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5772|回复: 26

请教:何为“肾欲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 11: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经》云:“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请教:何为“肾欲坚”?

对此,前人曾有解:“肾以寒水为象,坚劲为德也。病则失其坚矣,宜食苦以坚之,盖苦物玄寒,以滋肾也。苦能坚之,故为补,咸能软坚,故谓泻。”

但,前人的这种解读,似仅是从字面生义而推论,尚属类比,这“坚”之概念为何?并未说清楚。

因而,仍需请教,以求获得具体症状或辨证。


发表于 2013/12/2 13: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解是:此处的“坚”同坚壁清野的坚字有相同处。你看,肾炎的病人的肾是稍肿的,肾的细胞壁是不紧致的才会使得尿中有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等;为什么说咸的东西是泻肾的呢?人体有一个保钠排钾的机制,咸则钠离子多,血液粘度高,肾脏血管扩张,按上面的说法也是不坚的,不坚则软,所以咸味药多兼软坚散结,推而广之,身体各处的结节都需要肾脏加大排泄量来祛除病邪。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4: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江海余生”指点!
由此对肾病医理机制,有了一个明确认知。

我想知道,中医理念中,是如何解读这“肾欲坚”的?例如肾阴虚、肾阳虚之类概念。望请继赐教。谢谢!
发表于 2013/12/2 14: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理解:
坚:阴平阳秘,肾气充足,且肾气正常向上生发。苦,有助于实现这个功能。此为顺。
咸:对肾来讲咸为逆。向下坠,向寒的趋势发展。
发表于 2013/12/2 17: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m
发表于 2013/12/2 19: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南齐云 的帖子

有没有发现,五脏所属的五味几乎都是泻本藏的?是与所属脏腑功能相反的,比如肺主收,而辛味是散的,脾主湿,而甘味助湿等等。而就肾而言,肾二脏中寄水火,咸味坚阴以含阳,对于肾来说就是泻火(实际上是制约偏亢的阳以达阴阳平衡)。而苦味多数有清心火的功能(这个没疑义吧?),清心火实则是降心火,心火降下,水暖土燥,(黄元御理论)身体康健;是对于肾来说就是助肾阳(实际是阴阳双补,以阳为主),而肾以阳气为用,所以说是补肾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23: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江海余生 的帖子

的确,五味之中,肝、肺、肾、脾脏的本味药,有时均反而泻本脏,或作用与其脏功能相反。不过,为何泻心脏的,却又不同,是由甘泻?照说,不应有例外情况,因为五脏是同一个系统中运行。

此外,张仲景说“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并余脏准此。
可见,他是认为本味是补本脏的。当然,是脏虚之际。

这些五脏与五味的关系,表面看来象绕口令一样,甚是复杂。但我相信之中,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是,现在,还需大力研究探索。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中,如果是苦火是来助肾阳的,那么,这“肾欲坚”,就似应是肾阳有虚,“欲坚”者则是希望肾阳强壮了。而苦火,正好是可助阳。
此解,似能说通。
谢谢!
发表于 2013/12/2 23: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南齐云 的帖子

我认为药物的作用还应该和人的体质相联系,据《伤寒论》成书的时代背景,我认为那时的病人多为阳虚,所以这样看的话,本藏之味是泻的,而相克之味既为补;若是阴虚体质,则正好相反,当然也要看药的寒热之性。所以综合考虑才能更全面。
发表于 2013/12/2 23: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南齐云 的帖子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中,如果是苦火是来助肾阳的,那么,这“肾欲坚”,就似应是肾阳有虚,“欲坚”者则是希望肾阳强壮了。而苦火,正好是可助阳。
阳化气,阴成形,无论那个虚都将是阴阳两虚,但看以何为甚,而用药的结果则是阴阳两复,阴阳平衡,所以我觉得坚还是坚阴。
发表于 2013/12/2 23: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火作为君火是不可泻的,只能加强利用。原文是说:“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甘为土味,是补其子使多盗母气,则心热可平的意思。
倒是想起为什么心脏病人爱吃咸的了,呵呵,原来内经都有说,好象人体自己知道如何调理一样,只是杯水车薪,无力挽救颓势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9 14: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