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5738|回复: 19

坐堂医和游方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8 09: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我国古代,根据医生的应诊方式不同,人们将医生分为坐堂医和游方医。坐堂医就是坐在固定诊点给患者看病的医生;游方医就是云游四方,走街串巷给患者看病的医生。
  先说坐堂医吧。这个“堂”字开始时就是衙门里的大堂,它源于名医张仲景。张仲景年轻时候学过医,官至长沙太守后,有一年长沙一带伤寒等疫疾流行,张仲景就坐在大堂上为老百姓看病,自称“坐堂医生”。现在很多药店或诊所都名“堂”,就是源于此。如北京的同仁堂、长沙的九芝堂、宁波的寿仁堂、济南的宏济堂、沈阳的天益堂、贵阳的同济堂等等。
  我国历代名医大都是坐堂医,他们都有自己的诊所和药堂,少了漂泊之苦不说,还让自己有了更多的时间钻研医术。
  没有固定诊所的游方医也不少,他们云游四方,治病卖药,为百姓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先秦时期的扁鹊就是这样一个周游列国的游方医。
  清代医药杂家赵学敏,就在自己的《串雅》一书中,对游方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的确,游方医在下乡给患者看病时,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不少方便和好处,正像游方医三字诀中说的一样,游方医“一曰贱,药物不取贵也;二曰验,下咽即能去病;三曰便,能够就地取材”。正是这些方便和实惠,让古代的游方医兴盛了两千多年。
  古代的游方医除了扁鹊外,还有华佗、孙思邈等人。提起孙思邈,我又想起游方医的另两种称呼——虎撑和铃医。
  铃医就是拿着串铃走村串户的行医。他们有的肩挑药囊,悬挂葫芦;或者身背药箱,手摇铜铃或串铃去招徕病人,这与早些年担着挑子、摇着拨浪鼓走村串巷。
  至于虎撑,就是源于孙思邈了。隋唐时候的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由于医术高明,不但人找他看病,就连天上的龙和山里的虎也来找他看病。
  有一天,孙思邈正在路上行走,突然发现一只虎追了上来。孙思邈大惊,忙放下药囊拿着扁担准备和虎一拼。可是老虎追到孙思邈的跟前就站住了,不但没有伤害他的意思,眼里还流露出哀求的目光。
  孙思邈一看明白了,这虎没有伤人的意思,它是来找自己看病的。看着它张大嘴巴痛苦的样子,孙思邈断定它口腔里肯定有病。于是孙思邈来到老虎的跟前,向虎嘴里一看,原来是一根骨头卡在了老虎的喉咙里,孙思邈拿起身边的铜铃套在胳膊上,把手伸进老虎的嘴里,一使劲,把骨头拔了出来,老虎疼得一合嘴,牙齿正好咬在铜制的串铃上,才没有伤着孙思邈的胳膊。从此人们又把串铃称作虎撑了。
  骨头取出后,老虎向孙思邈磕了三个头,走进了山林。从那以后,孙思邈进山采药,老虎都会陪伴在他的身边,不离左右,有时还让走累了的孙思邈骑在它的身上。游方医的医术和医德从此也可见一斑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游方医如今已经不存在了。但作为一种医疗形式,游方医在我国古代的医疗事业中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还是值得称赞的。游方医的医德值得我们学习,游方医的医术,更值得我们借鉴。 (刘绍义)

发表于 2013/11/28 14: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治得好病的就是好医生。
发表于 2013/11/28 21: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医者仁心,只有技术高低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就佩服一些连执业医师证都没有的乡村老医生,一根针,几味药,简简单单即可解决问题。
发表于 2013/11/29 16: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的消失了。
发表于 2013/11/30 15: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多年前乡村的好中医还很多,现在基本上没有了
发表于 2013/12/1 00: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游方医生一能行医治病,二可能还可以修行吧。。
发表于 2013/12/1 10: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l490430 于 2013/12/1 10:49 编辑

      游方医在今天看来几乎不可能了,在官看来,属于非法行医。在民看来,谁还把一个发热的孩子交给无固定居所的游医看呢。但是在古代为什么会大行其道呢,其核心内容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伦理为基础的医学思想。无论中医的“技”,还是中医的“德”,都是以此为基石,从这一点而论,中医学就是人民的医学。而今天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甚至出现温岭杀医案,正是我们抛弃了祖宗的思想遗产,在官方任凭以“非法行医”为名杀戮,在民间任凭方舟子之流信口雌黄的玷污。官民互剿,中医危矣!若中医亡,则民亡!
      
发表于 2013/12/1 14: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2/1 16: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wl490430 的看法。
有句话好像是孙思邈还是谁讲的:太医不会,问摇铃。摇铃即游方医,就是今天人们所谓的江湖郎中。孙思邈既做过太医又当过摇铃,但最终选择了摇铃。
中医来自民间,也必须回归民间,否则将失去其生命力。

发表于 2013/12/2 14: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说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的叫法。先父应叫做“铃医”了。我小时见他常拿着藤制的手提蓝子、铜铃到附近的乡村去。我念中学时,一个来家在茶坑乡的同学对我说,“我乡里很多人识你父亲,你父亲的膏药很灵呢!”那时我父亲已去世多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9 20: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