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浩然正气

【转】告诉大家一个治尿毒症的方子!(切记不能吃,只能外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3 12: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土方简单又省钱,这个葱我们东北人叫小毛葱,大家有这样好的民间方法都功效出来也是有功德的,其实我想古代人也是有现在人说的绝症的,而古代人是怎么活过来的?可能就是用这些民间土方的功劳,但是这些方法已经失传了实在可惜,所以大家有的都说出来已救人,谢谢大家,其实有时候想想咱们是中国人挺幸运的呵呵
发表于 2014/2/3 13: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4/2/3 14: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4/2/3 21:01 编辑

       权且当作此事是真实的,并以此为立论依据。那么;论证此事为真,依据是什么呢?最近,民间中医网上出现了一个关于《辅行诀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的帖子,说此书为五代时期的陶弘景根据当时所能见到的医学著作整理而成。今天对比发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用药组方的理论依据就是此书中的商代奴隶出身,精通烹调的贤相伊尹所著的《汤液经法》。那么这是怎样的一个文论呢?(以下宋体字皆为引文)

    szwy628说: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被世人发现,藏经洞中所收藏的各种敦煌卷子得以重见天日,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中古历史研究的面貌。敦煌卷子虽然以佛经为主,但是数术材料也十分丰富,有许多珍贵的数术文献,如《周公解梦书》、《白泽精怪图》、《神龟推走失法》等等。据统计,与数术有关的敦煌卷子达数百卷之多,它们是研究中国中古时期数术文化的一个重要宝库。本文拟对敦煌遗书中《辅行诀》小补泻汤的数术思想进行研究。

    关于敦煌藏经洞出现的此书,真伪还有待考证,但连同质疑者也认为,该书的作者通晓从内经到汉晋隋唐时代的医学典籍,有较高的临床实践经验。现在研究者均认为认为《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打开《伤寒杂病论》用药秘法的钥匙,研究此书可以使我们更高效的学习仲景的医学思想,解开其用药的理论依据。此书与我们常见的五行与五味的匹配有着很大的不同,除了甘味为土完全相同之外,以咸为火(常说为水),以辛为木(常说为金),以苦为水(常说为火),以酸为金(常说为木)。作者说“《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组方法则的独特之处是以五行互藏理论指导临床用药,如‘经(《神农本草》晋陶弘景著)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五味变化之用’,提出了中药的五味分类也含有五脏互藏理论。如“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生姜为火,附子为土,细辛为金,干姜为水;味咸皆属火,丹皮为之主——大黄为土,葶苈子为金,泽泻为水,旋覆花为木;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金,茯苓为水,薯蓣为木,炙甘草为火;味酸皆属金,麦门冬为之主——枳实为水,芍药为木,萸肉为火,五味子为土;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叶为金。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如此,《辅行诀》所列五行、五味的对应关系又与常见的对应不同如下:
    五行   五味   主药                     辅药
     木     辛    桂枝   生姜(火) 附子  (土) 细辛(金)干姜  (水)
     火     咸    丹皮   大黄(土) 葶苈子(金) 泽泻(水)旋复花(木)
     土     甘    人参   甘草(金) 茯苓  (水) 薯蓣(木)炙甘草(火)
     金     酸    麦冬   枳实(水) 芍药  (木) 萸肉(火)五味子(土)
     水     苦    地黄   黄芩(木) 黄连  (火) 白术(土)竹叶  (金)
   (上表为本人所制)
发表于 2014/2/3 14: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4/2/3 21:01 编辑

       小五脏补泻病症方的组方模式主要运用《难经.六十九难》:“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七十五难》:“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宋朝徐大升《五行相生相克宜忌》:“强金得水,方挫其锋强水得木,方缓其势强木得火,方泄其英强火得土,方敛其焰;强土得金,方化其顽其五行相克的数术思想,组方如下:

    小泻五脏方

  小泻五脏方 本脏体味药   母脏同味药   子脏用味药

  小泻肝汤  芍药(酸)     枳实(酸)     生姜(辛)

  小泻心汤  黄连(苦)     黄芩(苦)     大黄(咸)

  小泻脾汤  附子(辛)     生姜(辛)     甘草(甘)

  小泻肺汤  葶苈子(咸)   大黄(咸)     枳实(酸)

  小泻肾汤  茯苓(甘)     甘草(甘)     黄芩(苦)


   小补五脏方

  小补五脏方 本脏用味药 母脏同味药   本脏克味药 所胜脏克本脏用味药

  小补肝汤  桂枝(辛)    干姜  (辛)   薯蓣(甘)     五味子(酸)

  小补心汤  丹皮(咸)    旋覆花(咸)   萸肉(酸)     竹叶  (苦)

  小补脾汤   人参(甘)    炙甘草(甘)    白术(苦)     干姜  (辛)

  小补肺汤  麦冬(酸)    五味子(酸)    细辛(辛)     旋覆花(咸)

  小补肾汤  地黄(苦)    竹叶  (苦)   泽泻(咸)     炙甘草(甘)

发表于 2014/2/3 14: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4/2/3 20:56 编辑

       作者解释其用药理论思想:“如《辅行诀》的小泻五脏方之小泻肝汤:芍药、枳实、生姜。《辅行诀》:“肝德在散……,酸泻之”。(所谓泻,即泻去过于强盛的阴阳之气或寒湿亢盛之邪,其大小泻方的要点是五行相克。另大小补方的选药依据是五行相生)。金能克木,所以选药在酸金之剂。肝,五行属木,酸属金,金克木,本脏体味酸对应体味药芍药能泻肝,故用之;又‘虚则补其母’,为了加强肝体的力量,在加强肝体的同时,还可以补其母。我们知道水能生木,所以同时补其母同味肾酸,枳实为肾之酸金,故用之。又‘实则泻其子’,在泻肝的同时,还可以泻其子。我们知道木能生火,所以同时泻其子用味心辛,生姜为火之辛木,故用之。”其它各泻方以此类推,成就上表。再比如大家熟知的三黄片中的黄连、黄芩、大黄,就是如此组方的。

    还有此表的制作者所提出的几个术语“体味药”、“用味药”、“同味药”有必要解释一下。要先分别说一下“体”、“用”二字。所谓体,即指脏腑的本体、实质,属阴,所谓“体味药”,是指作用于脏腑本体,增强或疏泄脏腑实质,使脏腑能够更好发挥其功能的药剂;用,即功能,属阳,“用味药”,是指作用于脏腑所表现出的增强或减低的脏腑功能状态。体味或用味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药物在药方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出来的,同样一味药物在不同的方剂中,体味用味可以调换身份。我们还发现,作者在泻方中主药的用语是“体味药”,而在补方中的用语都是“用味药”,似乎泻的都是脏腑的实质,而补的都是脏腑的功能,而在具体理解时也不可以拘泥,如那些补方难道就仅仅是增强了功能而没有补强了脏腑实体吗?据此,同味药就可以理解为方剂中的佐药,与体味或用味的作用相同或相近,起增强体味、用味药物功能的作用。明白了以上词语,理解上段文字中的宋体字内容就容易了,进而理解按照辅行诀的思想组方秘密也会豁然了。

发表于 2014/2/3 14: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4/2/3 21:03 编辑

       另外尚有小五脏泻方、小五脏补方、大五脏补泻方。明白了以上道理,就可以用来审视我们常见的民间验方秘方的合理与否和有效的机理,如此我们试着解读蜂蜜捣火葱一案。首先肾功能不全为肾本质(肾体)阴水过盛,尿酸潴留,当用泻法,泻的对象自然是肾,从《用药法要》知被泻者即五行被克者,肾属水,土可以克水,所以选药当从土味药中去选。并不是所有的甘土味药都适合,最适合的不一定就是那些起限制克制作用的,而往往是亲和力、作用力最强的,不然在两个《用药法要》版本中,其一大热的干姜不作辛土(辛土为附子)而成为辛水的(另一个版本是生姜、干姜混称为姜,为辛土),就因为辛热可以温暖寒水。再将小泻五脏方的模板样板拿来框架蜂蜜、火葱:

   小泻五脏方 本脏体味药   母脏同味药   子脏用味药

  小泻肾汤    茯苓  (甘)     甘草(甘)     黄芩(苦)

   小泻肾汤      蜂蜜 (甘)    火葱(甘)

发表于 2014/2/3 14: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4/2/4 00:25 编辑

       蜂蜜、火葱同属甘土无疑了,问题是蜂蜜凭什么成为与苦肾脏体味相同之药的?看另外一个小泻肾汤中茯苓就知道了。茯苓性平、味甘、淡,茯苓并无甘味,但正因为淡,水才与之最为亲和,向它的方向渗透的。从现代物理、化学可知,水和糖能够以任意比例融合,没有饱和度的限制,作为肾本脏的体味药当之无愧。那么火葱能否成为蜂蜜的母脏同味药呢?如果给火葱在五行互藏的土味行列里定个位,它属于辛土,没问题吧?辛为木,生火,火生土,为蜂蜜之母绕了点,但其辛热之气正可为火,如果将其直接定位为咸(五行互藏表中火味为咸),我就难于接受。绕了半天,就是在审查此二君泻肾的资格,这已经没问题了。但接下来二味是怎样泻去肾尿酸和阴水法的。甘味不仅和水有着良好的亲和力,还与咸味高度亲和,几乎所有的工业食品都用盐和糖调味,甜味食品加入适量的食盐会增强甜味,此例中的蜂糖与尿酸盐高度亲和也是不言而喻的;火葱之辛木可以生火,在《辅行诀》五行互藏法中,火味咸,与尿酸盐同气相求,加之火葱之甘,这就又是两重亲和;第三就是尿酸排泄通道了,由于肾脏受损,基本失去其代谢尿酸之功能,大量尿酸潴留体内,毒害其它脏腑,直至因之终结生命。但正如谚语说的,上帝给你关闭了一道大门,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子,不过通常人们并不晓得这扇窗子在何处,如何打开。而肚脐(神阙穴)为生命注入通道,从降生那刻起,它就关闭了,在生命之路被斩断之后,它就有可能重新成为生命继续的路径。只要找到合适的打开方法,生命之路也会重新向人开启的。此刻,火葱捣蜂蜜贴敷神阙,在甘味和辛味与尿酸多重亲和力作用下,通过这条通道,尿酸与甘辛相合,带走了潴留在体内部分或大部尿酸,减轻了对于脏腑的毒害,同时糖类等物质有还有为机体脏腑提供能量的作用(当然还有饮食提供的),使脏腑,特别是肾脏有了重新恢复生机的机会,肾脏通调水液的作用也会部分恢复(达到33%以上),从而使整个生命得以重生。   

    另外,土可生金,金味生水之苦;辛木春发,花而实,果实自春及夏都是酸的,经金秋而甘,火葱之绿苗正是春木,华而实,由酸而甘,在此例中可为肾命注入新的活力,如此说来,火葱带苗才是正药,它正好可以填上此例缺如的第三味药,满足“实则泻其子”的条件,所以上表可以写作:

    小泻五脏方 本脏体味药   母脏同味药   子脏用味药

  小泻肾汤    蜂蜜(甘)    火葱(甘)    葱苗(苦)

    完整一个小泻肾方,不过是泻肾汤变通为泻肾膏,给药途径变为神阙穴而已。



发表于 2014/2/3 16: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偏方不少比大医院动手术都有特效药性!
发表于 2014/2/4 12: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匱要略》(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原文】生葱不可共蜜,食之杀人,独颗蒜弥忌。(三十七)。【解析】生葱不要和蜂蜜一块吃,吃了令人利下,对身体有影响,而辛臭之独颗蒜更应忌与蜂蜜一块吃。
发表于 2014/2/4 12: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此法效果有无,我没有实践过,如果有机会可以用用,观察观察,没有结论之前,我什么都不知道。还有提点建议:我们研究方剂的药效,不能单从个药的作用来理解,要从方剂的总体着眼,有些事情我们现在也不能很好解释,但方剂就是这么奇特。如这个组合蜜与葱,到底他俩组合起来有没有新的化合物产生,这个新的物质是不是起作用的关键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2 20: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