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674|回复: 11

【原创】阴阳五行(学说) 源于史前天文历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1 17: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阴阳五行(学说) 源于史前天文历法
                              --读刘明武《换个方法读<内经>》有感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什么是天文?《辞源·大部》说:“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分布运行等现象。古人把风、云、雨、露、霜、雪等地文现象也列入天文范围。《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艺文类聚》引二《春秋说题辞》:‘十日小雨,应天文。’《史记》有《天官书》,《汉书》始有《天文志》,以后史书因之(《魏书》作天象,《新五代史》作司天,《辽史》作历象)。”

什么是历法?《辞海》说:“简称‘历’。为记录和计算较长的时间序列,安排年、月、日、时等计时单位时所依据的法则。主要内容包括说明每月的日数如何分配,一年中月的安排和闰月、闰日的安插规则,节气的安排,纪年、纪月、纪日的方法等。”

史前,《辞海》说:“没有书面记载的远古。”按照现在所知,中国有文字记载始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阴阳五行,源于史前的天文历法,即源于殷商之前的天文历法。这种说法正确吗?

中国文化界和中医学界认为,阴阳源于《周易》的卦爻符号,如高校教材第二版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说:“阴阳的概念大约形成于西周。……《周易》中的易卦由阴爻(- -)和阳爻(—)组成。‘- -’表示阴;‘—’表示阳。阴爻和阳爻分别以符号的形式表示了阴阳的概念,说明西周时期阴阳的基本概念已经形成。”而五行则源于《尚书·洪范》篇,如高校教参第二版程士德主编《内经》说:“据考证,‘五行’最早的文献是《尚书·洪范》。”然据当代学者刘明武先生研究认为,阴阳五行源于史前天文历法,是用《河图》《洛书》符号表示的。此语一出,可谓颠覆了传统的、权威的、公认的说法,见于其著作《换个方法读<内经>》及《黄帝文化与皇帝文化》等书中。读了此类书后,则会发现刘先生的说法令人信服。

在《换个方法读<内经>》中,刘明武先生认为,阴阳五行,是中医文化的根本,也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一部《黄帝内经》,阴阳五行无处不在。与赵洪钧先生《内经时代》所说的“《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最高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内经时代》说:“阴阳五行说是《内经》的统帅、灵魂。有了它,尽管各篇错乱重复,矛盾之处举不胜举,仍不失为一个整体。没有它,《内经》只剩下一堆零碎的臆测和经验知识。”

刘明武先生认为,阴阳五行,由何而来?由史前的天文历法而来。史前的天文历法如何表达?用河图洛书表达。如果解释不了河图洛书,就解释不了史前的天文历法。解释不了史前的天文历法,也就解释不了阴阳五行。
河图洛书图片.jpg                                    
《周易·系辞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仍然有这句话,说明在《周易》之中,河图洛书比圣人伏羲氏八卦更为根本。但是河图洛书在中原早已失传,当代易、医学家杨力在《周易与中医学》中说:“因易图图象《河图》《洛书》及先后天图等传统皆认为图早已佚失,后经道家藏匿得以保存,至宋方由陈抟推出。”但是,从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开始,对图书的真伪就有了争论。而对图书的质疑,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顾颉刚教授。顾教授在《三皇考·河图洛书的倒坠》一书中,彻底宣判了河图洛书的死刑。万幸的是,刘明武先生在云南、贵州彝族文化中有了重大发现:彝族同胞完整地保存了河图洛书,而且完整地保存了对河图洛书的解释,彝族文化是以天文历法解释河图洛书的。彝族文化解释河图洛书,没有解释在神话上,而是解释在了天文历法上。在彝族经典《土鲁窦吉》中,图书前后的顺序是,洛书在前,河图在后。洛书表达的是十月太阳历,河图表达的是以太阳历为基本框架,又加进了北斗星因素的十二月阴阳合历。

对于这个重大发现,刘明武先生认为,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文化的理论基础,而阴阳五行源于天文,奠定于历法。源于天文,奠定于历法的阴阳五行学说,首先是在十月太阳历中出现的。文字之前的十月太阳历,是用洛书符号表达的;文字之前的十二月阴阳合历,是用河图符号表达的。归根结底,中医文化的根源在天文历法。

先说阴阳。刘先生认为,阴阳源于太阳,这是彝族、苗族天文历法中的共同解释。苗族古历,以冬至为阳旦,夏至为阴旦。阳旦生阳,阴旦生阴。冬至夏至,是一岁之中的阴阳两极。阳旦,太阳对应于南回归线。阴旦,太阳对应于北回归线。阴旦阳旦,与太阳相关,实际是寒暑两极,是一岁之中寒暑的起始点。苗族文化解释历法,解释在盘古和女娲名下。历和阴阳观念,远远出现在文字之前。

中原失传的十月太阳历,被彝族文化保留了。与苗族古历一样,十月太阳历也是以太阳解释阴阳的。太阳历将一个太阳回归年分为两截,前一截为阳年,后一截为阴年。两截的划分,实际上是以日影的长短变化为依据的。太阳由南回归线到北回归线,日影由长变短,这半年为暑为阳;太阳由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日影由短变长,这半年为寒为阴。太阳回归年分寒暑两截,寒为阴,暑为阳。阳主生主长,阴主收主藏。

一个太阳回归年是一岁。岁可以论阴阳,月可以论阴阳,日可以论阴阳。岁论阴阳,月论阴阳,奇数月为阳,偶数月为阴;太阳历十个月,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彝族文化的的奇偶论阴阳,与中原文化的《周易·系辞下》“阳卦奇,阴卦偶”及《灵枢·根结》“阴道偶,阳道奇”吻合。日论阴阳,夜为阴昼为阳。周岁之阴阳,决定着万物的生死;周日之阴阳,决定着万物的动静。这里的阴阳,可以实证,可以重复,可以测量,可以定量。

所以刘先生认为,阴阳是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基础的第一大基石。
再说五行。刘先生认为,十月太阳历由四大要素所构成-天、月、行、年。360天为一年,一年分五行十个月,一行两个月,一个月36天,十个月360天。行,运行之行。五行,即运行不息的五个季节。十月太阳历分为五行,一行72天,五行360天。五行用木火土金水来表达。十月太阳历论行不论季,实际上行通于季,五行即是五季,五季即是五行,是用洛书符号表达的。

洛书是用抽象符号实心圆与空心圆表达的(见上图),奇数用空心圆表示(白色),偶数用实心圆表示(黑色):上,九个空心圆;下,一个空心圆;左,三个空心圆;右,七个空心圆;左上方,四个实心圆;右上方,二个实心圆;左下方,八个实心圆;右下方,六个实心圆;中间,五个空心圆。“上九下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八六为足,五居中央”,这是从洛书图形中抽象出来的洛书之歌,也是洛书九宫数。隋代萧吉撰写的《五行大义》说:“《黄帝九宫经》云:‘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总御得失。’其数,则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宫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太一行九宫,从一始,以少之多,順其数也。”与《灵枢·九宫八风》篇之首图-九宫八卦八风同。

在洛书之中,奇数分布于四正,偶数分布于四隅。阳奇阴偶,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十月太阳历,就隐藏分布于这四正四隅的阴阳奇偶数之中。

阳数九表达的是火行72天,阳数一表达的是水行72天,阳数三表达的是木行72天,阳数七表达的是金行72天。这里四个72天,分布在洛书的四正。

阴数八表达的是冬春之间的18天,阴数二表达的是夏秋之间的18天,阴数六表达的是秋冬之间的18天,阴数四表达的是春夏之间的18天。这里四个18天,分布在洛书的四隅。四个18天组成的72天,归中央统领,表达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土一行。

所谓太阳历,是以立竿测影太阳从冬至点出发又回到冬至点所需时间为基本数据制定出的历。太阳回归年为365.25天。太阳回归年实际是365~366天(四年之中,三年365天,一年366天,平均365.25天)。365天的太阳回归年,定为平年,平年尾数的5~6天不计入月,而用于过大小两个年,冬至过大年,夏至过小年,大年3天,小年2天。366天的太阳回归年,定为闰年,闰年尾数的6天不计入月,用于过大小两个年,大小年均3天。这样四年之中,三个平年,一个闰年。

以上是彝族经典《土鲁窦吉》对十月太阳历及与洛书关系的解释。

五行历,《管子·五行》与《淮南子·天文训》中还有记载。金木水火土五行,一行72天。五行的顺序,依次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以木行为首,以水行为终。

所以刘先生认为,五行是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基础的第二大基石。
三谈天干地支。刘先生认为,天干地支源于十月太阳历。在十月太阳历中,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次用来表达月序的十个月。太阳历每月36天,分三旬,每旬12天,依次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表达日序。十二地支是对一旬12天的抽象表达。

在彝族文化中,十二地支是用六种家养动物、六种野生动物来表达的。六种家养动物是马、羊、鸡、狗、猪、牛,六种野生动物是虎、兔、龙、蛇、鼠、猴。这样一来,枯燥的历法变为生动有趣的形象,顺利轻松地进入了千家万户。

所以刘先生认为,天干地支是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基础的第三大基石
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汉族经典里一样也不少,可是部部经典都没有清晰地解释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出处;诸子百家,子子谈阴阳,家家论五行,可是子子家家谁也没有解释阴阳五行的来源。彝苗两族的文化完整地保留了阴阳五行学说,彝族十月太阳历与苗族古历完美地解释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两千多年来讲不清的阴阳五行,用十月太阳历与苗族古历,一个小时就可以讲清楚。

刘先生用唯物的、辩证的方法将阴阳五行与河图洛书及天文历法的关系给予了科学的阐释。刘先生认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只有汉族与彝族文化里有图书之说-河图洛书。汉族文化解释图书,解释在了神话里-神龟出书,河马出图,这个解释使自然文化变成了神秘文化。而彝族文化解释图书,解释在了天文历法里。洛书,表达的是十月太阳历。河图,表达的是十二月阴阳合历。这一科学解释,符合天文学是人类第一学,历法是人类第一法的历史。在彝族文化的解释中,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均源于天文,奠定于十月太阳历。这样的解释,阴阳有了根基,五行有了根基,天干地支有了根基,但有人认为中医是玄学或非科学的帽子是否就此可以摘掉了呢?

《汉学研究》主编阎纯德先生在给《换个方法读<内经>·灵枢导读》撰写的序文中说:“刘明武的研究结论是:中华文化的起源,不是始于文字,更不是始于儒家道家,而是始于远远早于文字的天文历法。制定历法与创造工具都重要,制历更重要。天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学;历法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法。天文历法古老而常青,太阳历确定的冬至夏至,用了几千年,还要几千年地用下去。以冬至夏至为基准确定的二十四节气,同样是要几千年地用下去。这就是中国文化千年不变、万年不变、古老而常青的意义和价值。”

发表于 2014/5/11 20: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抟 只出龙图易 后有北宋的刘牧又将陈抟的龙图区分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
南宋时蔡元定则将它改变过来,反将九宫图称之为“洛书”而五行生成图称之为“河图”。
南宋大学者朱熹则支持蔡元定的学说,并将记于《周易本义》卷首,确立了“图九书十”“书九图十”之分歧,“图十书九”成为南宋以来之通用理论。
 楼主| 发表于 2014/5/11 21: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ye40607 发表于 2014/5/11 20:17
陈抟 只出龙图易 后有北宋的刘牧又将陈抟的龙图区分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 ...

金栋后言:河图、洛书是什么?据儒家经典《书·顾命》、《论语·子罕》、《礼记·礼运》及《易·系辞传》等记载,清儒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认为是古代地理书。如
黄宗羲《易学象数论卷一·图书一》说:“欲明‘图书’之义,亦惟求之经文而已。《六经》之言‘图书’凡四:《书·顾命》曰‘河图在东序’;《论语》曰‘河不出图’;《礼运》曰‘河出马图’;《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由是而求之‘图书’之说,从可知矣。圣人之作《易》也,一则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再则曰‘仰则观于天文,俯则观于地理,于是始作八卦’。此章之理,正与相类。‘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者,仰则观于天也。‘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者,俯察于地也。谓之‘图’者,山川险易,南北高深,如后世之图经是也;谓之‘书’者,风土刚柔,户口扼塞,如夏之《禹贡》、周之《职方》是也;谓之‘河、洛’者,河、洛为天下之中,凡四方所上图书皆以‘河、洛’系其名也。《顾命》‘西序’之‘大训’,犹今之祖训;‘东序’之‘河图’,犹今之黄册,故与宝玉杂陈。不然,其所陈者为龙马之蜕与,抑伏羲画卦之稿本与?无是理也。孔子之时,世莫宗周,列国各自有其人民土地,而河、洛之图书不至,无以知其盈虚消息之数,故叹‘河不出图’。其与‘凤鸟’言之者,凤不至为天时,图不出为人事,言天时人事两无所据也。若图书为画卦叙畴之原,则卦画叙畴之后,河复出图,将焉用之?而孔子叹之者,岂再欲为画卦之事耶!观《论语》,而图书之为地理益明矣。”与当代学者张岱年《中国哲学大辞典》所说的“据近人高亨推测,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吻合。

天地之数,当初并未名《河图》;九宫之数,当初亦并未名《洛书》。如
《易学象数论卷一·图书二》说:“按:汉儒孔安国、刘歆皆以为八卦为《河图》,《洪范》本文为《洛书》。郑玄依纬书则云:‘《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自唐以前皆祖其说,而无有异同。其一六居下之图……历考诸家,皆以为天地数,初未尝以此为《河图》也。”又说:“其戴九履一之图……历考诸家,皆以为九宫之数,初未尝以此为《洛书》也。”

将河图洛书与天地之数及九宫之数联系在一起的,当始于宋刘牧的《易数钩隐图》,其数为图九书十。而目前沿用流行的河图洛书之数是图十书九,当始于宋朱熹《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如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二·易类二》:“《易数钩隐图》三卷,附《遗论九事》一卷。宋·刘牧撰。……汉儒言《易》多主象数,至宋而象数之中复歧出图书一派。牧在邵子之前,其首倡者也。牧之学出于种放,放出于陈抟,其源流与邵子之出于穆李者同;而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则与邵异。其学盛行于仁宗时,黄黎献作《略例隐诀》,吴祕作《通神》,程大昌作《易原》,皆发明牧说。而叶昌龄则作《图义》以驳之,宋咸则作《王刘易辨》以攻之,李觏复有删定易图论,至蔡元定则以为与孔安国、刘歆所传不合,而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朱子从之,著《易学启蒙》。自是以后,若胡一桂、董楷、吴澄之书皆宗朱、蔡,牧之《图》几于不传。”

据当代学者刘明武先生《换个方法读<内经>》及《黄帝文化与皇帝文化》等书籍研究认为,阴阳五行,源于史前的天文历法,是用河图洛书符号表示的。彝族文化经典《土鲁窦吉》有详细记载。河图,彝族文化谓之“付拖”,汉语译为“阴阳联姻”;洛书,彝族文化谓之“鲁素”,汉语译为“龙书”。这一研究发现,将中原失传的河图洛书,认为是始于宋代华山道士陈抟(希夷)的说法是否不攻自破呢?

 楼主| 发表于 2014/5/12 06: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毛奇龄《毛奇龄易著四种·河图洛书原舛编》说:“乃赵宋之时,当太平兴国之年,忽有华山道士陈抟者,骤出《河图》、《洛书》并《先天图》、《古易》以示世,称为三宝。并不言授自何人,得自何处,传自何家,出之何书之中,嬗之何方术技士之手,当时见之者亦未之信。惟游其门者有种放、李溉,二人深契其说,而放受先天四图,溉受《图》《书》,各得一宝。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至牧而其说始行于世。……抟所授先天古易,种放传之穆修,修传之李挺及周敦颐,挺传之邵雍,敦颐传之程颢、程颐。”

图示如下:
陈抟传承关系.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5/12 07: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元定因年幼于朱熹而或为徒,二人合著《易学启蒙》一书。
朱熹《河图洛书》.JPG

宋·朱熹《周易本义》说:“《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此河图之数也。洛书盖取龟象,故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蔡元定曰:图书之象,自汉孔安国、刘歆,魏关朗子明,有宋康节先生邵雍尧夫,皆谓如此。至刘牧始两易其名,而诸家因之,故今复之,悉从其书。”

金栋按:易图图象传有九幅,《周易本义》始载其图于首。即河图图、洛书图、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次序图、文王八卦方位图、卦变图。

发表于 2014/5/12 11: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熹这个人有待定论 特别是他的学术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22: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素问导读封面.JPG 素问导读扉页.JPG 素问导读定价.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22: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灵枢导读封面.JPG 灵枢导读扉页.JPG 灵枢导读定价.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22: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文化封面.JPG 黄帝文化扉页.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5/26 17: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4/5/11 21:26
金栋后言:河图、洛书是什么?据儒家经典《书·顾命》、《论语·子罕》、《礼记·礼运》及《易·系辞传》 ...

河图洛书古籍记载

1《尚书·顾命》“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汉·孔安国《传》云:“河图,八卦。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及典、谟,皆历代传宝之。”

唐·孔颖达《尚书正义》说:“‘河图,八卦’,是‘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当孔之时必有书为此说也。《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刘歆亦如孔说,是必有书明矣。《易·系辞》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都不言法河图也。而此传言河图者,盖《易》理宽弘,无所不法,直如《系辞》之言,所法亦自多矣,亦何妨更法河图也?且《系辞》又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若八卦不则河图,余复何所则也?王肃亦云:‘河图,八卦也。’碧、玉,人之所贵,是为可宝之物。八卦、典、谟,非金玉之类,嫌其非宝,故云河图及典、谟皆历代传宝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6 10: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