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隔岸观花

现在的中医博士,挨着杀少冤枉的,隔着杀多漏网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6 10: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士那几年闭关学习真是浪费时间了。
发表于 2014/2/9 10: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人没学好把脉,略过这一点也是没办法。哪位能把脉诊变得更容易学习,那就造福大众了。
发表于 2014/9/21 15: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世界需要自带慧眼去观察
发表于 2014/9/21 17: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1、真正的中医已经失传,不是失传于近代,更不是失传于当代,而是失传于古代。否则,怎么会没有好中医代代相传呢?中医不是可要可不要的技术,但凡能传,都不会传不下来。所以,中医不传,真的要反思。
2、指望在市场上找到好医生(包括西医)一定会失望的。古代就有“医不叩门”的教训,现在那些上电视的,卖书的,实质都是在为自己吆喝,做营销广告,只是做得巧妙些。
3、脉诊固然重要,但是不可神秘化。血脉及其运动,说到底还是物理,是形而下的东西。形上之心神,也是以气血为依的。古代诊脉,除了获取病证信息,还有一个秘而不宣的作用,便是借脉诊这段时间琢磨思考如何“处方”,所以,望闻问切,切脉放在最后。又,古代论四诊: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说文》讲,圣是精通的意思),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所谓巧已经是末技了,只起到辅助作用。观《伤寒》全书,亦非全都有脉诊,六经提纲中,只有太阳脉浮,少阴脉细微,其余不言脉诊。一个脉浮,一个脉细微(沉),浮者表有热,沉者里有寒,仅此而已。提纲是有普遍性的,不入提纲的那些脉都没有普遍意义,只能作为辨证时辅助参考。
4、脉诊利用人的触识。在五识中,目识最敏捷,探得最远,闻(臭)识次之,听识次之,味识次之,触识是最不灵敏的。所以,四诊的次第是望闻问切。
5、文中介绍的那位好中医,将脉诊放在望闻问之前操作,以我看来,未必得着脉诊真谛,且有本末倒置之嫌。辨证能达神圣者,难得,故问诊应是最要紧的手段,舌象望而知之,比脉象重要。
发表于 2014/9/21 19: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w6510 发表于 2014/9/21 17:35
1、真正的中医已经失传,不是失传于近代,更不是失传于当代,而是失传于古代。否则,怎么会没有好中医代代 ...

我也这么认为。不过,现在“神医”太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01: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