归类的推演方法,将“藏于体内内脏的神机变化与外象相应即为藏象”(潘毅《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的理论,图示如下:

五行框架藏象系统.JPG
中医学正是以这样的“藏象”体系为核心来构建人体的生命模型。该体系的本质是“气类相推”,或称“象类相推”,而体系的再丰富充实仍然是循“气类相推”、“象类相推”之法门。{2}
参考文献
[1]金栋,李冬梅,杜宝良.亦谈“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暨“左升右降”[J].四川中医,2012,30(8):37
[2]潘毅.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27

发表于 2014/5/14 12: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学习中。 沙发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5 23: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