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4/21 12: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逍遥剑客 于 2014/4/21 13:03 编辑
灶心土: 当今之世,崇阳抑阴,将饮食过剩而造成的湿胖、痰湿体质与真阴混为一谈,谓阴虚之人百不见一二,可笑至极。
中医之证型本来就缺乏客观指标标准,同一病人,有人诊断为阴虚,有人诊断为阳虚,这很正常,很多病人本一派阴虚之象,予补阴却无效,却说“补阳容易补阴难”。反以补阳而愈。别人就会诊断为阳虚。个人认为,扶阳派之理论不可能是凭容想象而来,也有其临床依据,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我个人的经验,也有这种情况,夜间盗汗数年,时发时止,脉数,颧红,口易渴。予以补阳,盗汗一剂止。所以很多时候,按原有辨证治疗无效时,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而不是泥于原有的诊断,长时间的治疗。尤其是李可老中医的很多案例都有这种情况。先生认为是这样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