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662|回复: 1

胡希恕“气上冲”探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5 1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气上冲”一证,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多处述及,其表现为病人自觉胸中气逆或有气上冲之感,属于病人的一种自觉症状。关于“气上冲”的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症状等,历代医家均有阐释及发挥,而胡希恕先生对“气上冲”的论述,尤其独特而深入,对于临床指导意义颇大,现试做探析如下:
1 “气上冲”的临床表现
“气上冲”是病人自觉体内有气自下向上冲逆的一种主观感觉【3】,由于“气上冲”的缓急、部位及兼挟的邪气不同,其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多种多样,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除明确提出的“气上冲”症状,如“气上冲胸”、“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气上冲喉咽不得息”以外,常见的还有:
1.1        胸满
《伤寒论》第21条云“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胡希恕先生认为,此处的胸满,为误下之后,表仍不解,气上冲所致,与其相应的脉促,则为关以上浮,关一下沉的脉象,而非“数中一止”之促脉,正与气血上冲,上实下虚的病机相合,是符合临床实际的。
1.2        小便不利
《伤寒论》第28条云“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此处的“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为里有停饮,气挟饮上冲所致。气上冲可诱导水不下行,故小便不利。内有停饮,则里气闭塞,单纯解表而不兼利水,不仅表不得解,还易激动里饮,变证丛生,这是《伤寒论》中的普遍规律,胡希恕先生对此非常重视,并告诫后学:“此为古人实践中得出的治疗规律,甚关重要,学者宜细研之。”【2】。桂枝不仅能解表,还可降冲气,原方去芍药加白术茯苓,则冲气降、水饮除,里气通透,表证自解。依据此说,则本条桂枝去桂去芍之疑,自然迎刃而解。
1.3 微喘
  《伤寒论》第43条云“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胡希恕先生认为,此处的微喘,也是气上冲的一种表现。太阳病,当治以汗法,而反下之,正气虽伤但不甚虚,同时表仍不解,正气解表救里两顾,挟热上冲,而见微喘。
1.4 心下悸、欲得按
《伤寒论》第64条云“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汗出多见于人体的上部,发汗过多过快,则上下体液骤然失调,人体为调节平衡,会出现急剧的气上冲,故觉用手按之,以抑制其气的上冲,方觉舒适。
1.5 脐下悸
  《伤寒论》第65条云“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里有停饮,不得单纯发汗,前已述及,本条即是里有停饮,而误以发汗治疗,激动里饮,伴强烈的气上冲,欲作奔豚的证候,脐下悸即其征兆。
2        “气上冲”的病因病机
2.1 表证误下,表仍不解
如《伤寒论》第15条云“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太阳病,是人体正气向上向外抗邪的一种病理状态【3】,未下之时,其向上向外抗邪之力纯属自然,故病人无“气上冲”的感觉,误下之后,一方面是正气受损,另一方面,机体要调动更多的正气,来应对表未解与误下的同时影响,解表的同时,还要纠正误下导致的体液下趋之势,因此正气上趋必然强烈,从而给病人一种“气上冲”的感觉。
2.2 胸中痰阻
如《伤寒论》第166条云“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气上冲喉咽”至“不得息”的程度,说明“气上冲”剧烈而持久。“寸脉微浮”既提示上焦有实邪结聚,也与“气上冲”之机相应,与前之“促脉”理同。“胸中痞硬”、 “胸有寒也”则反映出本证寒痰结聚,壅塞上焦胸膈的病性及病理机制。
  寒痰壅塞阻滞胸中,正气欲抗邪外出,故有涌迫上逆之“气上冲喉咽”,但因痰壅气滞较甚,欲从上出而不能,并使气机宣降不利而逆上,影响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故病人有“不得息”的感觉。
2.3 发汗不当
  发汗不当导致的“气上冲”,多与发汗过多过快有关,这种不当的发汗方式,会导致机体上下部体液的骤然失衡,机体为调整这种失衡状态,会出现急剧的气上冲,此时如再给病人以惊恐的刺激,则会导致奔豚的发作。如《伤寒论》第117条云“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以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2.4 上虚下寒
  如《伤寒论》第326条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厥阴病,为上虚下寒的病理状态,《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同理,虚则邪气易犯,上虚则下寒趁机上迫,故见气上冲。人之阳气布于胸中,下有寒则阳气不得下布,故见心中疼热,但其热非真热,而是相对于下寒的一种自觉症状。
   仲景不言“气上冲心”,而特别提出“气上撞心”,可见本条所述之气上冲之势,必然迅速而强烈,病者可在胸膈部位感到似有物撞击的感觉,且多伴有心下胃脘部的灼热拘挛痛楚之感,也说明上虚甚而下寒亦甚。
3        “气上冲”的用药特点
   桂枝为治疗“气上冲”的主药。胡希恕先生对药物功效的理解,除了来源于《伤寒论》用药规律的总结外,还遵循《神农本草经》对药物功效的记载,认为《伤寒论》与《内经》并非同一学术体系,而是与《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一脉相承,是胡希恕一派伤寒学术思想的特点。
桂枝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原文:“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主“上气”,即“气上冲”。而桂枝治疗“气上冲”,在《伤寒论》中更是有较多的应用记录,统观《伤寒论》全文,凡是有明确“气上冲”者,几乎都离不开桂枝,尤其桂枝加桂汤证,更是直接说明了桂枝治疗“气上冲”的作用。他如吴茱萸、半夏等药,虽亦有降气作用,但皆非常用,涌吐则为上越之法,更非本文论述重点,故不再赘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8 19: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