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22 18: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11/22 19:19 编辑
看到患者的情况,我第一想到的就是仲景《金匮》大黄附子汤,大黄味咸,细辛 附子味辛,乃《汤液经法》辛咸除滞之剂。大黄附子汤善治顽积偏痛。为什么具体到案例中的这个患者,会对处方进行改良。因为患者脾胃虚寒,受不了大黄,但处方必须遵循“辛咸除滞”的规矩。味咸的代表性用药,还有旋复花,牡丹皮。所以,考虑用旋复花的咸替换大黄的咸,仍然遵循辛咸除滞的规矩,处方(《汤液经法》泻脾汤):炮附子9 干姜9 麦门冬9 五味子3(捣碎) 旋覆花3(楼上就有朋友处方小补肺汤,看来不是空穴来风),后来考虑牡丹皮治“瘀”的效果更好。处方调整为:炮附子9 干姜9 麦冬9 五味子3(捣碎) 牡丹皮3
有疑问,可楼下提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