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 于 2014/4/29 13:15 编辑
前言
周定夺先生是重庆市荣昌县赖溪河畔万灵镇老街生化堂的坐堂老中医,行医乡里40余年。
周老先生自幼家贫,小学毕业后辍学劳动养家。与中医结缘是因为他的外公读过医书,家里有一些线装古本医籍,虽然看不懂,但是也了解了一些方剂药物功效,他甚至天真的买了一些中药回家准备给病人医病,结果全部倒掉了。由于文化基础薄弱,初学医时望中医古籍兴叹,几乎放弃。待偶然治愈几例疑难病症,尝到济世救人之乐,他顿增信心。如治疗程富贞闭经案,乡里几个老医生的药都吃遍了,病人已经骨瘦如柴,他给病人抓了些丁香、细辛、肉桂、木香、附子、当归、干姜之类,病人吃了2付药停经病居然治好了。
20世纪60年代,周先生的母亲叫他到城里跟他表叔学中医,由于家贫生活困难,不能脱离劳动去学,只能偶尔挑菜进城买,听他表叔讲一些医学知识。
其后周先生先师从于卢铸之弟子荣昌知名老中医石定国和大足县龙盘山王氏草药世家。
周先生于70年代初成为赤脚医生(乡村医生),80年代中期通过四川省中医自学考试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获得中医大专文凭及后来的执业医师资格。
周老先生清代名医郑钦安高徒卢铸之的再传弟子,在学术上遵从扶阳理论,重视人身阳气,认为阳气是人生命之本,宜时时养护之。如他治代廷兴重症胃反案,病人经二家医院诊治,病情不减,来时已经骨瘦如柴,呕吐不止,呕吐物为早上所食稀粥水液。以仲景大半夏汤加附子,干姜3剂而愈。又如治李宗国,女,82岁,足冷过膝,皮干著骨。以补气血,益精髓,温养阳气之法治之,共服中药11剂而愈。
周先生虽然推崇郑钦安阳气扶阳理论,重视温热药物运用,但是他认为中医治病应该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解除疾病为目的。如周先生治疗唐文惠嗜睡多汗症。察色按脉,认为患者嗜睡乃邪火所扰,阳极似阴。用交泰丸合柏子养心汤加减治疗而愈。治张真平口腔溃疡案,以泻黄散合封髓丹加味治疗而愈,其中石膏用至60克。体现了他辨证论治与用药的思想。
周老先生生前留有遗稿《医案医话选编》一部,获得这本书也是一个偶然。笔者在安富镇中学的一个病人龚老师,偶尔在荣昌一家中药店看到这本书(印刷品)就把他借来推荐给我看。这是一本周老先生行医40余年临床经验的结晶。周先生60多岁后常常想写点什么有参考价值之病案,供后学参考,遂把自己从医临床的得失感悟,点滴体会写出来,希望传承下去。60余岁正是中医收获的季节,医学知识的积累,人生阅历,临床经验都达到了鼎盛阶段。我翻阅此书后就意识到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让其埋没了实在可惜,宜刊行于世,留予后人。
全书由论述、医话、医案三部分组成。其中论述19篇,医话24篇,医案256篇(增补33例)。所录皆随记随录,所以没有分年代顺序,只注明发生时间。医案涉及临床各科,都是些大病重症,疑难杂病。书中所记录病案大多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前期及最近两年。病案大多冠以治验,治疗经过字样。当然治愈的是主要的,也有少数病例由于种种原因失治或治疗之初有一定效果,最终因病情严重,不治身亡。总之不管治愈与不愈,都是临床实践的真实记录,原汁原味,使后学能从中获得正反两方面经验,有利于中医临床水平的提高。这也许正是作者真实展现所治病案经过,不护短之初衷也。
读罢周定夺老先生《医案医话选编》书稿,掩卷遐思,感概良多。周老先生不仅精通中医内妇外儿诸科,而且熟悉针灸,在临床上常常能够针药并施,疗效显著提高。而我包括很大一部分中医人士,在临床上都只会看病开处方,诊疗手段单一,属“单打独斗”。更为可贵的是,周老先生为我们留下了40余年行医生涯中的200多例临床各科危重病症、疑难杂症治疗经验的真实记录。扪心自问,余从医30多年,现在每月诊病人次在1000例以上,真正能够记录下来供交流的典型病例,疑难杂症数量确实有限。使我真正认识到为什么自古以来有很多名老中医,身前名噪一方,死后却未能留下行医经验的只言片语。结论是忙于诊务,无暇著述。盖棺定论,理由虽然堂而皇之,却是后代医家人一大憾事。从另一角度也充分说明了中医临床经验总结,著书立说之不易!
当然,书稿也并非没有瑕疵。诚如作者在自叙中说:“涉及传染病方面较少。其中亦有少数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例。”我想,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例可能是大多数学习中医者所不乐意看到的吧。近百年前的中医大家就已尝试,只要能治好病何乐而不为呢!但我觉得,近百年前的中医大家就已尝试,只要能治好病何乐而不为呢!遂为之整理付梓,定名为《周定夺医案医话选编》以实现周老生前之夙愿。
周定夺生于1942年,卒于2012年。据腾讯大渝网2011年7月报道,“荣昌:达人上阵秀‘美’ 荣昌街道好‘火’”—— 路孔古镇小巷:“如今这条街上,还开着一家如同古装剧中的老医馆,一排排药厨中,有200~300种中药材,68岁的老中医周定夺在此已经居住了数十年,每天当他熬中药时,整条小巷都会弥漫一股淡淡的药香味。”
刘世峰
2013年8月28日
荣昌县昌元街道上河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