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河洛真人

揭开《伤寒论》真相的不二法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7 11: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丑  四逆汤解疑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理论搞不明白,就去创造,方子搞不明白,就去猜测。医圣一部《伤寒论》,可真的忙坏了一大帮人。
说过了瓜蒌薤白,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很有名气的方子——四逆汤。还是先来看看历代各家论述吧。
①《伤寒明理论》:此汤申发阳气,却散阴寒,温经暖肌,是以四逆名之。甘草味甘平,《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却阴扶阳,必以甘为主,是以甘草为君;干姜味辛热,《内经》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逐寒正气,必先辛热,是以干姜为臣;附子味辛大热,《内经》曰:辛以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暖肌温经,必凭大热,是以附子为使,此奇制之大剂也。四逆属少阴,少阴者,肾也,肾肝位远,非大剂则不能达,《内经》曰:远而奇偶,制大其服。此之谓也。
②《伤寒论集注》张志聪:夫元气发原于下,从中上而达于四肢。脉沉乃生气不能从下而中,故用下焦之附子配中焦之炙草、干姜;若中焦为病而生原无恙者,止用理中丸而不必附子矣。后人有附子无干姜则不热,得甘草则性缓之说。此撰不经之语而贻误后昆者也。如当急用附子而先以桂试之者,亦误事匪浅。
③《医方集解》:此足少阴药也。寒淫于内,治以甘热,故以姜、附大热之剂,伸发阳气,表散寒邪(附子生用亦能发表)。甘草亦补中散寒之品,又以缓姜附之上僭也(甘草为君,干姜为臣,附子为使)。必冷服者,寒盛于中,热饮则格拒不纳,经所谓热因寒用,又曰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是也。
④《千金方衍义》:四肢为诸阳之本,故能运动不息,今因阳气乖离,所以四肢厥冷。用黑附子温补下焦之真阳,干姜温散中焦之寒逆,甘草温养三焦之元气,为直中阴寒之专药。
⑤《古方选注》:以生附子、生干姜彻上彻下,开辟群阴,迎阳归舍,交接于十二经。反复以炙草监之者,亡阳不至于大汗,则阳未必尽亡,故可缓制留中,而为外召阳气之良法。
⑥《金鉴》:方名四逆者,主治少阴中外皆寒,四肢厥逆也。君以炙草之甘温,温养阳气;臣以姜附之辛温,助阳胜寒;甘草得姜、附,鼓肾阳,温中寒,有水中暖土之功;姜、附得甘草,通关节,走四肢,有逐阴回阳之力。肾阳鼓,寒阴消,则阳气外达而脉升,手足温矣。
⑦《寒温条辨》:此方通治三阴脉沉,恶寒,手足厥逆之证,故用附于之生者,上行头顶,外彻肌表,以温经散寒;干姜亦用生者,以内温脏腑;甘草独用炙者,以外温荣卫,内补中焦也。
⑧《衷中参西》:干姜为温暖脾胃之主药,伍以甘草,能化其猛烈之性使之和平,更能留其温暖之力使之常久也。然脾胃之温暖,恒赖相火之壮旺,附子色黑人肾,其非常之热力,实能补助肾中之相火,以厚脾胃温暖之本源也。方名四逆者,诚以脾主四肢,脾胃虚寒者,其四肢常觉逆冷,服此药后,而四肢之厥逆可回也。

呵呵,历代名医在那里竞相猜测,又是少阴,又是相火,忙得是不可开交,解释也可谓是五花八门。那么四逆汤的本意到底是什么呢?
四逆汤只是用来治疗人体左侧足阳明胃经虚寒的这么一个方子。
左侧足阳明胃经虚寒为什么会出现四逆呢?因为四肢为诸阳之本,四肢皆禀气于胃,这是内经里面讲的。再来想想:
善用干姜和附子的火神派源于何处?四川。
四逆汤的主药附子和干姜产于何处?四川。
四川在中国的什么方位?在西南。
在后天八卦里,西南方对应的是坤卦。
坤卦在人体代表的是什么?是胃。
这是巧合吗?这就是典型的天人合一。可以说,干姜和附子就是上天馈赐于四川人的一份厚礼。
读懂医圣《伤寒论》,明白了一个方子的真实含义和用途,火神派就不至于要四处放火啦。
读懂《伤寒论》,各位医家也就不用在那里瞎忙活啦。
发表于 2014/5/17 12: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法自然,横看成岭侧成峰。
绝大多数的知识,都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归类-印证,总结出来的。那么,从不同的角度、自身的高低、思维模式,彼此就会有差异,与自然本身也可能会有不吻合之处。(道可道,非常道)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08: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曱甴 发表于 2014/5/17 12:47
道法自然,横看成岭侧成峰。
绝大多数的知识,都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归类-印证,总结出来的。那么,从不同 ...

的确是这样。可是这种认知态度上电视台娱乐大众可以,学医求道却则不然。先生以为呢?
发表于 2014/5/18 08: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偷窺竊聽更要不得
先生以為呢?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08: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gin19762002 发表于 2014/5/18 08:32
偷窺竊聽更要不得
先生以為呢?

呵呵,不知道阁下所言,偷窥为何,窃听却又为何?
发表于 2014/5/18 10: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佩服!要是先生能将此论整理出书,那简直功德无量啊!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10: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lxh0438 发表于 2014/5/18 10:16
精彩!佩服!要是先生能将此论整理出书,那简直功德无量啊!

呵呵,原本天下图书出洛阳。可惜当今洛阳无图书啊。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14: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妥花桥 发表于 2014/5/8 17:17
先生:你的讲解很精彩,我也很想听听你对灵枢的讲解,先天八卦与内经有联系吗?期待下文!

呵呵,现在就发点先天八卦的内容,你自己动手找找看,就知道有没有关系,而不只是听信别人的看法。
发表于 2014/5/18 14: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探索精神!请继续精彩心得!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14: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洛易——先天八卦
伤寒不解,求诸内经;内经不解,求诸易经。
那么揭开《伤寒论》真相千古之谜,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呢?
有人说,是为了理论指导实践,提升医术。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还远不止此。
等你真正弄明白了《伤寒论》的真相,你会发现,中医里蕴藏着更大的秘密,更多的秘密。《伤寒论》只是医圣在一千八百年前,用来指导我们敲开中医殿堂大门的一块敲门砖而已。
整理在博客里的这些《中医术数基础》的内容呢,是真人学习中医这二十多年来,从一无所知开始而逐步积累起来的。现在借助医圣《伤寒论》真相的支持,把易经八卦的源头——河图洛书的内涵搞清楚后,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我们知道,易经的产生和发展是源于河图洛书。“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伏羲依此创立先天八卦,文王演绎后天八卦,孔子系辞而成《周易》,而之前的连山易和归藏易失传已久。所以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就只有伏羲依先天八卦和文王后天八卦。
《系辞》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在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古人就很成功的传承和保留了易经的这种象的观念。除了最明显的脏象说,很多论述都突出了这个象的应用。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八卦在中医里象的具体的应用也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说法。
比如对脏腑比类取象的时候:乾卦,乾为大肠;兑卦,兑为肺;离卦,离为心;震卦,震为肝;巽卦,巽卦为胆;坎卦,坎为肾;艮卦,艮为胃;坤卦,坎为脾。这是我们传统的认识,已经形成共识的东西,并且流传已久。但遗憾的是,这些也同样是以讹传讹罢了。
现在按照河图洛书所揭示的真相的指引,脏腑正确的比类取象应该是这样的:
乾卦,乾为大肠;兑卦,兑为肺;离卦,离为心;震卦,震为肝;巽卦,巽为心包;坎卦,坎为肾;艮卦,艮为脾;坤卦,坤为胃。
下面这幅这是先天八卦图。当你把正确的脏腑取象和图中八卦的位置对应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5 20: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