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10/7 22: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舌苔:水滑,基本无苔,齿痕,侧裂,颜色淡。脉象不懂,“眼白血絲”不懂怎么分辨;
吃完就胃就难受(异物感),热,吐,也边吃边吐,吐完还想吃,要吃;
胃烧心泛酸、绞痛、痉挛就要暴饮暴食,然后吐,然后再吃,直到消停;邪的是右肋也烧心(及痉挛、绞痛),那个位置估计是肝胆十二指肠或胃幽门了。狂抠那个局域就大量呕气,但事先胃不觉得胀。
刚吃完的东西,吐出来自然没消化,烧心泛酸时吐出来也没消化,就是酸辣。
小便一般清、短、频;手脚冬天冷,夏天热难受;有时一支冷一支热;
失眠多梦,思虑不止,那么多年,精神萎靡;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附子粳米汤方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三日服。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厚朴三物汤方
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大建中汤方
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炮) 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