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lanhaicx

惊心动魄的一次伤寒论实践春伤寒 传变-求同道过来探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3: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nhaicx 于 2014/4/6 03:38 编辑

回复 正法眼藏 的帖子

谢谢你答复 病人疟 黄帝内经云 是阴枯 同时阳盛 所以用小柴胡加 青蒿加截疟饮 !也就是天花粉 何首乌 白术 阿胶 还有麦冬 乌梅 贝母 无痰不生疟 已经好很多天 还在观察会不会复发 病人元气有点虚 本身切割过胆 现在五运六少阴 阳明燥金 竹叶有加稍微清心火  

谢谢帮忙 发帖上帖太晚 不及时 当时去和其他医生讨论 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3: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nhaicx 于 2014/4/6 04:36 编辑

第五天30

舌苔是原 淡白  有齿痕现转 厚微黄 脉炫 右脉大于左脉 阴阳都浮 玄 数为主 发热数明显
------早上反映 早上有了大便先软后有点溏 放屁 嘴巴有点臭
小便尿微黄 通常量偏少

中午病人用白虎桂枝汤配合
草果乌梅麦冬加桂枝
下午不在发病
下午尿正常
晚上反映有点低热37.2 早上大便先软后有点溏 石膏减量 换麦冬10
口渴加天花粉15 去乌梅 (PS 问题出来阳明病 上 阳明病如果207跳变 不能食 不太有胃口 就考虑胃寒了 应该先固胃气在去治病大便先软后有点溏 说明胃冷了 而小便黄也 脉症不服说明是虚的热 所以补虚人参补脾胃 加重 同时去热才对 这是第五天辩证失误 罪过…)
其他情况稳定
方子在中医园运动医学


第六天31

早上无大便 小便淡黄 正常
口渴不明显 无发热  舌苔微黄 薄-转厚

中午服
柴胡白虎桂枝汤 白虎用30G石膏 (太过—+)
又出现高热 脉玄数 腰酸 不得汗 39度5 恶寒 口干 渴 无汗
起用麻黄5G杏仁石膏汤 半碗小剂量使用 得汗
口渴 胃口差
加牡蛎泽泻散 猪苓汤
(大青龙 暂时没考虑时疫)

4月一日 凌晨

病人晚上又自行出汗 呕吐 烦 喘 老在疟上打转 差点脱离伤寒立方本意

=====================================
有呕 应该是 问题 所以开小半夏生姜汤
生半夏加茯苓汤 重用生半夏--------------------------------------------------------

病人喘严重 凌晨来电 说忽然全身汗出 出很多 没止
并告知出了两次 3.31 晚上22点发了一次很久的汗 左右出一次 困
人困 低烧37.5

*(已经进入少阳 不能乱开太阳 本人一时疏忽 看第五天日记
以为少阳往太阳走了 其实是少阳阳明太阳合并了 治疗错误 所以….)
病人说汗出太过 冷 困 出现呕吐
补中益气汤 加肾四味 合并茯苓四逆汤 茯苓12 生附子10 干姜6 炙甘草20 防风10 黄芪10 牡蛎 龙骨30党参15克 白术10克 当归10克 陈皮6克 升麻6克 柴胡12克 生姜9片 大枣6枚 生地10 川芎3牛膝引药进下焦 肉桂1G
固表
固脱 山茱萸30

早上4点出现了大便欲望 吃药后回阳 自己去解大便
当归的润肠效果体现 没用大黄哦!注意
大便先溏后硬 肚子不疼
小便不黄 考虑没入阳明??


遂拟人参四逆合当归四遂加吴茱萸生姜汤治本:
显系肝胃痰火上攻,气机逆乱,有升无降,内风已动 所以不用桂枝动肝阳
用芍药收相火 加吴茱萸 通治一切肝胃气逆之呕吐)
但病人的却口臭 不知道是不是春天病没漱口原因?
记得李可说且真寒证绝无口臭熏人之象






        



-----------------------------------
何首乌是补阴的 气分药非血分药
正虚之甚也,自当重补其正,而末治其邪。
故前贤云:吐泻病,求太阴
湿邪干者,渗其湿而咳嗽自己,如二陈汤、桂苓术甘汤是也---医法圆通
金匮有云:
疟症不已,终岁连朝,经年累月,或已止而又发,或未止而难痊。人皆谓有邪未散也,急宜逐邪,
不可末视之。殊不知邪之久踞,乃正虚之甚也,自当重补其正,而末治其邪。

4.2 病人晚上6点多发热 38.5 后37.8
芍药40 生附子10 干姜6 炙甘草10  白术10克 当归10克 何首乌15 陈皮6克 生姜9片 大枣12枚 肉桂3 茯苓12
桂枝20 麦冬15 知母10 粳米1抓(天花粉兑入米糊中)==麦冬代替石膏 石膏伤胃气
青蒿30苍术30弄煎单独不发烧使用
休疟饮

何首乌(四钱或一两) 人参(二三钱) 白术(三钱炒) 当归(三钱) 炙甘草(一钱)

阴阳水煎服。瘧疾經曰:「陰陽相摶,謂之瘧。」陰摶陽而為寒,陽摶陰而為熱,陰陽互相勝負,故寒
熱並作也。然而寒熟往來總在少陽,久而不愈總不離乎脾胃。蓋胃虛亦惡寒,脾虛亦
發熱也。疏理少陽,扶助脾胃,治瘧無餘蘊矣。至三日瘧,乃邪伏募原之深界而離肌
腠之路遠,須宜陽分助氣之藥,加血藥引入陰分,方可掣起。初發宜升其陷於陰經之
邪,久發腎陰虛宜補其真水,腎陽虛宜補其真火,脾胃虛宜補其脾土。如是則氣血大
盛,邪不攻而自走,所謂邪正不兩立也。小柴胡湯治寒熱往來,胸脇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耳聾,脈數,此是少陽半表
半裏之證。

4.2日辩证
那为什么出现牙肉疼 小便变黄
附子干姜+葱白 今天下午吃这个 喝了的
出现
---------------病人每次是小汗 就不发烧 不身疼
每天下午固定时间病反复
就重新发烧!!!!!!!!!!!!!!!
温病是阴虚也是阳虚 园运动告诫的
★清水拓海(89292239) 21:33:40 热伤气分

气多则化火 火也能让身体困 火吃了气 叫做 壮火食气 所以必须补这津液 !
治病就是救命 别犯了西医把病人癌症消除
人正气也挂了 基本就是这个道理吧
如果用热药 如火借风威。吐逆不已 _!
对 大伤元气的

可遇(67960194) 21:42:31
燥湿互为中气
利小便才能生津液
经方达人(2769654780) 21:33:55
很简单:你反复应用滋阴白虎剂,病人汗出不解,有一点就说明,病在内不在外---
这观点也错 其实病痰在半表半里 3日的小柴胡吐黄痰出 就证明没入里 也不完全在表 可能和病人切除胆 药无法完全进入有关系
★清水拓海(89292239) 21:42:13


4.3日口微渴 无大热 不会出汗 大便正常偏溏 ruan 小便早晨第一次很黄 吐出一口浓痰
无痰不成疟不无道理
病人今天没发热现象 体温回归正常
方子是
人参 苍术  茯苓 炙甘草  陈皮  半夏 6君子汤 陈皮换青皮  白术换苍术
+小柴胡汤+柴胡24 牡蛎30  黄苓10 --改青蒿80 何首乌30 +龟甲胶 天花粉 继续补阴救 疟为阴枯 救津液
小柴胡攻阳 治疗阳亢 青蒿和黄苓攻毒 苍术除温障 柴胡带青蒿牡蛎攻 龟甲 何首乌s守阴 病人无大热 呕 天花粉继续用 陈皮理气醒脾
口渴加麦冬10 石膏伤胃 麦冬代替
生姜3片

清水拓海(89292239) 21:07:27
病人两天一次大便
★清水拓海(89292239) 21:07:35
大便臭 为热 放屁 臭


★清水拓海 2014-4-3 16:30:34

截疟方有效

★清水拓海 2014-4-3 16:31:37

人参改成北沙参 病人今早大便通畅 忽然尿出很黄的尿 应该是排毒
16:32:28
★清水拓海 2014-4-3 16:32:28


昨天晚上到今天都没发热 晚上观察情况看看

雷公曰∶后治法有疟疾方。
用人参五钱15,白术一两30,青皮一钱3,柴胡一钱3,半夏三钱10,水煎服。
病虽有痰邪,不可先治邪。此方一味补正,略为祛邪以消痰,然正足而邪自退矣。更有阴虚而发热如疟者,
亦以前方加熟地一两,生何首乌一两,去半夏,换白芥子10,治之亦效。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3: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nhaicx 于 2014/4/6 04:03 编辑

病人这两天病没发 真正起作用的是 30G效果不明显 所以 按每一份药30G给 真正不发病的原因是给了青蒿重用和何首乌 之后
用的是小柴胡汤去黄苓换青蒿80G 重用 叶天士留的方

重用青蒿
合并四物汤 何首人参 陈皮 煨生姜 阿胶  乌梅 桑白皮 贝母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4: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nhaicx 于 2014/4/6 04:08 编辑

白虎桂枝汤 桂枝助阳 这种病下次大家得注意不能用在疟上
还有 病人尿一直色白 不是浓黄 其实都在少阳 是邪没入里阳明 虚有克太阴 没错 但阳明本身 胃就虚 不能乱攻这次理解太阳温病和 温病调变温病是不一样的 葛根汤无效就是证明
还在三焦
但因为中焦虚 产生 热上逆 而吐还是木克土的问题
所以还在少阳 和解后病人自己吐出痰 自己解除发热 这比太阳发汗和阳明攻下要对症
所以这也是小柴胡一次变通吧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4: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走进中医 的帖子

葛根汤的确不合适 不能用伤寒里的太阳温病套 温病调变的瘟病(和温疟)以后会注意 竹叶石膏也不行 因为没完全入里 病人最后靠和解好的 所以更加证明了
不能用寒药攻阴虚病人 也不能用热药攻阴救阳 因为病人疟症是典型 阳盛 阴虚
黄帝内经里就明白说了
黄帝内经太素黄帝曰:先热而后寒者何也?岐伯曰: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阴气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悗,手足热而欲欧,名曰瘅疟。

黄帝曰:夫经言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今热为有余,寒为不足。夫疟之寒也,汤火不能温也,及其热也,冰水不能寒也,此皆有余不足之类也。当是时,良工不能止也,必须其时自衰,[平按:《素问》作“必须其自衰”,《甲乙》作“必待其自衰”。]乃刺之,其故何也?愿闻其说。岐伯曰:经言无刺熇熇之气,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故其为病逆不可治。

此言病发盛时,不可取也。

夫疟之始发也,阳气并于阴,当是之时,阳虚而阴盛,外无气,故先寒栗。阴气逆极,则复出之阳,阳与阴复并于外,则阴虚而阳实,故热而渴。夫疟气者,并于阳而阳胜,并于阴则阴胜,阴胜则寒,阳胜则热。疟,风寒气也,不常,病极则复至。[平按:“疟,风寒气也,不常,病极则复至”《素问》作“疟者,风寒之气不常也,病极则复。”王注云:“复,谓复旧也。言其气发至极,还复如旧。”“至”字连下文“病之发也”作句。新校正云:“《甲乙》作‘疟者,寒风之暴气不常,病极则复至。’全元起本及《太素》作‘疟,风寒气也,不常,病极则复至。’”“至”字连上句,与王氏之意异。]病之发也如火热,风雨不可当也。故经言曰:方其盛时,勿敢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谓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4: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疗疟之要,取之早晚何如也?

平按:《素问》“工”作“攻”。

岐伯曰:疟之且发,阴阳之且移也,必从四末始,阳以伤,阴从之,故先其时,坚束其处,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后见之在孙络,盛坚而血者皆取之,此直往而取,未得并者也。

此言疗之在早,不在于晚也。夫疟之作也,必内阴外阳,相入相并相移乃作。四肢为阳,脏腑为阴。疟之将作,阳从四肢而入,阴从脏腑而出,二气交争,阴胜为寒,阳胜为热。疗之二气未并之前,以绳坚束四肢病所来处,使二气不得相通,必邪见孙络,皆刺去血,此为要道也。阳以伤者,阳虚也。阴从之者,阴并也。

平按:《素问》、《甲乙》“阳以伤”,“以”作“已”;“后见之”作“审候见之”。“直往”《素问》作“真往”,新校正云:“真往,《甲乙》作其往,《太素》作直往。”

黄帝曰:病不发,其应何如?

疟病有休有作,其应何气也?

平按:《素问》、《甲乙》“病”作“疟”。

岐伯曰:疟气者,必更盛更虚,随气所在。病在阳则热,脉躁;在阴则寒,脉静;极则阴阳俱衰,卫气相离,则病得休;卫气集,则复病。

疟气不与卫气聚,故得休止。若疟气居卫,与卫气聚者,则其病复作。故病不发者,不与阴阳相并故也。

平按:“随气所在”《素问》作“当气之所在也”。

黄帝曰: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

夫疟之作,迟数不同。或不间日,谓一日一发也。或有间日,隔日而发也。或间二日,三日一发也。或至数日一发,四日以去有一发也。诸间二日以去温疟,人多不识,不以为疟,宜审察之,以行补泻也。

岐伯曰:其间日者,邪气与卫气客于六腑,而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

疟气卫气俱行,行至六腑,谷气有时盛衰,致令二气相失,数日乃得一集,集时即发,故至数日乃作也。

平按:“而时相失”《素问》作“而有时相失”,《甲乙》作“而相失”。

疟者,阴阳更胜,或甚或不甚,或渴或不渴。

阴盛寒甚不渴,阳胜热甚故渴也。

平按:“或渴”上,《素问》、《甲乙》有“故”字。

黄帝曰:论言夏伤于暑,秋必□疟,今疟不必应何也?

夏伤于暑,秋必□疟。今疟之发,不必要在秋时,四时皆发,其故何也?

平按:《甲乙》无“论言”二字。“□疟”《素问》作“病疟”,新校正云:“按《生气通天论》并《阴阳应象大论》俱作痎疟。”注“不必要在秋时”,“要”字袁刻作“应”,亦通。

岐伯曰:此应四时者也。其病异形者,反四时者也。

或夏伤于暑,或冬伤于寒,以为疟者,至其发时,皆应四时,但病形异也。

其俱以秋病者寒甚,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风,以夏病者多汗。

,于路反,畏□也。言同伤寒暑,俱以四时为疟也。秋三月时,阴气得胜,故热少寒甚也。冬三月时,阳生阴衰,故热多寒少也。春三月时风甚,故恶风也。夏三月时温热甚,故多汗也。

平按:《素问》、《甲乙》无“俱”字;“□”均作“恶”。

黄帝曰:夫温疟与寒疟各安舍?舍何脏?

问寒温二疟所居之脏也。

平按:《素问》“夫”下有“病”字;“各安舍?舍何脏”作“而皆安舍?舍于何脏”,《甲乙》作“其在何脏?”

岐伯曰:温疟者,得之冬中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平按:“寒”下,《甲乙》、巢氏重“寒”字。]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出,因遇大暑,脑髓铄,脉肉销泽,[平按:“邪气不得出”《甲乙》作“不能出”,《素问》作“不能自出”。“脉肉销泽”《素问》、《甲乙》作“肌肉消”;巢氏作“脉肉消释”。]腠理发泄,因有所用力,邪气与汗偕出,[平按:“因”《素问》、《甲乙》作“或”;“偕”作“皆”。]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如是则阴虚而阳盛,则病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

此言温疟所舍之脏,谓冬三月时,因腠理开,得大寒气深入,至于骨髓,藏于肾中,至春阳气虽发,亦不能出,以内销于脑髓,销泽脉肉,发泄腠理,有因用力汗出,其寒气从内与汗俱出,是则阴虚,阴虚阳乘,内盛为热,故先热也;热极复衰,反入于内,外阳复虚,阳虚阴乘为寒,所以后寒,故曰温疟也。

平按:“则病矣”《素问》作“阳盛则热矣”,《甲乙》作“阳盛则热衰矣”。又注“阳虚阴乘”,别本无“阳虚”二字。

黄帝曰:瘅疟者何如?岐伯曰:瘅疟者,肺之素有热盛于身,厥逆上,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

瘅,热也。素,先也。人之肺中,先有热气,发于内热,内热盛而不衰,以成瘅疟之病也。

平按:“肺之素有热”《素问》、《甲乙》无“之”字,巢氏“素”作“系”。“厥逆

上冲”,巢氏作“上下”。

其气不反之阴,故但热不寒,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分肉之间,令人销铄脱肉,故命曰瘅疟。黄帝曰:善哉。

为寒气所发热气,不反之阴,故但热不寒。神引寒气藏心,而舍分肉之间,故能销铄脱肉,令人瘦瘠①。然则,无寒独热,故曰瘅疟也。

平按:“不反之阴”《素问》作“不及于阴”,新校正云:“全元起本及《太素》作不反之阴,巢元方作不及之阴。”“寒气”,“寒”字《素问》、《甲乙》不重。“销铄”《素问》作“消烁”,《甲乙》作“消铄”,巢氏同。

①“瘠”,萧本误作“脊”。今据仁和寺本改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4: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nhaicx 于 2014/4/6 04:41 编辑

桂枝 为阳  用了就助纣为虐
石膏 为阴寒伤入气分  寒凉 伤中气之阳 又不能助阴气
病人因为大虚用白虎桂枝后解表后 汗出不顾就是例子
是因为阴气虚津液不足不能保住阳气 津液血虚不足不能固阳

所以石膏换成麦冬 稍微清火润金
何首乌如气分 补阴分虚 助阴气 补阴的正气
白术健脾 小柴胡带领青蒿进入三焦攻邪 麦门冬阿胶降肺 阿胶有平肝风之效
同时 党参人参在护中气 去半夏加天花粉生津液 贝母去痰 乌梅补木气
桑白皮平肺热降右路
柴胡疏左路 平衡后病人自愈
当初自己喝小柴胡颗粒无汗切病进 就是没青蒿这药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4: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nhaicx 于 2014/4/6 04:37 编辑

回复 sunjingxin1955 的帖子

这病特殊不是病不解 是方子解了 病复发 每天喝药就不发热
但不喝药第二天就固定时间发热因为情况复杂 不然也不比发帖求助 真正是伤寒效果肯定是一两幅服药的问题

现在病人好了 叶天士当时也因为这个病折腾过 别想着这病一周好就不错了 伤寒还是十多日不解 何况今年特殊情况

问题现在后面就知道了
是难治的病 如果一直用经方 不用温病条辨方
病人就不可能最后显效果 !!!!!!!
自己看后面病例 病在少阳 三焦


阳气虽发,亦不能出,以内销于脑髓,销泽脉肉,发泄腠理,有因用力汗出,其寒气从内与汗俱出,是则阴虚,阴虚阳乘,内盛为热,故先热也;热极复衰,反入于内,外阳复虚,阳虚阴乘为寒,所以后寒,故曰温疟也。---黄帝内经阴阳之理 一点不假阴阳互换 一下没调节平衡问题就来


发表于 2014/4/6 20: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明
头痛,潮热,考虑白蜜煎;
或者白虎加人参?
发表于 2014/4/6 20: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50多岁了,还能这样,身体的底板是很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18: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