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半壶的水量,虽够热,但不禁使,而且水量少,故水也凉得快。那么肾水一凉,就不能持续地做功用,所以阴虚者的体质,耐受力差,体力不能持久;而且也总会是心有余力不足。因为水少,容易被烧热,故心火会有余;于是心之余火会促生心念。那么还是由于肾水一凉,就不能持续地做功用,所以做事容易虎头蛇尾。 所以那肾壶中的发散之热,也是虚热;所以阴虚体质虽常是热象,但也伴有寒证。 郑钦安在其《医理真传》中,费了很多笔墨来说虚火,他把虚火分为两种,一种叫虚火上腾,一种叫真火上腾。但我把这叫做心火有余的散热,和肾壶中的热水散热,我觉得这更容易让人理解。 可是,肾中热水多,就不散热吗?当然也散,散热是一种必然的物理现象。但是由于水多,就会保温时间长。肾水够多够热,就是所谓精足、阳气足。那么阳气足肾功能也就强,阳密乃固么。而这个密,可以理解为气的密度和密封性。阳气足,就是气的密度高,气密度高,组件间的气密性密封性也就好。所以阳气密实就使得肾壶像个高质量的热水器,保温性能好,管道连接及阀门也很严密,不漏水。保温时间长了,功能就持续得好。而身体的功能好了,也就是身体的经络、道路都畅通,那么散掉的那点热,也会顺利走出体表,不给人找麻烦。 而阴虚时,肾水容易晾凉,于是身体功能就不会持续的好。那么肾水一凉,也就是阳气不足了。阳气不足则统摄不固,此时就是阳不密了,就有点撒气漏水了,此时身体就容易生寒凉了。而寒凉驻身,虚热的发散通路可能就不畅。虚热被阻,令身体出现种种热象,就让我们认为是上火了。“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歧伯曰:夫寒盛,则生热”。只是此情况的寒,是内生之寒。 肾水晾凉,水少是其一;另一原因是,火烧水,是有时间段的。通常所说的午后潮热,即为心火不能尽数入肾,而剩余的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