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茗德中医

【茗德中医】经方治疗——打呃心烦头目不清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2: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画猫也好,画虎也好,我们不都是拿着前人的方子比葫芦画瓢吗?只有多次试用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可为良医!如果我像老兄那样行医那么久,早就成就一方了,而不会在这里挖苦我这个小弟,观老兄处方很像学院派出身,谨小慎微,胆战心惊,理论倒是满腹,实践不敢恭维,我以为,学医就应该取长补短,温病派也好,寒凉派也好,只要治得好病而且能增强人的体质就是好方,而不是治好了病但却降低了人的体质,你说呢?不是我喜欢用附子,而是现代人的身体比起我们的祖辈相差甚远,虚者十之八九,实者百不见一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2: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茗德中医 于 2014/4/15 13:06 编辑

回复 姜附子 的帖子

俗话说是什么材成什么样料,我本来就资质愚钝,能学成今天,还是拜我师父教导,以及我上学时众位老师的教导,加上自己努力的学习,今天能给我的乡亲们看点小病,治点小灾已经是“小鸭子站在板凳上,使足劲了”,哪敢些许造次,更不敢奢望“成就一方”,我看依老弟的胆量,应该很快就会“成就一方”的,我在这里先祝贺你,这样你就会更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了,让我们大家拭目以待吧。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3: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茗德中医 于 2014/4/15 13:08 编辑

给乡亲们治病除了疗效好以外,还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力,我的一方多少钱,老弟的那个方子多少钱,大家可以算一算。不是我不喜欢用附子,我的附子用量至少不比你单方的量少,50—60g是常量,100多克也常用,那天我可以单独晒一张处方给你看,但是这比法是没有价值的,中医的不传之密在量上,什么病什么证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不是说谁敢用猛剂,用大量谁就是名医,我看名医也不见得是这么整出来的,我这么说你可能有点不高兴,没有它意,讨论而已。还有你觉得我用药谨小慎微,这没有错,有句话不是这么说嘛,“学医三年没有治不了的病,学医十年没有敢用的方”,此话不见得都对,但是他却反映了从医时间长了以后,谨慎是肯定的。
发表于 2014/4/15 14: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茗德中医总是这么谦虚,向您学习!  写出来,情况明了了,是一回事,实际临床难度要比这大得多。
我要是用半夏泻心汤加柴胡10  白芍15如何?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4: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用中午时间,我重新对本次治疗反思,找出《伤寒论》来仔细琢磨,欲作奔豚,奔豚证的适用症状,方剂,又有了新的认识,先写出来:奔豚发作和欲作奔豚从原文上分析,是以有无“气冲”来划分的,其上冲者为奔豚(桂枝加桂汤之证),不上冲者属其类证(苓桂枣甘汤证)。桂枝加桂汤证与《金匮》奔豚汤证均以气从少腹上冲咽喉为主证,皆名为奔豚。但二者病因不同,治法有异。前者为外感而来,心阳虚损,下焦寒气乘虚上冲,治以桂枝加桂汤,温通心阳,平冲降逆,后者为七情所伤,肝气郁滞,化热上冲,治以奔豚汤养血平肝,和胃降逆。奔豚汤方:甘草、川芎、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葛根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水煎服。这么看来我应用奔豚汤苓桂枣甘汤应该更合适,这在我的第二诊中实际上已经在用苓桂枣甘汤了。这些正应了孔圣人的话“学而时习之”“吾日当三省吾身”。不缪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zhzish 的帖子

我本来就没有值得骄傲的本钱,规规矩矩的做事还生怕出错,做医生是一件低收入高风险的事,不可不慎呀。至于你说的方法我没法回答行还是不行,至少我没有这个思路。
发表于 2014/4/15 16: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表达个人的看法,最近刚好看了刘渡舟老师的肝病证治概要,里边有类似老兄说的情况。里边辨证很仔细。这个案例,我觉得一开始就是肝气郁结来克脾土造成的,但由于病太久了,由实转虚。一开始用的方子疏肝有余,但补脾不足(虽然有很多理气的,但理气不补气,反而更能耗气)
用甘麦大枣汤有效果,我比较倾向于是因为甘味实脾,把脾虚补足了产生的效果。如果用刘老书的方子的活,可能用香砂六君子反尔效果会不错。
我自己不是医生,但偶尔会给亲戚朋友看个病,在选方的时候也会经常想着想着药就加到了10几味,我觉得以后可以在加完后自己再减减,同时思考为什么加为什么减,而且尽量在原方的基础上少加,也方便总结经验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09: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茗德中医 于 2014/4/17 09:31 编辑

大家的评论水平都很高,感谢大家指点。但是有一个现实就是,我们要敢于突破固有思维,我想这篇帖子的中心意思大概如此,在以往我遇到此类型病时,思路也是降胃气、疏肝气,温中焦等,但是效果不好,这个大家在临床上是能够遇到的,不妨试了再说,本次开始时我也是这个思路,但是看到效果不好后,采用甘麦大枣汤来治疗效果就不一样了,此病的一个着眼点是患者情绪急躁,说话反复,呃呃/嗳气连声,都反映了与一般胃气不降的不一样,仲景法里有以方验证,我想这个病案算是我自己的一次以方验证也是可行的。正因为出现了与不少人的思路不同,这也从另外一个视角提示,我们临证时不应墨守成规。
发表于 2014/4/18 06: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放到3年前,认同姜附子的处方,今天觉得还是甘麦大枣汤就够了,临床效果已经证实了。病应为太阴脏燥。甘麦大枣都是太阴药。
发表于 2014/4/18 06: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醫案或許有改進余地,但茗兄謙虛精神可嘉,這樣可以負重行遠。俺贊一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11: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