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1187|回复: 46

温经汤坏病的病因---欢迎大家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1 13: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董建华在肝胃百合汤的论文中明确总结过关于胃病用药方面的心得,此为其一生用药精粹,摘抄如下,在百度文库中没有,收录在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原方: 柴胡10  黄苓10 百合15 丹参15 乌药10 川栋10 郁金10
胃脘痛的表现虽主要在胃,但无论在临床验证上,还是在病理方面,又无不与肝脾密切相连。本病病因大体可归纳为精神因素和进食因素。精神因素如忧思
恼怒,久郁不解,伤及于肝,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气失其和降,以致胃脘胀痛。若迁徙不愈,可出现肝郁化火犯胃,耗伤胃阴而口干苦,饥而不欲食;
灼伤胃络而呕血,黑便;久痛苦伤及脉络,气滞瘀结,故痛有定处而拒按,甚至则脉络伤而出血;以上均涉及肝脾胃此病及彼,相互影响,使三者功能失常所致。治疗胃脘痛,若只治脾胃而不治肝的方法显然欠于周全。故近代医家夏应堂氏指出:“至于胃脘痛大都不离肝,故胃病治肝,本是成法。
余即往治疗胃脘痛时,曾用”柴胡疏肝散“  、小柴胡汤等方,也注重了治肝,而疗效却不明显。经临床反复揣摩体验”用药须避刚燥“用第二心得。前贤夏应堂氏云:胃病治肝,本是成法。。。。。。,但治肝应知肝为刚脏,内寄风火,若一味刚燥理气,则肝木愈横,胃更受伤矣。清代医家陈修园在谈治胃脘痛方
百合汤“时指出,久病原来郁气凝,若投辛热痛频增”余拟“肝胃百合汤”是取百合汤、丹参饮、小柴胡汤、金铃子散、颠倒木金散方意化载而成。方取丹参饮而不用檀香、砂仁、选小柴胡而去法半夏,取颠倒木金散而不用木香,盖檀香、砂仁、本香、半夏均属辛温香燥之品,虽能收到暂时止痛之效,但久用则症状反而加重,对治疗是不利的。
本病的发生、发展,气滞为其重要的病机之一,故取性平之柴胡、微凉之郁金,性寒之川栋,微温之乌药以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乌药虽温,便不刚不燥,能顺气降逆,疏畅胸膈之逆气,与苦寒的川栋为伍,相互抑其蔽端而扬其长,于气阴无损也。


按:本人于2009年1月在三甲医院的主任医生服用温经汤1月余调理体质,当时脸若桃花,也不怕冷,主治医生非常高兴,谓余沉寒已去,但当年2月回乡探亲却情绪敏感易怒,感怀身世成了林妹妹了,本人自成年以来甚少哭泣,并非如此伤春悲秋之人,甚至可以说比一般的女性坚强,那一年自己也觉得把今生的眼泪都流光了,常常坐在路边哭、或是半夜醒来梦中哭醒,如今当然知道这是脏燥,明显是抑郁症,及5个月后,月经一月两来,在服药期间及后月经先期7天,经血逐月减少,到5月就没多少血,只有1/5,当年就买了此书,找到了症结,是半夏等刚燥这药伤阴,后直接用此方胃是有好转,却时好时差,但月经依然少,从此开始与坏病作战的日子。



发表于 2013/11/11 14: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有用过此方,感觉有效但不显,可能那时候没有加减用药的本事,所以只是机械的照抄原方,所以并不是很对症,现在看来胃病弄清楚是寒是热,寒症较好办,这里只说热证,还需分清实火虚火,再适当加强其清热或滋阴之力吧。
发表于 2013/11/11 14: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issyzly 的帖子

愚以为补阳药不宜久用,阳易补,而阴难复,所以如果补阳不效则应该转换思路。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14: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江海余生 的帖子

是啊,中医是量体载衣,如现在体质学说经方派,原方照用,当然不行,不过当时我的主治医生是随症加减了的,他临床已有20年,况且我自2006年就开始找他看病,那时他用的方比什么温经汤好多了,至少没负作用,吃了就见效,只是不能断根,众所周知,胃病难治,又是多年之疾,如果他照原来的思路不用什么温经汤、附子,相信以他的智商早已成名,不过走过这个弯路,他应该有更大的收获,我相信今后他一定能够改变现在中医的乱象。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14: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江海余生 的帖子

确实如此,阳易补,阴难复,阳根在阴,不知这样理解对不对?
发表于 2013/11/11 14: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issyzly 的帖子

可能也是钻到前人的一些错误认识里面了吧,只是我猜的。要打破常规,不拘一格,中医才能更好地发展,才能治愈更多的疑难杂症,才能解决目前困扰世人的几大病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14: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ssyzly 于 2013/11/11 14:28 编辑

回复 江海余生 的帖子

是啊,在程门雪医案中也明确指出温阳伤阴的严重后果,两派之争,已有百年,真是如同春秋战国之时,百家争鸣,相信最终黄师传承四圣经典的理论会成为主流,如同儒家在诸子百家中成为主流,中医如果要复兴,除了回归经典,别无捷径。
发表于 2013/11/11 14: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是互根的,不能单纯地认为是对立的就对了。比如阴虚,我们只是用药滋阴,是实际上我们的机体是阴阳双复的,那阳从哪里来?先一部分是本身偏旺的阳,然后继续滋阴则是顾住了更多的从食物当中来的阳。补阳也一样,而且因为我们现在的食物都偏于补阳,所以更能很好地得到恢复。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14: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江海余生 的帖子

英雄所见略同
发表于 2013/11/11 14: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要正确的认识阴阳,才能走出前人的误区,才能不偏不倚,才是中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6 04: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