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jiangzhongxing

寻找中医动力药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5 22: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2/5 22: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网文之一段:因为全部下下来在这里发布不了。
前文论述麻氏下气汤加减用法非常全,
所以然者,病机相同或相近,虽病症病名不同,治可相同,异病同治也。而内伤杂病,多脏腑功能失调,升降紊乱者,是其大率也,即病机相同相近也。升降紊乱,均当复其升降之常;而复其升降之常的关键.重在调理脾胃。下气汤以健脾和胃为本,兼调肝肾心肺,切中内伤杂病之主要病机,所以灵活加减化裁,用治内伤杂病,既稳当而效可观。

麻瑞亭已业医6o余年,愈疾无计,主要取法于黄元御医术,得力于下气汤之灵活加减化裁。而麻瑞亭基于自己的临床实践。又灵活变换原方两味,以之治诸内伤杂病.医迹卓著,则既是对黄氏医术之继承弘扬发展之明证,亦是异病同治大则之具体实践与发扬也,是乃麻瑞亭医术之精蕴特色也。

黄元御曰:人有无妄之疾,医乏不死之方。下气汤灵活加减变化,诸病皆能用之,而效若桴鼓,以病症之轻重有别,治疗之难易不同.即使辨证无误,针药无差。下气汤虽能愈诸多内伤杂病,然非万病之灵丹妙药,重危者,亦非轻易能愈.绝证者,难免倾亡,以下气汤治之亦然。

然麻瑞亭六十余年的医疗实践证明.以下气汤治某些危重疾患.疗效较为理想.用治某些不治之症,亦可减轻患者之病痛,延缓其踏入冥途之时日,因之,下气汤虽不能尽愈诸疾,然仍不失为治疗内伤杂病之良方也。

再者,麻瑞亭也并非以下气汤而治百病者。当用则用,不当用则另用他方,以脉症为转移,此即善用与好用之别也。建中之名方,小建中汤也.补中之名方,补中益气汤也。医圣仲景、先贤东垣,以之建立中气补益中气,效若桴鼓。由此可见圣贤医术精湛之一斑,制方严谨精萃之奥蕴.所以千余年来.医者习用之,以之治其所主之疾,活人无计。此乃方剂之生命力取决于其愈疾也。麻瑞亭善用之下气汤,可谓是一则调中方剂。

调中与建中、补中有所不同。调中者.是在调理中气的基础中,兼及四维.而使诸脏腑因邪之所凑而导致的升降紊乱,复其升降之常,则正气因之充旺,自能祛邪外出而病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之虚,虚在脏腑功能紊乱失序,气血生化匮乏.无力祛邪。攘外必先安内,内安方能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以御外侮。以之论病,安内即复其脏腑功能,俾使气血化生,祛邪外出而病愈。犹后勤供应之优劣,乃战争胜负之先决条件之一也,下气汤可谓安内之良资,其加减化裁之药味,可谓攘外之精兵,粮足兵精,焉有不胜之理?!此非欲比美于圣贤,意在明建中、补中、调中之别,下气汤制方愈疾之机理也。
发表于 2013/12/5 22: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上半截,楼上是下半截。
传世良方 -——麻瑞亭下氣湯解析  

2010-12-06 11:17:55|  分类: 国学相关 |字号 订阅

麻瑞亭老中医一生以下气汤为基础方,化裁疗疾,活人无数。下气汤实一保健良方,其功能主健脾和胃、升清降浊,升气血而调阴阳以扶正祛邪,加减化裁,与各症各病所加祛邪之味相合,抵达病所,共奏愈各症各病之功。

(黄元御第五代传人麻瑞亭)

解析下气汤,载黄元御所撰之《四圣心源·卷四》。原方为甘草6克、半夏9克、茯苓9克、杏仁9克,(泡,去皮尖)、贝母6克,(去心)、五味子6克、芍药6克、橘皮6克,治气滞在胸肠右胁者,麻瑞亭去敛肺止咳之五味、贝母,加润血疏肝之首乌、丹皮,化裁为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之剂,变功专清降肺胃原方,为既能右降肺胃,又能左升肝脾的升清降浊之剂.以之作为主方,随证灵活加减,而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

云苓健脾渗湿.治在脾而助其升。半夏和胃降逆,治在胃而助其降。甘草和中,治在脾胃.助其升降。三味和合而调理后天脾胃,助其气血生化之源,以扶正抑邪。杭芍、丹皮、首乌,入血分,疏肝升陷,兼以平胆。橘红、杏仁,入气分,清肺理气,化痰降逆。八味和合而共奏健脾疏肝、清降肺胃、调和上下之功,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肝升而血不郁,肺降而气不滞,心肾因之交泰,诸脏腑紊乱之气机,因而复其升降之常,病可向愈也。

药虽平淡无奇,然握中央而驭四旁,复升降而交水火,所以用治内伤杂病,切病机而效可观。所以然者,内伤杂病,多系多脏腑功能之失调,脾胃功能失调尤著者。病机为中气不健,肝胆郁滞,肺胃上逆,脾肾下陷,而导致脾胃不和,肝胆不调.上显标之虚热.下显本之湿寒。此方和中调郁,渗脾湿而不伤肝阴,滋肝阴而不助脾湿,降浊阴而去其上壅,升清阳而理其下陷,自可收脾升而肝肾随之亦升,胃降而心肺随之亦降之功。使紊乱之脏腑气机,复其左升右降之常,胃善纳而脾善磨,肝不郁而肺不滞,气血渐旺,诸症自可向愈也。

湿气盛者(如水气病、脾虚胀满),以猪荃片9一12克,易茯苓,建泽泻9克,易甘草。

湿气盛而腹胀者,以茯苓皮9一15克,或猪苓皮9一12克,易茯苓。

历节(如风湿或类风湿),以土茯苓15一30克,易,易茯苓,建泽泻9克易甘草。

胃逆纳呆.头目昏晕者(如血压偏高),以炒白术9一12克易甘草(甘能令人中满,而妨食纳,且甘草补气升压,故易之).

暑月湿热,苔白腻而胃口不开者.以生薏仁15一2O克易甘草。

胆胃上逆.甲木化火.口苦咽干,头痛眩晕,关寸脉大.舌红苔黄者,以黄岑炭9一12克易杭芍,平胆以清上热。

脾湿肝郁,乙木下陷,少腹冷痛下坠,关尺脉大,舌淡苔滑者,以桂枝木6一9克,易杭芍,暖肝以助升发。

血虚者(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以炒赤芍9一12克易杭芍,润燥以补血虚。

心动悸,脉虚数或结代者(如心脏病),以生地炭9一12克,易丹皮,润血以复脉。

血瘀头痛,经络瘀阻,肢体串痛.或半身不遂.月经涩少者,以老川芍6一9克易丹皮,通经活络以怯瘀。

月经量多.色淡神疲者,以全当归9一12克易首乌,温经补血以调经。

脾肾虚寒,纳差腰痛,关寸脉大,舌淡苔滑者(如胃病、慢性肾炎),以上肉桂3一5克,易首乌,温中暖下以祛寒。

陈年咳嗽,水源乏竭,舌红少苔,夜热烦躁者,以大熟地9一12克易首乌,滋燥以生水.

肺逆咳嗽者,以广陈皮9一15克易橘红,顺气以止咳。

胆胃气滞,胸胁痛疼者(如胆囊炎、胆结石),以炒枳壳9克易橘红,破滞宽胸以止痛。

胸胁气滞益重者,以炒枳实9克易橘红,破气开滞以止痛,兼利大肠。

更重更痛者,以炒青皮6一9克,或鹅枳实6克,易橘红。

肝郁胁痛者(如急慢性肝炎),以佛手片6一9克,易橘红,疏肝理气以止痛。

胃脘痛疼,胃酸缺乏,食少疲困者,以香橼片6一9克,易橘红,舒肝以开胃。

气滞胸闷.痰多不利者,以全瓜萎9一12克,易杏仁,化痰利气以宽胸。

胸膈胀闷,俯仰俱难者,以瓜篓皮9一12克易杏仁,利气以除壅。

咳唾痰涎,胶粘难出,胸闷气短者.以炒篓仁9一12克易杏仁,利痰遂饮以宽胸。

气滞胸闷,大便干而不利者,以郁李仁9一12克易杏仁,清肺润肠以利便。

月经涩少,色黑有块,胸闷心烦者,以炒桃仁9一15克易杏仁,活血理气,化瘀以通经。

妊娠呕恶,食纳不开者.以姜半夏6一9克,易法半夏(法半夏有堕胎之弊),和胃降冲,顺气以开胃。

此主方之随证随病化裁也,总而谓之”舟”。凭脉察舌,据症据病,于主方内加入主治某症某病之品,而组成治疗各个具体病症之方,且据各症各病之兼症,加减所需之味,灵活化裁,而治诸内伤杂病。

如心悸者,以生地炭易丹皮,加广郁金9一12克、延胡索9一12克、柏子仁9一12克、北沙参15一3o克、白蔻仁6一9克、赤丹参15一20克、白茅根9一12克。

肾寒膝痛者,以上肉桂3克,易首乌,加炒杜仲12克、川续断15克、骨碎补9一12克、炒干姜3一5克、草蔻仁4一6克。

咳而痰少者,以广陈皮12克易橘红,加前胡12克、川贝母9克、炙冬花12克、北沙参20克、白蔻仁6克、炙五味4一6克。

胆胃病(如胆胃气痛、胆囊炎及胆结石〕,以炒枳壳9克,易橘红,以全瓜蒌9克易杏仁,加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川楝子6克、广木香4克、白蔻仁6克。

肝胃病(如慢性肝炎).加广郁金12克、延胡索12克、半枝莲12克、白花蛇舌草l2克、缩砂仁9克、赤丹参15克、软柴胡9克、焦山扼3一5克。

胃脘痛(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炒白术9克易甘草,加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乌贼骨12克、炒干姜3克、白蔻仁6克、三七粉3克,(分冲).

此各病之主方也。据各病之兼症,而加减相应之药。

如心悸而下寒较重者,另当以上肉桂3克易首乌,以补骨脂9克易白茅根。

肾寒而膀肤热涩者,另当以建泽泻9克易甘草,仍用首乌.以北沙参30克易干姜.加焦山桅3克。此随证随病之加减也。统而谓之“撏”

拨千钧之舟者,一撏之木也。俱健脾和胃、升清降浊功能之主方.生气血而调阴阳,是为扶正,为御邪之本,与各症各病所加祛邪之味相合,抵达病所,共奏愈各症各病之功。

主方以黄岑易杭芍,加龙骨、牡蛎,则平胆而降浊,主方以桂枝易杭芍,加柴胡,则疏肝而升清。此乃下气汤灵活加减化裁,用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且疗效甚佳之原委也
发表于 2013/12/5 22: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本帖最后由 sissyzly 于 2013/12/5 22:46 编辑

回复 江海余生 的帖子

黄牙汤中的人参、干姜均为不可久服之物,应中病即止,而人参早就有相关书中指出阳亢之人不可服用,而且即使能够服用,一般认为服用7天后,停用7天在用,否则易引起阳亢这症,人参杀人无罪也是由此而来,相传慈太后平日喜用人参,故太医所开之方多有此物,有一次太后因年老脾胃虚弱,多位太医处方,依旧腹泻,后请当时民间名医来诊治,这位名医一看太后是多服人参引致的中毒,因太后精通医术,若直接改方,恐怕前医有性命之忧,故与原方中加萝卜一味,仍用人参,另开一方解毒,将此事掩盖过去,太后服药数剂,症解。从此案中不难看出人参不可久服,也不是人人皆宜。至于下气汤能不能久服?我中附子、半夏温燥之毒后,服用已超过2年,我妈妈比我吃得多剂,从2011.12到今年,也就今年才服用的少了,她和我的体质有很大改变,今年用的少,是因为我又有瓶颈,要一并治疗她风湿,目前水平没有本质的提高,故吃的少了,她高血压这一年一直平稳,虽说是用西药降压,但从没忽高忽低,而且头上戴帽子的情况很少,这在从前每逢秋冬,是一定要挂水的。而且半夏我也一直在她的方子中用,不过因为我不会把脉,故我用一个很原始的方法,用了她症状好转,半夏减量,防温燥伤阴与累积性毒性,这个是关键,毕竟半夏还是有小毒的,对于有毒的药物的运用我相当注意身体反应。
此方是我用过负作用最少、疗效最好的方,至少我目前所治病人,几乎是立竿见影,诸君应该也看过我的医案,我和我妈妈用了那么久,我有足够的资格来评论此方,没用过的人,还是持保留态度吧,要知道麻老40岁就治大头瘟、老年更是治白血病,而且麻老博采群方,谦虚向民间中医学习偏方、秘方,并没有自持是元御传人而轻视后辈,学无先后,能者为师!医术更加应该如此,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应该向麻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更加要学习麻老向民间中医甚至后辈学习的胸襟,假使诸君能够有麻老医术的1/5,相信中医扬名国际不是难事!

发表于 2013/12/5 22: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不说了,因为我也没用过。只是觉得此方并不适合我。
发表于 2013/12/5 22: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江海余生 的帖子

没有了,我是针对那个帖子所说的,而且当初我见到麻老的方子也是觉得他方子太杂,与四圣心源中黄师的方子相去甚远,但我用过黄师的方,不能调理好我的病,故报着试试的心情服此方,结果一服就是数年,也因此了解凡事不能看表象,你看人体有五脏六腑,这就11味药,现在的药材又大不如前,可能要几味药才有从前一味药的效果,毕竟环境变了,所以药解也应补充,增加。你是什么病情,说来听听,看看下气汤能不能给你服?
发表于 2013/12/5 22: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二十几年的老病,不过正在痊愈中,就不用讨论了。我吃过的药估计都可以拿卡车拉了。
发表于 2013/12/5 22: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江海余生 的帖子

好,我们一齐努力,治好多年的顽症。
发表于 2013/12/5 23: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杏仁有心里阴影,一次是一个4、5岁的小孩子误食了他妈妈止咳药里的生杏仁,也就几粒,结果导致全身皮下出血;;另一次是我自己有点咳嗽,然后煮了汤水,想着效果好一点,再加上只我一个人吃,就煮的稍浓了一点,但是杏仁的剂量绝对没有超过10克,然后我还是把汤水分三次喝的,喝到第二次的时候(两次中间隔了8个小时),就恶心呕吐。所以我是不碰杏仁的。估计是氢氰酸中毒了,杏仁的止咳机理就是氢氰酸抑制咳嗽中枢。
发表于 2013/12/5 23: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杏仁本身是有小毒,下气汤中是炒杏仁,我没炒,就是医院的婵杏仁,不过如果你用杏仁过敏,你此生也不要用这药,不过这方可用,用其它的药代它就好,我试过不用杏仁,不过我因胃降功能不好,少了杏仁感觉下气的力度小许多,所以每个还是要知道自己哪味中药过敏,告知医生,正如西医问诊,会问是否有过敏药物,中医一样要如此交代病人,并记录在病历中,方安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2 18: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