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水中火

经方治高烧40度肺炎一例(答案已公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9 21: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老师,发汗后,还可以用大青龙汤吗?

点评

大青龙汤必须具备发热恶寒,无汗。  发表于 2013/12/30 19:22
看患者的具体情况。  发表于 2013/12/30 19:21
发表于 2013/12/29 23: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jiaojunjie 的帖子

加附子了
发表于 2013/12/30 01: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汤+附子 会不会更稳妥些。

点评

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 识此,勿令误也  发表于 2013/12/30 19:25
发表于 2013/12/30 06: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canghaijisu 的帖子

       桂枝汤偏辛温,附子又是辛热之品,患者高热,偏重辛凉衡以辛热是正解。
发表于 2013/12/30 07: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3/12/30 07:17 编辑


       冒昧试代老师回答一下。这也是我曾想问的问题。但回头梳理一下患者的病状,口渴、舌苔黄腻,辩证就在这两个症状上。如果津液已匮乏,口和舌面应该是渴而干燥,起码是舌苔不润;而该患则是口渴而苔黄腻,腻即意味着过于润,亦即不乏津液,口渴则是热入阳明时,肺胃亟须水液来平衡的反应。在无热的情况下苔腻则是内湿严重的征象。
       总之,舌苔的润燥是判断是否伤津液的重要指证。
       如有不妥,还请老师指正。

发表于 2013/12/30 07: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3/12/30 07:55 编辑

        生麻黄6 桂枝2 甘草2(炙) 杏仁2(捣碎)生姜3(切) 大枣2枚(劈) 生石膏16 炮附子3。
        老师用药可谓小心翼翼。由于患者发过汗,在此情况下,一般是不可再用大青龙。但患者高热,则表证未解,又津液未伤(舌苔黄腻),于是一反常规,大胆再用。考虑已经发汗,毕竟过汗会亡阳,在加入附子时,整个药剂的量显著减小。
        以下为《伤寒论》原方:麻黄去节六两(90克)、 桂枝二两(30克),甘草炙二两(30克),杏仁去皮、尖四十个(约15克) ,生姜切三两(45克),大枣擘二十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一枚鸡蛋今日一般有60克,汉代鸡蛋小些,即便如是,石膏也在90克以上)。
       据郝万山讲《伤寒论》,仲景时代,用药仅煎一次,取得的有效成分约为50%强,今天则是煎取两次,有效成分约在90%以上,如此,今天上方要打对折。
      由于上方是三次服,仲景特强调,如已经汗出,则该药剩下的停服。按此老师的方子是一次服下,如此折算,应是原方的1/6;
发表于 2013/12/30 08: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3/12/30 08:44 编辑

        仲景方按1/6折算后:麻黄15克 桂枝5克 炙甘草5克 杏仁3克 生姜9克 大枣2枚 石膏15克

        老师的方子: 生麻黄6   桂枝2   甘草2(炙) 杏仁2(捣碎)生姜3(切) 大枣2枚(劈)生石膏16   炮附子3。
        对比一下,老师是怎样处方小心了。大约为原方的1/12,再加上附子3克加以保护。
        石膏未按十二分之一减量,正是热重的要求,除热而不致大汗伤津 。

点评

大青龙汤区别于麻黄汤就是生石膏的大量使用。  发表于 2013/12/30 19:28
发表于 2013/12/30 08: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问题想请教老师:
再看描述 病人确实是有少气懒言等阴症,之前以为是因
为好久没睡好才这样未考虑,是不是可以这么想:只要有阴症表现就可以考虑加点附子振兴元阳?
病人前后一直咳嗽的厉害,一开始的时候咳的厉害了会有呕,后来病减轻的时候有白痰,个人觉得挺符合小青龙汤的描述,请教一下老师为什么不考虑小青龙加减?
发表于 2013/12/30 16: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悟道 于 2013/12/30 16:31 编辑

回复 sunjingxin1955 的帖子
谢谢你的回答,有道理。
再从新回头看了一遍医案,认为老师出的二诊方子比较合适,因为此例阳明病的指证不明显,此其一;其二是麻杏甘石汤作为大青龙汤的收尾方比较合适。我比较佩服老师麻杏甘石汤加附子的用法,就此例来说个人觉得患者吊水后,加少量附子还是挺合适的,可以巩固少阴阵地,使病不传,而量少于石膏和麻黄又不会喧宾夺主,用法很巧妙,师古而不拘泥于古,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13/12/30 17: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提到了,仲景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我想请问先生的是“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这句话怎么理解啊。先生在《从发烧的六种类型初步认识《伤寒论》以六病立论的依据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07673-1-1.html》这篇文章里提到了六经病都可以发烧,那就是说六经病(三阴跟三阳病)都会发热恶寒,那又如何区别发于阴和发于阳呢?请先生指示,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3 01: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