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太阳病——中风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人体太阳之气,外感天行,表现为相应这些脉证的,“名为中风”。好了,大家注意最后这个“名为中风”。暂时先记住一点,传统说法认为这条就是对太阳中风的定义,那是完全错误的。
来看下面一条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乃仲景群方之冠,《勿误方函口诀》云:此方为众方之祖”,总之,桂枝汤应用之广,疗效之确切,诸位应该是有体会的。而后世医家对桂枝汤评价之高,不是没有道理的,这里暂时也不多做讨论,接着往下看。
病人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卫气不谐也,所以然者,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也。复发其汗则愈,宜桂枝汤。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这几条都在讲桂枝汤,并且这些条文讲的都关乎荣卫之气。
《灵枢——营气第十六》
“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
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如是无己,与天地同纪。
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
岐伯答曰:营出中焦,卫出上焦。
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怎么,黄帝和岐伯对于营卫二气讲的还不够清楚吗?
《八十一难——三十难》
曰:营气之行,常与卫气相随不?
然:经言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乃传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皆受于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息,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之无端,故知营卫相随也。
《八十一难——三十二难》
曰;五脏俱等,而心肺独在鬲上者,何也?
然: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荣,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荣卫。通行经络,营周于外,故令心肺独在鬲上也。
秦越人讲的更加直白吧,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荣,气为卫。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
桂枝汤调理荣卫,太阳病关乎荣卫。何主荣卫,心和肺。为什么呢,因为心肺本来就是属于太阳的。为什么发热啊,“太阳病本病标”。为什么汗出啊,“汗者,心之液”也。
原来太阳不是膀胱经啊,原来太阳病不关尿泡事啊!
可笑的是,千百年之前,无论黄帝、岐伯、越人、仲景,老祖宗们对这些早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时至今日,病人但凡因中风伤寒求治于西医,连人家一个实习生都知道要先拿出听诊器听听心肺音。可我们的这些中医呢,上至名家泰斗,下至医师学人,还在抱着膀胱不放手,咬定尿泡不松口。
这样的笑话闹了上千年,也就怪不得方博士之流攻击中医不科学了。连一个媒体人梁冬,和几个中医做了几期节目,就能认识到“灭中医者,中医也”。可我们自己呢,把老祖宗的这些精华都糟蹋到这步田地了,还依然陶醉于盲人摸象侥幸得来的那几例疗效而沾沾自喜。
真的该清醒了,中医围城里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