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638|回复: 1

【原创】“三分用药七分养”的科学内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2 18: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分用药七分养”的科学内涵
(文章来源:《中医药与亚健康》杂至20138月第12P60-63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患病后康复与否,有时并非完全取决于用药治疗,自身保养与养生也至关重要,甚至保养与养生重于用药。因为治疗是有限度的,许多疾病并不完全是靠药物治愈的,而是靠自身的因素-善于保养与养生治愈的。俗话说的“三分用药七分养”就是这个道理。

人体的健康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现代科学研究认为,生活方式占60%,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气候因素占7%,而医疗因素占8%。

俗话说的“三分用药七分养”,医疗因素占30%,而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的医疗因素只占8%,这不就很好地说明了“治疗是有限度”的吗?所以中医的保养与养生思想对疾病的康复及患病与否是至关重要的,是有科学道理的。

由于个体有差异,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所以患病后康复的快慢及是否再复发,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善于保养与养生的人很少患病,或病后症状轻浅而且容易康复;不善于保养与养生的人则很容易发病,或病后症状较重而且不容易康复。

那么如何保养与养生呢?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里包括了现代科学研究认为的诸如生活方式、社会因素、气候因素等,对于生活方式而言,当“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对于社会因素而言,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对于气候因素而言,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只有这样善于保养与养生,才是懂得“七分养”的科学内涵与意义。

从目前来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病、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痛风等病的罪魁祸首。因为这些人或“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

患病后,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是“三分用药”的康复措施之一,其结果或是治愈的唯一方法,亦或未治愈与康复,或病情反复发作而久治不愈,这是为什么呢?或许与不善于“七分养”有关系。

临床观察发现,患病后虽然经过正确合理的用药治疗,某些患者的疾病或可痊愈而不复发,但是也有一些患者的疾病虽症状缓解、减轻或痊愈而仍复发,主要是有诱发因素存在,或者说是不善于保养与养生造成的。这些诱发因素包括诸如不良的精神刺激、饮食不当、劳累过度及气候因素的影响等等,或是单一诱因,或是重叠诱因。

1、因不良的精神刺激而复发

不良的精神刺激,中医称之为情志刺激,即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太过,能直接损伤人体内脏,导致气机紊乱,气血运行失常,使原阴阳自和过程逆转,致疾病复发。临床常见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癫痫、精神病及各种神经症如癔病、神经衰弱、抑郁症、心血管神经症、胃肠神经症、更年期神经症等,皆与不良的精神刺激有关。

情志太过可使人发病或使病情反复而久治不愈,这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有明确说明。

五志太过,可以直接伤及本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七情过激,可以伤及心神。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愁忧恐惧则伤心”、《灵枢·本神》说:“怵惕思虑者则伤神……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等。

情志不畅,可以影响脏腑气机。如《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等。

在情志刺激而发病,或使疾病反复发作而久治不愈中,怒志太过伤人最多。由于所愿不遂、生气着急恼怒,可使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神经症等反复发作,甚至导致猝死。由于生气着急恼怒,“怒则气上”,导致肝气疏泄太过,气机上逆,甚则血随气逆,并走于上,冲逆心胸与脑,出现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胸痹心痛);或高血压病,出现头胀头痛、眩晕,面红目赤;或导致高血压脑病,消化道出血、呕血、中风昏迷等。若兼发肝气横逆,可兼见腹痛、腹泻等症。如《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

所以善于保养与养生的人,往往遇事不急、不躁、不恼怒,“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则心平气和,“真气从之”而“病安从来”?正如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所说:“神气淡则血气和,嗜欲胜则疾疢作。”

2、因饮食不当而复发

由于饮食不洁、饮食不节和饮食的偏嗜等饮食不当因素,不仅成为发病的主要因素,而且还是病情复发或反复发作的因素之一。

由于饮食物主要依靠脾胃的纳运作用进行消化吸收,所以饮食不当主要损伤脾胃(肠),脾胃损伤后还可导致食积、聚湿生痰、化热、气血不足等病变。临床常见的如慢性脾胃病(胃炎、消化道溃疡病、肠炎腹泻、痢疾)、慢性肝病、痔疮、糖尿病、肥胖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中风、冠心病、心律失常、痛风等,皆与饮食不当有密切关系。

饮食不当伤人发病或使病情反复而久治不愈,这在《黄帝内经》中也有明确说明。

饮食太过,直接伤及肠胃。如《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营养过剩,百病丛生。目前由于生活条件的逐步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胡吃海造、暴饮暴食、嗜酒狂饮、大鱼大肉、生猛海鲜等过食膏粱厚味,则百病丛生。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膏粱之变,足生大疔”,《素问·腹中论》说:“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素问·通评虚实论》说:“消瘅、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素问·奇病论》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转为消渴”等论述。

《金匮要略》说:“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有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孙思邈也说:“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癖。”

所以善于保养与养生的人,尊奉经典“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而少患病,或病后容易康复。

3、因劳累过度而复发

孙思邈曾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但是如果长时间过于劳累,可导致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失常,耗伤正气,使机体的免疫力及抵抗力降低,从而发生疾病,或使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俗话说的“积劳成疾”就是这个意思。临床常见的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及各种心力衰竭、风湿病、感冒、运动系统的慢性损伤如腰肌劳损、神经症、中风、恶性肿瘤早期病变、男女不孕不育症、性功能障碍、疝气、猝死等,皆与劳累过度有关。

劳累过度使人发病或使病情反复而久治不愈,这在《黄帝内经》中也有明确说明。

劳力过度而耗气伤精,导致脏气虚少,功能减退。如《素问·举痛论》说:“劳则气耗。”

劳力过度而致形体损伤,即劳伤筋骨。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劳心(神)过度,指长期用脑过度,思虑劳神而积劳成疾。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久视伤血”,《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说:“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行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此十二多不除,则荣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

房劳过度,耗伤肾精,损伤肾气,百病生焉。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所以善于保养与养生的人,“常欲小劳而不疲”、“不妄作劳”而少疾,或病后容易康复。

4、因气候因素而复发

自然界异常的气候变化可导致多种疾病,或使病情反复发作,而久治不愈,甚至死亡。临床常见的某些呼吸道传染病、感冒、慢阻肺、各种心力衰竭、风湿病、荨麻疹、哮喘、冠心病、中风等,皆与气候因素有关。

异常的气候变化成为伤人致病的因素,中医称为“六淫”和“疠气”。

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在正常情况下,六气不会使人患病。但在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因。此时伤人致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亦称六邪。六淫致病,除气候因素外,还包括了生物(细菌、病毒等)、物理、化学等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病理反映在内。

由于气候因素使人发病或使病情反复而久治不愈,这在《黄帝内经》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肌肉关节疼痛的发作有时会成为气候变化的晴雨表,这是风湿免疫病(痹证)的临床特点之一,也是诊断依据之一。即使到医院做化验检查也未必有阳性发现。《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呼吸道传染病、感冒发热、慢阻肺及中风病等都与气候的异常变化有关。《素问·风论》说:“风者,百病之长也”,《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素问·风论》说:“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因风邪为百病之长及百病之始,风邪既常兼其他外邪(如寒、湿、暑、燥、热等)相合而伤人,成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另外,风邪伤人致病又最多,故风邪常是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因六淫是气候异常变化的结果,而风邪又是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故风邪可代表异常的气候变化,民间说的“伤风了”,就是指呼吸道疾患,如伤风感冒等。

所以善于保养与养生的人,尊奉经典“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而少患病,或病后容易康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1: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