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131|回复: 0

气痛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7 10: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病多为七情抑郁之后,气结不散,发为心腹胸胁撮痛;甚则如锥如刺,疼痛而不可忍。顽痰死血发为气窜心胸,疼痛不可忍的,亦属本病范围。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胃痛、消化性溃疡等,前人亦多称为本症,甚至如疝气,亦称本症。
《原病式》谓:“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惊恐是也,虽七证自殊,无逾于气,积之既久,脾胃衰弱,血气虚耗;至于上焦不纳,中焦不化,下焦不渗,辗转传变,渐成呕吐噎膈痰饮诸般积聚心腹疼痛之证。”意即指气痛症的成因。这种气痛证,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乌沉汤治疗,效果最捷:枳实、乌药、槟榔、沉香。虚人可用人参或党参来代替枳实。气郁不舒,心腹疼痛的,可用匀气散或木香破气散:法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木香。忧而痰郁,导痰汤加香附、乌药、法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制南星、橘红。因死血而痛的用三棱散加味:三棱、川芎、大黄、桃仁、红花、当归。食积寒痰,流人肋下,背膂刺痛,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肋膜炎疼痛,如诸药不效,可用木香槟榔丸:大黄、黑丑、黄芩、木香、槟榔、黄连、当归、枳壳、青皮、香附、莪术、黄柏。久患气结疼痛,用过很多药物还不能愈病的,可先服沉香化气丸:沉香、白术、黄芩、大黄(为末,竹沥、姜汁泛为小丸,朱砂为农,每服3克,可连服三五次,以开解气结)。后用六君子汤送服沉香降气散以调之:沉香、香附、砂仁、甘草。如果盛怒而痛为气痛,面色青黄,两胁胀满,可服上方沉香降气散,或木香破气散,或四七汤:法半夏、茯苓、厚朴、苏叶、生姜,加枳壳、木香。由于疝气或积秉癜瘕所致的气痛,梁师经常使用的处方有流气饮子:槟榔、茯苓、当归、白芍、川芎、陈皮、黄芪、法半夏、枳实、苏叶、乌药、炙甘草、青皮、木香,姜枣引。此方药味虽多,但颇为全面。此外,梁师自拟的丁沉化气汤治疗疝气疼痛也很有效:莪术、木香、沉香、丁香、白芷、肉桂、苏叶、石菖蒲、党参、甘草、青皮、木通,姜枣引。
妇女的腹中结块,或称癥瘕,亦每因七情抑郁所致。如痞闷胀痛,上迫心胸,或攻窜胸胁,月经不调,眩晕呕吐,经来寒热,这也可归属于气痛的范畴。先用加味逍遥散、越鞠丸,俟寒热稍平,即改用丁沉化气汤或苏子降气汤:苏子、法半夏、前胡、甘草、当归、陈皮、沉香、厚朴(虚加黄芪,寒加肉桂以善后)。
痛证由于七情所伤,这一问题在现代医学中也未予以否认。的确,七情郁结,变生诸症。气病是七情致病以后的实证,似乎无足置疑的。但新病多实,久病多虚。实证久患不痊,也会成为虚证的。《诸证辨疑》说得最好,它说:“喜乐恐惊,耗散正气;怒忧思悲,郁结邪气,结者行之,散者益之,此治七情之要法也。喜乐恐惊属心胆肾,过则为怔忡、健忘、失志不足之证,当以归脾汤、妙香散、七气汤、宽中散(枳、桔、苓、夏、芍、甘)等治之。怒忧思悲属肝脾肺,过则为狂、痫、噎膈、肿胀、疼痛有余之证。苟或饮食所伤,寒冷所感,呕逆抢心,绕脐刺痛,甚则结为有形积块,宜用蟋葱散(延胡索、苍术、甘草、茯苓、莪术、三棱、青皮、丁香、砂仁、槟榔、肉桂、干姜,葱汤下)、四七汤、分气饮消导之”。这段文字提出的正气耗散为虚,宜养正,用归脾汤、妙香散等方;邪气郁结为实,宜散结,用蟋葱散、四七汤等方,正是我们治疗气痛证属于七情所伤的良好方法。
气中证:本证病者多因为心情怫郁激动,戎气郁愤怒不得宣泄,气聚胸中逆而上扰,致忽然仆倒,人事不省,牙关紧闭,手足拘挛。它的症状与中风无异。中医学称之为气中。可先与苏合香丸灌服,然后用四七汤散结,效果是很好的。《医学要诀》谓:“气中与中风相似,所以别者,风中身温,气中身冷,既苏之后,尚有余痰未尽平复。宜多作四七汤或星香散(南星、木香、生姜)~”梁师认为,中医学所说的气中症,系患者一时间的失神,气郁而血脉不通。如果家人能正确对待,俟神气徐徐恢复则自然苏醒。这与中风当然有别。《奇效良方》说得比较恰当:“中风中气,何以别之?当辨其脉。若浮盛而弦紧,或浮而洪,斯为风也;脉沉而伏者为中气。治中气气多风少,先以苏合香丸姜汁磨化擦牙通窍,人事渐苏。然后徐徐灌服。察其虚实,若虚则补,若实则泻,寒则温,热则清。切其脉理,审病详细,用药主治,无不效矣。”这些都是经验之谈。
此外,气病还有所谓奔豚、梅核、气聚、气结、短气等,都属于七情诱发,治法与上述的气滞、气逆、气痛等相同,故不再赘述。
气病的治法:气虚应该用补,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气实则宜降宜调宜破,降气即下气,气滞宜降,降气的药物如苏子、莱菔子、陈皮、麦冬、枇杷叶、桑白皮,重的加降香、木香、槟榔、郁金之类;调气即匀气、顺气、和气,气逆宜调、宜和,如少壮者每逢暴怒则气壅,必须破气,如枳实、青皮、枳壳、桃仁、牵牛子之类。大抵治法不出上述四端。梁师认为治气病的药物多为辛温、辛散、燥热之品,气平即不宜久服。然则治气之法应该如何善后呢?梁师的见解是理气亦应顾及营血,因为气为血帅,血为气配,故气病既平,即该考虑盏阴养血,方能使气病根治。
朱丹溪氏在他的《丹溪心法附余》一书中谈到气病的治法。他说:“凡遇气动痛作之时,即以辛温以散之,稍久即以辛平以和之,辛寒以折之。如此,则邪易退,正易复而病安。庶乎不为以火济火,病根愈深,真气愈耗……然于风动痛作之初,非辛温消散不可,必须详其所起之因,触动何脏之火,于辛温药中加苦寒之药尤佳!如喜动心火加黄连,怒动肝火加柴胡,悲动肺火加黄芩,恐动肾火加黄柏,思动脾火加芍药之类是也。夫病源属火而辛温之药只能开郁行气,豁痰消积而已,加以苦寒之品方能解散去其病根。”所以在处方用药中凡用辛温行气的药物都应考虑加些辛平或加些辛寒之品,使气之有余,不致化火化燥,效果会更好。因此,梁师在治气病的辛温药物中常加点苦降的大黄或苦寒的黄连,或重用些辛平的乌药、川楝子、香附,每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胁痛辨治精要
胁痛的成因,前人多认为属肝胆的疾患。所以治疗必须衡量生理位置与肝胆的虚实。因为情志失调,气血郁结,风寒外犯,肝失条达则气机受阻,脉络壅痹而成胁痛。这种胁痛从其病因来看,亦必须用以本标缓急的治疗手段来处理它。此外胁痛一证,临床上以实证为多见,要考虑到邪去则正安,例如病毒性肝炎,疼痛多在右上腹或右季肋部,位置多固定,必须按肝炎来治疗,而不应按中医的胁痛来处理。肝炎缓解之后,胁痛自然缓解,这一点也是应该掌握的。
张仲景说过:“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这种胁痛的脉象当为外感导致的了。
《内经》谓:“肝脉搏坚而长。”据梁师的理解脉搏坚而长的意义,当为弦象。所以胁痛从临床验证还是弦象为多见的。《医学正传》也说过:“脉双弦者,肝气有余,两胁作痛。”可见胁痛,前人多认为脉弦。
胁痛如为瘀血,则脉多沉而涩,如为肝阴不足,脉多虚或细数;如属饮邪,则脉濡或滑,然亦有久病胁痛脉平而缓的,临证时不要拘泥。
胁痛的治疗,有因风寒外犯的,有因气郁的,有因痰饮的,还有食积和血瘀的。但其总的原因,是以气血为主。大抵急痛暴痛多属血瘀,胀痛多属气郁,隐隐作痛多属血虚,刺痛多属血瘀,呼吸疼痛多属痰饮。例如:
(1)风寒胁痛:胁肋刺痛,多因妇女经水适期,因感风寒而致气血凝滞,邪留胁下,痛处走窜。脉浮缓,舌淡红,宜发散风寒,调和营卫,用芎葛汤:川芎、葛根、枳壳、柴胡、法半夏、党参、厚朴、赤芍、生姜、大枣。或用逍遥散加苏叶、香附、乌药、荆芥治之。
(2)气郁胁痛:胁痛多为胀痛,亦每因七情所郁而致增剧,胸闷。本证亦常见于迁延型传染性肝炎,脉多弦,舌淡红,苔薄,宜疏肝理气,用沉香降气散:沉香、姜黄、陈皮、甘草、三棱、莪术、益智、厚朴、白术、党参、苏叶、香附、乌药、诃子,本为散剂,今改作煎剂,专治气滞胁痛、肋痛、胸膈痞塞;或用疏肝降逆的枳壳煎散(枳壳、细辛、桔梗、川芎、防风、葛根、甘草、生姜、大枣),本方专治悲哀伤肝,两胁痛;又可治七情抑郁,两腋两胁牵引疼痛。如为迁延型传染性肝炎的胁痛,则镇痛可用粱师自拟的解肝煎: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山药、丹参、合欢皮、降香、党参、沉香、甘草。如肝炎为肝阴不足,则又可用一贯煎: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金铃子。
(3)痰饮肋痛:由痰饮流注肋胁所致。痛则咳嗽气急,呼吸则痛增,多见于悬饮或溢饮,用调中顺气丸治之:法半夏、大腹皮、木香;白豆蔻仁、青皮、陈皮、三棱、砂仁、沉香、槟榔。共研末,米糊为小丸,每服5克,开水送服。
(4)食积胁痛:胁痛胸满,胃纳呆滞,吐酸嘈杂,大便溏。脉怠缓,舌淡红苔腻。治宜和胃健脾,消滞降逆,用梁师自拟的磨积利膈汤:青皮、莱菔子、枳壳、香附、姜黄、木香、黄连、桔梗、川楝子、山楂。
(5)瘀血胁痛:胁痛,痛如锥刺,固定不移。如系跌仆损伤则痛处按之痛,不按亦痛,痛无停息。呼吸则疼痛增剧。脉涩,舌紫暗。治宜养血益气,化瘀通络。用复元活血汤:柴胡、当归、瓜蒌仁、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亦可用四物合小柴胡汤。梁师自拟的立止瘀痛汤亦极效验:大黄、枳实、田七、穿山甲、没药、乳香、柴胡、台乌、赤芍、青皮。
前人治胁痛,多分为风、寒、气、血、食、痰。并认为胁痛多是半实证,不要轻易补肝。这点经验是可贵的。
又,无论是胸痛还是胁痛,必须注意大便是否通畅。因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通便是治胸胁痛的良法。还有许多中医学者喜用川芎、青皮来治疗胁痛。
朱丹溪氏治胁痛的经验也非常可贵。他说:“肝苦急,是其气有余,急食辛以散之,宜用川芎、苍术、青皮。”又说:“肝火盛,两胁痛,不得伸舒,先用琥珀膏。”又说:“龙荟丸亦治饮食太饱,劳力行房胁痛,乃泻肝火乏要药也。”又谓:“咳引胁痛,宜疏肝气,用青皮、枳壳、香附、白芥子之类。”
《医学入门》治胁痛的经验是:“肝热郁则胁必痛,发寒热。胁痛似有积块,必是饮食太饱,劳力所致。须用当归龙荟丸治之。”还介绍了治胁痛的处方:“肝气实胁痛者,手足烦躁,不得安卧,小柴胡汤加川芎、白芍、苍术、青皮、龙胆草。”可见川芎、青皮为治胁痛的要药。
《医宗金鉴》治胁痛,必用醋炒青皮,并认为青皮为肝胆二经的药物。七情抑郁,胁下季肋疼痛,用四物汤加酷炒青皮,效果亦极佳。
据梁师的经验:当归龙荟丸治实火,或郁极化火,口苦 咽于,便秘,咳逆,胁痛。对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的胁痛,急性胆囊炎或肋间神经炎及软组织损伤所致的胁痛,效 果均良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9 20: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