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5072|回复: 18

悬壶杂记(1)交肠症(罕见病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7 15: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丹溪叟 于 2014/3/7 17:33 编辑

悬壶杂记
前言
读书外,常侍诊于先君子左右临证见习,学习脉诊,然后抄方。先君子以病历书写格式:每病须记其姓名、性别、、住址、时间脉症、辨、立法、方药、煎服等项内容复诊时,除上述内容之外,还需记其服药疗及药后反应,其效者作为经验摘存,无效或病情加重者,查阅资料,或请教师友务求不效之因。如此长进弱冠后余悬壶乡里,遵父训每病均记病历。临证或有所得、所悟,亦随记案后,久之,案甚多。八十年代初,余奉调外地,妻儿随.病历杂记,存放家中,或受潮霉烂,或鼠虫毁坏,甚为心痛,尚存数本,退休后仅据原稿,整理出数十则医案、杂录,名曰悬壶杂记者,均系较为典型的病例,有的属临床很一遇的罕病,在后几十年的床中,未再遇;有的确系疑错综复杂本上难寻具体答案;有的系因微,治中走路,均作了如实记录成的经验与阅历不忍弃。整理出,或许对辈们有所借,有所启发,有所警示。方用,悉依原始模。因系初涉事,幼稚与谬误在所免,之。悬壶者,行也,故曰《悬壶杂记》。
公元二○○四年次甲申春二月整理
1交肠症
严孩,女,4月,住赛龙公社一大队。1966810日诊。
患儿系第二胎,于1967416日足月顺产。数日后换襁时,偶见患儿尿窍有稀溏黄色粪便溢出,家人悉感惊异。后注意观察,每次换洗,襁布近前阴处,均留有黄色粪便,乃知是病,四处求医,不识此证。
810经人介绍,求治于先父在中公,余随往焉。
观患儿面色微黄,肌肉松弛,大便每日四、五次,每次大便均有少量稀便自尿窍溢出。前后所出粪便均为淡黄色,质地稀溏,解便时患儿无痛苦表情。平时小便稀少,色微黄而浑。食眠未见异常,舌质偏淡,苔白根厚,指纹沉滞微红。先父诊毕,谓余曰:“此即古人所谓之交肠症也。”嘱拟五苓散加味治之。
桂枝二钱  白术二钱 猪苓二钱  茯苓二钱   泽泻三钱  黄芪三钱  当归二钱
蚕蛾六个  水煎频频与服。
二诊8月12日。上方服后,尿窍出粪减少,小便增多。效不更方,原方再进三剂。数月后患儿因感冒来诊,询其二便已各归其道。未再发生二便易位现象。
按:此例病案系录存先父在中公之治验,为余侍诊笔记。“交肠症”,即妇女大小便易位而出,临床上颇为罕见。先父认为致病之因,良由胎孕之际,母体感受湿热之邪,内传胎胞,蕴积日久,化热腐肉,破肠穿脬,故见大便从尿窍而出。五苓散利小便而实大便,大便实,自难漏入脬中,从尿窍而出了。加入归芪双补气血,以利肠脬破口生新,蚕蛾功擅敛疮生肌,与归芪配合更能促使破损加速修复。全方标本兼治,故能收效迅速。
后读书渐多,果见古人书中有“交肠症”的记载,但所记者均是成年妇女的症治,其治法大同小异,录之以供参考。戴原礼《证治要诀·大小腑门》云:“交肠之病,大小便易位而出,盖因气不循故道清浊混淆,宜五苓散、调气散各一钱,加阿胶末半钱,汤调服。”林佩琴《类证治裁·转胞交肠论治》云:“交肠症,由于大小肠失于传送,致清浊混淆也。或因病后,因嗜酒,大便前出,小便后出。丹溪治一妇嗜酒,常痛饮,忽糟粕出前窍,溲尿出后窍,六脉沉涩,用四物汤加海金沙、木香、榔片、桃仁、木通、服愈。《回春》曰:一妇病愈后,前阴出屎,先服五苓散二剂,又用补中益气汤而愈,则此证唯妇人有之耳。”
发表于 2014/3/7 15: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老友《悬壶杂记》面世,我想随着内容的展开,必将为我等展现出一片片精彩的案例和医论,茗德恭喜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6: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茗德中医 的帖子

《悬壶杂记》记的,多是当年幼稚见识,请老友批评指正。
发表于 2014/3/7 16: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你好,我也有診治一位交腸症的男性患者案例,可我用的是補中益氣湯,跟先生交流一下
請問先生是否有出書的打算,先生的醫案真是精彩萬分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7: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in19762002 的帖子

先生也有这方面的治疗经验,我们互相学习了。
目前我没还没有出个人专著的想法,前些年曾参与编辑出版过两本大型医学著作,也在国内报刊上写过一些文章。现在出书的人很多,我想说的他们都替我说了,就不再去重复别人说过的话了。把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传给后代,也是一件大事,所以我每天上午都要在诊所应诊,让孩子们亲临病人,参与辨证施治,见证药后疗效,不比在课堂听老师高谈阔论差吧!
发表于 2014/3/8 19: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收下了。此症应该属于现代新生儿畸形,正如您所指出的,是由于孕期或产后湿热蕴积既久,破肠穿脬所致。难得是破溃处有方疗治,与文下所提补中益气汤治疗类似之证同为宝贵经验,也为从医者举一反三,伤病亦可以此为参考。
发表于 2014/3/8 19: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贵的经验,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4/3/9 11: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分享。每看先生的帖子,心中都无比激动。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5: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lclinhui 的帖子

请先生批评指正老朽拙文“针灸验录”(1——13)。“丹溪叟”之名源于老朽生长在流入渠江的丹溪边上,是四川的丹溪,并非浙江“朱丹溪”的丹溪,而且这个网名并非老朽所取。06年老朽尚不懂上网。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8: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lclinhui 的帖子

谢谢!今后发的帖子,可能会涉及到《伤寒》.<金匮>里的内容,那时就请先生不吝赐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10: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