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513|回复: 2

心脏早搏之中医学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31 17: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心脏的搏动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一个或数个提前出现的异位搏动,称为过早搏动,又称为期前收缩,简称心脏早搏。早搏是主动性的异位搏动,是较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引起早搏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些健康人的心脏也可能发生早搏,而在病态心脏更易发生。健康人发生早搏往往有一些人为的诱因,如情绪激动、饱餐、过劳、上呼吸道感染、胆道系统的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等。过早搏动约40%发生于心血管疾病,易发生早搏的心脏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等。引起早搏的其他疾病有甲状腺机能减退、贫血、低血钾等。各种对心脏的刺激性因素,如心导管检查,由于对心壁的直接刺激,可出现房性或室性早搏;在心导管检查过程中过度用力,或过快地抽取血液标本,或加压快速向心脏腔内注射造影剂等,都可以发生过早搏动。心脏手术时对心脏的按压、牵拉或者进行瓣膜分离、安装心脏起搏器都可以产生过早搏动,这些刺激因素一旦消除,早搏就可以消失。应用某些药物也可以引起过早搏动,尤其是洋地黄类药物,其他如咖啡因、异丙肾上腺素等,停用这些药物早搏可以消失。
  
根据起源部位的不同分为:可分别称为房性、房室连接区性,室性或窦性期前收缩。心脏整齐、规则的跳动,主要是搏出血液满足全身组织器官的需要。发生了早搏,尤其是室性早搏,可使心搏出量减少。但是,每分钟少于6次的早搏,对身体健康几乎无影响。偶发房性早搏,所减少的冠状动脉血流量仅为5%,偶发室性早搏减少12%,两者对脑循环均无影响。每分钟多于6次的频发早搏,情况就不一样了,它可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量达25%左右,减少脑循环血量8%~12%,减少肾循环血流量8%~10%,这样对健康就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根据病情程度分为:偶发性早搏和频发性早搏,过早搏动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人群相当广泛,包括正常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普通心电图检出率非常低,仅5%左右;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率高,据文献资料统计,也只有50%的检出率。其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变异性,主要症状为患者自觉心脏强力收缩或漏搏,感心悸,胸闷等,从无症状,轻微心悸不适,到早搏频发,持续时间过长引起晕厥或黑朦,心绞痛与低血压。但有的人24h仅发生六七次,就感到胸闷不适;有的人24h发生2万次以上,仍能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其临床预后各不相同,临床症状与预后无平行关系。
   
过早搏动属西医现代病名,属心电图诊断。中医自古无此诊断,但症状包含在“心悸”,“心动悸”,“胸痹”,“厥心痛”,“心痛”,“心胀”,“心痹”,“心瘅”中。中医认为过早搏动是原有心脏病患者,心气血阴阳不足,、水饮、痰湿、瘀血等病邪内停心脉,导致心失所养;或药毒,手术损伤而发。或本无心脏病者,但有情志内伤,心神被扰;或有外感邪毒高热,余毒内陷心肌不去;或有饮食内困,烟、酒、茶毒内攻心神等而发。西药抗心律失常药治疗较好,但久服易致心动过缓,且早搏难以消除;而介入治疗为有创治疗,价格昂贵,适宜特殊的病人,就仅室早而来,一般人都不愿意做。中药辅佐治疗早搏,疗效好,早搏容易消除。

一、中医辨证论治
  
1.心气不足 ,心阳不振 :症见心悸气短 ,头晕乏力 ,自汗 ,动则易心律失常 ,苔薄白 ,舌质淡红 ,脉细弱结代。若见形寒肢冷 ,面色白光白 ,或有水肿 ,动则气短气急 ,舌淡 ,脉沉细 ,殿为心阳不振之证候 ,治疗以四君子汤加黄芪 ,补益心气 ;如兼有神疲乏力 ,不耐疲劳 ,怠惰嗜睡 ,头晕等症 ,据李东垣的经验 ,是中气不足 ,清阳不升 ,元气不能上输于心 ,可用补中益气汤 ;如有心阳不振之证候 ,则与真武汤合用 ,补心助阳 ;若兼见脾肾阳虚者 ,真武汤可与理中汤合用。
  
2.心阴亏耗 ,气阴两亏 :症见心悸易惊 ,心烦失眠 ,口于微热 ,五心烦热 ,盗汗 ,舌红少津 ,脉细数结代。若兼见气虚证候 ,舌偏红 ,但苔薄少而不干者 ,属气阴两亏 ,治宜滋养阴血、宁心定悸 ,可用天王补心丹 ;兼有严重失眠心烦者 ,为有火旺之证候 ,可合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若兼有肝肾阴亏的证候 ,如头晕、耳鸣、烦热、腰酸、遗精等 ,可合用知柏八味丸或大补阴丸、一贯煎等 ;气阴两虚者 ,可用生脉散、炙甘草汤。
  
3.心虚胆怯 :症见心悸 ,善惊易恐 ,遇惊则心悸 ,坐卧不安 ,少寐多梦 ,食少 ,恶闻声响 ,苔薄 ,脉细带数或虚弦、结代。治宜养心安神、镇惊定志 ,可用平补填心丹。如夹痰者 ,其苔腻 ,可用十味温胆汤。
  
4.痰饮内停 ,心脉瘀阻 :症见心悸 ,短气 ,胸脘痞闷 ,痰多 ,食少 ,眩晕 ,恶心 ,渴不欲饮 ,苔白腻 ,有饮邪则苔滑腻 ,脉弦滑结代。如见胸痛时作 ,胸闷心悸 ,唇甲青紫 ,舌质暗或瘀斑 ,脉涩结代 ,为有瘀阻之证候 ,治宜理气化痰 ,可用温胆汤或导痰汤 ;若兼便秘者可加芒硝或生川军 ;兼见失眠 ,烦躁 ,口干苦 ,舌红苔黄腻者 (或干腻 )为痰火内扰 ,可用黄连温胆汤 ;兼有饮邪者 ,可合苓桂术甘汤 ,或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 ;心脉瘀阻者可用血府逐瘀汤。临床上痰瘀常常互兼 ,两法当应兼用。心脉瘀阻一证 ,也常与上述各证型相兼 ,治当权衡。
  
5.肝郁气滞 ,阴阳失调 :症见情志不畅 ,胸胁苦满 ,月经失调 ,经行腹痛 ,经前乳房结块、胀痛 ,烦躁 ,月经前后心悸加重 ,苔薄 ,舌淡红脉弦。若见面部时有烘热 ,汗出 ,怕冷 ,手足欠温 ,心烦 ,易作口舌溃疡等 ,为阴阳失调之象 ,于更年期更为易见 ,治疗用逍遥散 ,疏肝理气、调经宁心 ;也可与甘麦大枣汤合用。阴阳失调者 ,可用二仙汤合生脉散加生熟地。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

1.炙甘草汤加减:
炙甘草15g,红参8g,麦冬12g,生地15g,桂枝8g,阿胶15g,麻仁20g,薤白10g,丹参30g,炒枣仁30g,茯苓15g,生姜6g,大枣10枚。根据中医辨证:阴虚选加仙灵脾10g,熟附子6g;兼气滞选加香附12g,枳实10g;兼瘀血加桃仁12g,红花12g;兼痰湿加瓜蒌10g,半夏10g;伴心动过缓选加麻黄8g,细辛3g;伴心动过速或失眠、惊悸者选加龙骨15g,牡蛎15g,远志15g。水煎,日1剂,分3次服,6天为1疗程。
  
本症属于祖国医学心悸脉结代等范畴,多因七情所伤,饮食失节,过劳、寒冷、瘀血、痰水、水饮内停、气滞等,以致心、脾、肾等脏器虚损。主要以心气、心血、心阳、肾阴、肾阳不足为根本。心气亏虚推动无力,脉律不能正常运行而结代。所以治疗本症以益心气、补心血、温心阳、安心神、滋肾阴、补肾阳为主,方中以炙甘草为君补中州、红参、麦冬益气养阴复脉;丹参活血化瘀,大剂量有抗血小板集聚和镇静作用;苦参清热燥湿,有抗快速心律失常的作用、薤白辛温通阳散结,对胸闷、胸痛、憋气效佳、茯苓宁心安神并可抗苦参败胃、桂枝壮心阳,畅血行,改善血循环、生地、麻仁、阿胶养阴血、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诸药相伍,具有益气养阴补血复脉,通行心阳之效,使气足血畅,脉行正常,心悸自愈。
   
2.养心室早安汤:
桂枝15g,炙甘草10g,黄芪20g,生地20g,党参20g,麦冬15g,五味10g,山茱萸15g,桑寄生15g,葛根15g,枸杞20g,香附10g。
   
有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者加杜仲,地龙,泽泻,牛膝。有冠心病者加川芎,丹参,赤芍,姜黄,瓜蒌。有心肌病者加银花,红参,茯苓。有心肌炎者加洋参,银花,连翘,黄芩。瓣膜,冠脉术后发者加杜仲,续断,太子参。小儿发者剂量减半,加山楂,内金,苍术,蝉蜕。每日一剂,水煎,分二三次口服。连服1-3个月。
   
或配合中成药:心宝丸
金水宝胶囊
地奥心血康胶囊
复方丹参滴丸 步长脑心通 生脉注射液等任选一二种应用。
   
三、心脏早搏的预防和调养
   
1.有胸闷,心悸不适的病人来诊,应尽量做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免漏诊,也好进一步定位定性诊断。
   
2.有心脏早搏的病人应注意休息,勿过劳,勿加夜班,勿剧烈运动。可散步,打太极拳,做八段锦。
   
3.室早病人宜保持心情舒畅,勿忧勿躁。
   
4.室早病人饮食宜清淡,戒烟酒、浓茶、咖啡。
   
5.预防感冒,感冒发烧要早治。对原发病要及时治疗。
  早搏患者如在医院进行过适当治疗,回家后在饮食起居等方面应注意调养,以巩固疗效,防止或减少早搏的发生。
  休息
晚上宜早睡,不宜熬夜,保证每天30~60分钟午睡。对有失眠者,应咨询医生服镇静剂、安神剂,以保证得到充分的休息,否则可造成中枢神经功能的紊乱,使心肌兴奋性增高而诱发早搏。如在心跳快时早搏较多,应该绝对卧床休息。如在心跳慢时早搏较多,可尝试做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自理活动。另外,勿看紧张或有刺激性的电影或电视,以防早搏。
  饮食
宜清爽,并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不喝浓茶或咖啡。
  情绪
应保持心情开朗,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兴奋和忧伤。
  强身
为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进行体育锻炼,但不可过劳。要避免风寒侵袭,积极预防感冒。
发表于 2014/3/31 21: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好
发表于 2014/4/1 00: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在看中医内科学的感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14: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