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2/2 21: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issyzly 的帖子
不是这样的,我们古人在总结药物的性味归经的时候,看的是整体的效果。就是同一个药,其中所含的成分往往是双向调节的,现代科学实验已经证实很多药所含的成分对于人体具有相反的作用。比如人参既有止血成分又有溶血成分,枳壳对于胃肠的蠕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等等,但看何者为主;所以配伍不同,显示的作用就不一样,就人参来说,配伍补阳药就是补火助阳的,配伍滋阴药就是补气生津。在煎煮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虽不能一一罗列出来,但是大类的还是可以根据各药的主要成分推理出来的,这需要对于这些药物及主要成分的性质非常熟悉才能办到;人体的生化反应很复杂,要完全搞清楚一个药在体内的作用历程还需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想用现代技术搞清楚中医中药,还办不到;外人学来学去也只能是形似而神不似,这也是中医天然存在的“知识产权保护”。我的看法是中西方文华的差异决定了西方人在中医方面很难有突破,看看中国古人在各方面都占优势的情况下又有几人突破了呢?而且你看日本,韩国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突破吧?死守汉方,墨守成规,这样怎能创新?学习中医需要的是长久文化的积淀,思维模式的转换,这些在国人尚且不易做到,何况西方人。并没有小瞧谁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