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水中火

误用麻黄汤救逆案(答案已公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8 22: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燥伤本脏,头微痛,恶寒,咳嗽稀痰,鼻塞,嗌塞,脉弦,无汗,杏苏散主之。
本脏者,肺胃也。经有嗌塞而咳之明文,故上焦之病自此始。燥伤皮毛,故头微痛恶寒也,微痛
者,不似伤寒之痛甚也。阳明之脉,上行头角,故头亦痛也。咳嗽稀痰者,肺恶寒,古人谓燥为小寒
也;肺为燥气所搏,不能通调水道,故寒饮停而咳也。鼻塞者,鼻为肺窍。嗌寒者,嗌为肺系也。脉
弦者,寒兼饮也。无汗者,凉搏皮毛也。按杏苏散,减小青龙一等。此条当与下焦篇所补之痰饮
数条参看。再杏苏散乃时人统治四时伤风咳嗽通用之方,本论前于风温门中已驳之矣;若伤燥凉之
咳,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正为合拍。若受重寒夹饮之咳,则有青龙;若伤春风,与燥已化火无痰之
证,则仍从桑菊饮、桑杏汤例。
\x杏苏散方\x
苏叶 半夏 茯苓 前胡 苦桔梗 枳壳 甘草 生姜 大枣(去核) 桔皮 杏仁
〔加减法〕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微透汗。汗后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兼泄泻腹满
者,加苍术、浓朴。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热甚加黄芩,泄泻腹满者不用。
〔方论〕此苦温甘辛法也。外感燥凉,故以苏叶、前胡辛温之轻者达表;无汗脉紧,故加羌活辛
温之重者,微发其汗。甘、桔从上开,枳、杏、前、芩从下降,则嗌塞鼻塞宣通而咳可止。桔、半、茯苓,
逐饮而补肺胃之阳。以白芷易原方之白术者,白术中焦脾药也,白芷肺胃本经之药也,且能温肌肉而
达皮毛。姜、枣为调和营卫之用。若表凉退而里
邪未除,咳不止者,则去走表之苏叶,加降里之苏梗。泄泻腹满,金气太实之里证也,故去黄芩之苦
寒,加术、朴之苦辛温也。
三、伤燥,如伤寒太阳证,有汗,不咳,不呕,不痛者,桂枝汤小和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22: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因有志采辑历代名贤着述,去其驳杂,取其精微,间附己意,以及考验,合成一书
名曰《温病条辨》,然未敢轻易落笔

温病也有许多错误 希望大家只是参考思路 取长补短 才为正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22: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病不可刺者有九∶
一曰汗不出,大颧发赤, 哕者死。
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
三曰目不明,热不已者死。
四曰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五
曰汗大出,呕。下血者死。
六曰舌本烂,热不已者死。
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
八曰 髓热者死。九曰热而痉者死,腰折、螈 、齿噤 也。
凡此九者不可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22: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妥 鼻属于肺 热胀冷缩 明白吗 鼻塞是肺热 或者津液补足 养肺阴清肺热为标治
还敢小青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22: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之前一个患者也是这样 方法论不同 但殊途同归

皮肤 表被寒气伤到 咳嗽 喉咙痛 口渴
病人自行用了麻黄石膏 虽然药轻量 但石膏15克 伤阳气
孩子本身阳虚体质
迫不得已已经化热 本身白痰用石膏变成 黄痰
也证明热极生寒

此为失治 但病人无发烧 就采取柴胡计合并四物汤加茯苓
一天喉咙已经不痛 痰已经减少 咳嗽减少
此后还有鼻涕留出 于是用封髓单 解决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22: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注意 因为咳嗽 半夏改成了天花粉 此咳嗽是肺燥 非脾湿 用天花润 而非加半夏燥脾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22: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浓而入中 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
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盖 肺位最高,药过重,则过病所,少用又有病重药轻之患,故从普济消毒饮时时清扬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23: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是不是小建中汤。但感觉小建中汤也不对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23: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豬膚湯,養陰清肺,不濕脾胃,不寒中氣,功效極大。
虛家極其相宜。即脈實體壯之人服之,亦奏殊效。
或用淡豆豉一把煎服甚效。小兒尤宜。

喉症,冬季春季極重,夏季為輕,秋季更輕。冬季木火正當藏根,不當上衝,春季木火甫經萌芽,不當上衝,故病重。夏季火炎於上,應病喉症,故病輕。秋季肺金燥結,歛住火氣,不得下行,故更輕。重者重在下焦根本動搖也。脈象弦細,津液傷耗之象。白喉的脈,最怕中沉,較浮部虛少,中氣離根,則中沉少也。如不急於補中,而用涼藥必死。

濕熱喉痛
此症惡寒發熱,舌有薄胎,喉痛如鎖,身痛,胸悶,或不痛不悶,脈象緊促。方用苦酒湯,半夏一錢研細,雞蛋一個,去淨蛋黃,將半夏和蛋白仍入蛋殼中,再加白醋,滿蛋殼,攪勻。用柴火於蛋殼下,煮三沸,候溫,徐徐服下,不愈再作服。此方苦酒半夏,散濕開閉,蛋白潤肺清熱也。寒熱,舌有胎,身痛,胸悶,皆濕之現證。濕熱凝冱,故痛如鎖。此證如服炙甘草,必將濕熱補住,而痛加重也。脈象緊促,閉結之象。喉痛如鎖,不可忽也。苦酒即白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23: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外感喉痛 脈沉緊有力,衛閉熱結之象,為用麻黃石膏之據。

陽虛喉痛 上年冬至前後鳴雷,或冬至後不冷,春間即有此病,不速治之即成傷寒少陰證而死。或用豬腰湯,溫補腎家亦效。

如溫病而兼白喉,須先治白喉,後治溫病。
治白喉,用炙甘草生甘草各五分,桔梗一錢,炙草服後,喉痛已減,溫熱稍加無妨。服炙草所加之熱,乃胃家之熱,溫病胃熱為順也。

普通喉痛
無以上各種喉痛脈證,而喉痛者,用王孟英青龍白虎湯,橄欖十枚,生蘿蔔半個,搗爛煎服。
無橄欖用青果亦佳。
橄欖涼降,蘿蔔溫降,不偏涼又不偏熱,能將肺間逆熱降下,最善之方。

喉證起時,宜多備之。藥鋪的西藏青果甚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2/24 10: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