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moni

《向脾胃要健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12: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养、远欲、省言   

  日常养生要记住:摄养、远欲、省言。

  李东垣在《脾胃论》一书中著有“摄养”、“远欲”、“省言箴”三大养生方,这同时也是“未病先防”的方法。那我们如何做到这三点呢?

  ◇◇ 摄养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慎起居,适寒温,防止外邪侵袭。比如说:平时洗澡或出汗时不要对着风,以防风邪侵袭。

  天气寒冷的时候,应该积极调动身体的阳气来抵御风寒。

  如果穿得太少,身上感觉很冷,呼吸短促,这时要添加衣服。如果还是感觉呼吸不畅,可用一碗热水熏蒸口鼻,这样就会缓解呼吸短促的问题。天热的时候,要记得多饮凉开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天冷的时候,可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

  总之,养生应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细节决定健康。

  ◇◇ 远欲
  名利和身体哪个对我们更重要呢?金钱和身体哪个又对我们重要呢?显然,身体对我们是最重要的,否则有再多的名利和金钱,没有健康的身体, 又有什么用呢?

  人有欲望本无可厚非,有的人的欲望是客观的、有节制的。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重名图利,不择手段地去追逐财富,结果欲望太多、太重, 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压力,更有甚者将自己引向了歧途。

  因此,养生不仅仅要养好身,还要养好心,这就要求我们远名利、远物欲,不要为其所羁绊。

  ◇◇ 省言
  古人认为,天之三宝是日、月、星,地之三宝是水、火、风,人之三宝是精、气、神。我们养生养什么?用老百姓的话说其实养的就是一个精气神儿。《脾胃论》中说:“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要养好精、气、神,就要求我们平时少说话,否则话说多了会耗伤我们的精、气、神。古人养生,强调安心静坐,少语寡言,养神存精,以享天年,也就是这个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12: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的山楂汤治好了小儿厌食症   

  对于平时消化不良、不爱吃东西的孩子来说,适当多吃点山楂还是不错的。但是不要多吃,多吃反伤脾胃。

  与过去的穷苦日子相比,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孩子厌食的越来越多了。很多家长常来找我诉苦,有的家长说:“我家的孩子什么东西都不愿意吃, 每次吃饭都是全家人哄着吃。”还有的家长说:“我家的孩子一吃饭,就喊肚子疼,倒是吃零食从不间断。”这些问题显然让家长很苦恼。

  一般来说,3~6岁的孩子最容易出现厌食的状况。某些慢性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结核并消化不良及长期便秘等都可能是厌食症的原因。但是,大多数小儿厌食并不是由疾病引起,而是由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不佳的进食环境及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中医也认为,小儿厌食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喂养不当所致。 比如说,饮食品种过于单一。进食过肥甘厚的食物,吃蔬菜少,暴食,偏食,饥饱无度, 以致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常。这时就会出现腹胀腹痛、身体变瘦、精神劳倦、面色焦黄、烦躁哭闹等问题。

  ◇◇ 小儿厌食了莫忘山楂汤
  前一段时间,一位家长带着一个小患者来看玻这个小孩子今年刚 岁半,看上去显得又瘦又孝爱哭,半年来不爱吃饭,手足心热。平时吃饭很是费劲,倒是喜欢喝水,晚上出汗较多,有时肚子疼,经常发烧,大便干燥,而且多是两天才排便一次。我看她嘴唇干红,舌头也较红,表面光滑没舌苔。再了解了孩子的日常饮食后,我认为她这种情况多是平时贪吃甜腻、辛辣食物导致脾胃津液受损所致。

  后来,我建议家长为其做几次山楂汤服用试试。我把做法和用法简单向她说了一下:取山楂片20克,大枣10 枚,将二者烤焦呈黑黄色,加入鸡内 金2个,再加入适量的白糖煮水,频频温服,每天2~3次,连服两天。另外,嘱咐家长让孩子少吃甜腻、辛辣食物,多吃一点蔬菜和主食。即使孩 子不想吃,也要想法儿让他多吃一些主食。过了两天后,孩子家长打来电话,自然是千般感谢,万般赞美,说孩子现在吃东西比以前强多了。

  在这里,山楂有消食的作用。《本草通玄》中指出:“山楂,味中和,消油垢之积,故幼科用之最宜。”过去我们看,谁家的孩子不爱吃饭了,家里人都会给孩子吃点糖葫芦、山楂糕开开胃就好了。

  因为山楂能消食,小孩吃点山楂,不会积食存食,也就不会有内热。大枣则可补中益气、安中养脾,而鸡内金则有消食健胃的功效。三者合而为一 ,可健脾止泻,消食化滞。

  当然,山楂汤不是说想用就用的,你还需要找专业的医生为您的孩子对症开方。对于平时消化不良、不爱吃东西的孩子来说,适当多吃点山楂还是 不错的。但是不要多吃,多吃反伤脾胃。名医朱丹溪说过:“山楂,大能克化饮食。若胃中无食积,脾虚不能运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发之气也。”

  儿童厌食并不是一两付药就能治好的,需要多方面配合,最主要的是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说,孩子该吃饭时就吃饭,该玩时就去玩,不要太限制孩子,但也不要太放纵孩子,尤其是零食这一块要有所控制,零食吃多了肯定会影响吃正餐。家长在给自己的孩子做饭时,也要讲究烹调方法。一定要给孩子的饮食是细、软、烂的,易于消化吸收的。大家知道,脾胃是怕生冷的,孩子本身脾胃就虚弱,所以更怕生冷食物,因 此孩子更要少吃生冷食物。

  ◇◇ 揉足三里、摩腹、捏脊,巧治小儿厌食
  我再多啰嗦几句,治疗小儿厌食,还可以从穴位入手,可先揉足三里穴,再给小儿摩腹,然后再进行捏脊。

  揉足三里的时候,可以用食指轻轻地揉,两条腿上的足三里穴都要揉,每个穴位揉3分钟左右。

  对小儿摩腹时,可在小儿吃奶或进食半小时后再进行。家长先把手掌搓热,一只手放在小儿的腹部,从腹部的右下方做顺时针的摩动,用力要轻, 稍稍带动皮肤即可。速度不用过快,每分钟30下,连续摩腹 分钟即可。

  捏脊时,先让孩子趴在床上,家长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起孩子脊背上的皮肤,轻提,然后轻放,如此反复,从下方往上方提,把脊背的皮肤都捏一遍。一般 遍即可,每天做1次或隔天做1次。

  先按摩足三里,再摩腹,最后捏脊,每天晚上临睡前给孩子做1次,此套动作最适合脾胃气虚引起的小儿厌食症。患有脾胃气虚型厌食症的孩子, 多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大便常夹有不消化的食物或者大便不成形。

  除了饮食和经络外,还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睡眠,适量的活动,良好的心情……这些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也是保证孩子身体健足三里穴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疗小儿厌食。向康的必然条件。

  当然,小儿厌食症的治疗,对四缝穴放血效果也很好。大家可以参考我的《李志刚穴位养生方》那本书。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12: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健脾美白当数三白汤   

  三白汤可以调和身体的气血、调理五脏的功能,进而起到美白祛斑的作用,最适合那些由气血虚寒导致的皮肤粗糙、萎黄的女性朋友使用。

  有些女性朋友总是感觉自己的脸色有些差,浑身没劲儿,精力也不如以前集中了,以为是工作太累造成的,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脾胃功能差所致。一 般来说,脾胃功能好的人,精神状态良好,肌肤也是比较白净、津润、丰腴;相反,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往往显得没精神,整个人也显得瘦弱无力 ,皮肤也没有光泽。

  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差的时候,身体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就会自发进行调节,少吃东西以减轻脾胃的负担。而且,脾胃功能较差时,再好的东西吃进去也不能被充分吸收,容易造成气血生成少,不能滋养皮肤,所以脸色看上去很差,显得没有血色和光泽。

  可见,要想使自己的皮肤富有光泽、要想皮肤变得白皙,就得增强脾胃的功能。这里我们向大家推荐一款美白中药方——三白汤。

  三白汤是由白芍、白术、白茯苓、甘草四味药材组成的养颜汤。明代著名儒医李梃在其《医学入门》中记载的三白汤是这样的——“白芍、白术、 白茯苓各5克,甘草2..5克,水煎,温服。”这个方子最初是用来治疗伤寒虚烦的,后来人们发现它还有补益气血、美白润肤的功效,于是在民间广为流传。古人认为此汤可以调和身体的气血、调理五脏的功能,进而起到美白祛斑的作用,最适合那些由气血虚寒导致的皮肤粗糙、萎黄的女性 朋友使用。

  为什么三白汤有如此功效呢?我们先看看其中的成分。

  白芍味甘酸,性凉,归肝、脾经,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之功。《医学启源》中记载:白芍“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利, 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

  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主治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等。

  白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脾、肺、肾经,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主治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等。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肤除臭的效果,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所导致的口臭以及皮肤皲裂等。

  我们看这几种药物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都归脾经,都有补脾胃的功效,脾胃好了,肌肤自然就靓丽了。裂等。

  如何使用呢?我们可以先到药店买回这4种药,然后用水煎汤喝。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样做太麻烦,这时你可以自制泡茶袋。具体做法:用白术、白芍、白茯苓各150克,甘草75克,分别研成粗粉末,并将这四者混合均匀,装入30个小包中,每天拿1包用开水冲泡,代茶饮。好了,从现在起 ,女人的快乐和美丽便从三白汤开始!

  补中益气汤——源自《脾胃论》的名方

  补中益气汤有两大作用:一则能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就会痊愈;二则能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证药到病除。

  在中药汤剂中,补中益气汤是一个不得不提的方子。这个方子最初来源于《脾胃论》,如果说起这个方子的功用,一本书恐怕也说不完。因此,我今天简要地说一说。

  补中益气汤是由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组成的。方子里的这几位“英雄”,可谓个个身手不凡。

  其中,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利水消肿的功效。什么是“固表”?就是加强人体外边的防御系统。有的朋友总是冒虚汗,风一吹就特别爱感冒,就可以用黄芪(生)来固表。黄芪本身对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等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人参,大家都知道,那是补气的,可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对于劳伤虚损以及久虚不复者有非常好的调补作用。

  当归是补血、活血的名药,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等证。

  陈皮有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的作用,可治脾胃气滞胸闷、脘腹胀满等。补中益气汤中补气药物较多,若一味补气,势必造成壅塞,人体会接受不了而造成气郁症状,如胸闷、腹胀等,此时稍加点儿理气的陈皮、人体气机就顺畅了。

  升麻升阳明之气,有升阳举陷的作用,可治气虚下陷等证。李东垣指出:“升麻,发散阳明风邪,升胃中清气,又引甘温之药上升,以补卫气之散而实其表,故元气不足者,用此于阴中升阳。又缓带脉之缩急。”

  柴胡升少阳之气,有舒肝理气,升阳解热的作用,可治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等。

  此外,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炙甘草温中健脾,调和诸药;生姜温中止呕;大枣补中益气、安中养脾。
  综合全方来看,这个方子一则能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就会痊愈;二则能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证药到病除。

  现代药店里的补中益气丸就是由补中益气汤演化而来的,只是方中的人参变成了党参,但党参具有补益中气的功效,因此效果是一样的,且补中益气丸在使用上更加方便。

  当然,好药往往是一柄双刃剑。补中益气汤温补效力较强,所以,并不是每个脾虚者都适合的,如阴虚内热者是忌服的,我们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医嘱。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12: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冷食物伤脾胃,可用半夏枳术丸来治   

  如果你偶尔一两次因贪食生冷之物而伤了脾胃,我们可以找半夏枳术丸来帮助,但是如果你就是一个经常爱贪食生冷的人,那么恐怕是再好的药也要失效了。

  每年夏季一到,我的诊室里就多了一些胃肠病患者,这些病人多是因为天热贪凉、为了解暑降温,吃了很多生冷的食物,伤了脾胃,出现了腹痛、 腹泻等症状。

  可能很多人到现在还不理解,生冷食物都包括哪些?从字面上讲,生冷食物就是包括生的和冷的食物。生的如生瓜果、生吃的蔬菜等,以及生硬的 、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冷的食物不仅包括冰棍、冰镇饮料以及凉菜、凉饭等,还包括本身属性寒凉的食物,你像我们前面表格里提到的田螺、柿子 、香蕉、猕猴桃、西瓜等,都属于寒凉食物。

  很多人到了夏天就爱吃西瓜,而且嫌西瓜不够凉,还要放在冰箱里冻一冻。这样的西瓜大量吃下肚去,我们的脾胃岂能受得了。有一年夏天,一位姓李的先生到我这来就诊,他说自己每天感觉口渴的时候,就吃冰镇西瓜,有时候一口气能吃掉半个,后来就感觉胃不舒服,并有腹胀和腹泻。

  像李先生这种情况属于生冷食物伤了脾胃,因此我采用了《脾胃论》里提到一个方子——半夏枳术丸为其调治。《脾胃论》里提到了这个方子的做法:“半夏(汤洗七次,焙干)、枳实、白术以上各二两。研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添服不妨,无定法。”此药稍增加用量也没有妨碍,服用时也没有固定的方法,因此很方便。在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古时的1斤等于16两,所以古时的1两相当于现代的30克左右。

  为什么这个方子有这个功效呢?半夏有利水化湿、理气降逆的功效,善治脾胃湿痰;枳实辛行苦降,善破气除痞、消积导滞;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善治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等证。三者结合善治因冷物内伤所致的脾胃病。  

      最后,我套用这样一句话:“医生治得了病但治不了命。”如果你偶尔一两次因贪食生冷之物而伤了脾胃,我们可以找半夏枳术丸来帮忙,但是如 果你就是一个经常爱贪食生冷的人,那么恐怕是再好的药也要失效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12: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鸡内金帮营养失衡的孩子找回健康   

  鸡内金是补胃的,它有消食健胃的功效,还能涩精止遗。《滇南本草》载,鸡内金可“宽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

  在生活中常听老人们说“吃啥补啥”,比如说“胃痛了吃蒸猪肚”、“心脏病人宜吃猪心”、“贫血了多吃肝”……这些有没有道理呢?有一定道理,这就是中医所说的“以脏补脏”。但是我们要辨证地看,因为中医是最讲究辨证的。如果你本身患有脂肪肝,你再多吃肝类等高胆固醇的食物 ,无异于火上浇油!

  早在唐朝时期,名医孙思邈就创立了“以脏补脏”和“以脏治脏”的理论。比如说,肾主骨,就用羊骨粥来治疗腰膝酸软之肾虚证;肝开窍于目, 以羊肝来治疗夜盲;男子阳痿,命门火衰,肾阳不足,可用鹿肾医治。很多古代的医学著作里也都记载了行之有效的以脏补脏法。如《圣济总录》 中用羊脊羹来治疗下元虚冷(多为肾阳不足、肾虚寒);《太平圣惠方》用羊肺藻治疗消渴( 糖尿病);饮膳正要》用牛肉脯治疗脾胃久冷、不爱吃东西……

  那我们今天提的鸡内金和这些有什么联系吗?我们先来看看鸡内金究竟是什么?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鸡内金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知道鸡肫吧,嚼起来很脆、很好吃,这其实是鸡的胃,它的外面有一层金黄色角质内壁,那其实就是鸡内金。将其剥离后,洗净晒干,便成了中药。

  根据“以脏补脏”理论,鸡内金是补胃的,它有消食健胃的功效,还能涩精止遗。《滇南本草》载,鸡内金可“宽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

  有一次,一位家长带着她5岁的孩子来找我看玻她说自己的孩子体质比较弱,从小一直面黄肌瘦,精神也不好,头发还是黄黄的,平时也不爱吃东西,稍微吃多一点还不消化。我为其细细检查后,发现他这是小儿疳积,平时吃东西不注意,伤了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职,后天生化乏源,营养不足。

  像这个孩子这种情况,我们就可对症下药,平时用鸡内金粉(一般中药店都有零售)调理就行。《要药分剂》指出:“小儿疳积病,乃肝脾二经受伤,以致积热为患。鸡肫皮能入肝而除肝热,入脾而消脾积,故后世以此治疳病也。”鸡内金比较腥,如果直接给孩子吃,他肯定不愿意吃,这时我们可将鸡内金研成粉末(每次3~5克就行了)放在粥里煮食,也可以将其和面粉混合做成小饼吃。

  对于患有疳积的小孩子来说,吃鸡内金可健脾胃,同样对于大人来说,平时吃饭没有节制,过吃生冷的食物、酒肉等,也会伤食。这时不妨吃上两回鸡内金,既能消食积,又能补益脾胃。

  我们自己在家也可以制作鸡内金,我们把鸡杀了后取下鸡内金,洗净,晒干。在炒制鸡内金时,最好用土炒。脾是属土的,《本草求真》指出:“ 壁土拌炒,借土气助脾。”因此,鸡内金经土炒后既可矫正气味利于服用,更可增强健脾消食的功效。

  当然,单纯的药物调治只是把我们的身体扶上正路,但在这条路上以后能不能走得好还得靠自己——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才是根本。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07: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茯苓——慈禧都偏爱的美食   

  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十分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等病症,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说起茯苓大家可能都不熟悉,但都知道茯苓饼吧,它可是老北京的滋补性传统名点,很多人到了北京一定要带一些正宗的茯苓饼回去给家人尝尝。 据说,慈禧晚年特别爱吃茯苓饼,因为它有很好的养生健身之功效。

  小小的茯苓饼为什么如此神奇呢?这还要归功于其中的茯苓。中医认为,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善治 脾虚、失眠、心悸、水肿等证,对女性朋友和老年人滋补最好。古人还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十分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等病症,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关于茯苓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古时候有一个员外家里雇了一个名叫小伏的长工,这个小伙子为人勤快厚道,后被员外的女儿小玲看上了。 但是这个员外一心想把小玲嫁给当地的一个富家子弟。小玲不愿意,就私自和小伏从家中逃走了。他们逃到了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并在这里住下了 。小玲本身身体就不好,这样一折腾,她就病了,且卧床不起。小伏在旁边悉心照顾,两人是患难相依。

  这天,小伏去山里采药,后发现一只野兔,他用手中的箭射向野兔。那只野兔受伤后逃到一棵松树旁就不见了。小伏到了树下,发现他的那只箭插 在一个球形的东西上。小伏拔起箭,发现那个球的表皮裂口处,白似番薯。他想这一定是好吃的东西,于是他把这种东西带回家做熟了给小玲吃。 没想到,小玲吃完后的第二天就感觉身体舒服了。于是小伏每天都去山里为小玲采这种东西,后来小玲的病也渐渐好了。因为这是小伏和小玲发现 的,后人便把这个东西称之为“茯苓”。

  茯苓因传说而变得神奇,《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此后,历代本草专著都沿用《神农本草经》的提法,认为茯苓“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茯苓的吃法有很多,不仅仅局限于茯苓饼,我向大家推荐几款食疗方:
  1、对于慢性胃肠炎、营养不良性水肿、神经衰弱的人来说,平时可用茯苓煮粥食之。做法也很简单,就是用白茯苓粉15克,大米100克,一同煮粥 ,吃的时候,再加入点味精、盐、胡椒粉,拌匀就能吃了。每天早、晚分两次食用。有健脾利湿、宁心安神的作用。

  2、对于由脾虚湿聚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四肢乏力、腰膝酸软者,可用茯苓60克、黄芪30克,与斩碎的猪脊骨500克,一同放入沙锅中煲汤 ,汤好后加点盐调味即可。有健脾益气、滋肾强腰的作用。

  3、对于爱喝酒且又经常感觉心神不宁、爱失眠的人来说,可以选择茯苓酒。取茯苓60 克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加入50°的白酒500克,密封10天左右,就可以饮用了。每天晚上喝上50克,有补脾益气、宁心安神的功效。

  茯苓虽好,但要对症食用。比如说,本来身体就不好、津亏血少的人不宜食用茯苓;或秋燥季节,口干咽燥,并无脾虚湿困,经常使用茯苓会加重燥象。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07: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草是药中之国老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很多生长在农村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没事的时候约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山坡上、沟壑旁挖甜草根,然后将其晒干卖掉。刚挖出来的甜草根那种甜甜的味道很多人到如今还记忆犹新,而这甜草根便是我们今天的主角——甘草。

  中医认为,甘草味甘,性平;归脾、胃、心、肺经;它本身气和性缓,可升可降。医生在处方中写的甘草,生草指的是生甘草,偏于清热解毒、润肺和中,像我们平时的咽喉肿痛、胃肠道溃疡以及食物中毒啊,都可通过它来调治。而炙草就是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匀并炒至成的。炙甘草能补三焦之元气,像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等都可以通过它来调治。

  一般情况下,甘草在临床上并不起主治作用,它的最大作用是辅助其他药物发挥功效。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称为“国老”,李时珍在《本草 纲目》中也说:“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国老”是什么级别的人物?是帝师,帝王的师父,是辅助帝王的。甘草在诸多中药中便有这个作用,看似不起眼儿,但是它能让主药完全发挥它的作用。比如说,它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就组成了我们常用的四君子汤、理中丸等,可治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证;还有前面我们说的,它与白芍、白术、白茯苓同用便成了美白圣药三白汤。

  很多人在夏天里受暑湿影响,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腹泻症状,这时可到中药店买“六一散”服用。所谓的“六一散”就是由滑石6份与甘草1份组成。我们可以将其用水煮开后喝下,有利湿止泻之功。当然,你服用前最好找医生为你辨别体质再对症下药,若是严重腹泻应及时就医。

  甘草也不是想用多少就用多少,或什么人都能用的。如果经常使用此药,有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水肿、食纳呆滞等症状。因此,“是药三分毒” 这个道理我们应该时刻铭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07: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人都应该精神百倍   

  有人做过统计,大约有90% 的白领人士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与他们过度用脑、工作压力大、无规律的饮食、无法保证充分的睡眠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中国的文字一直都是很有意思的,就拿“疾脖这个词来说,现代医学认为疾病就是疾病,是一个对象。但是中医里把“疾脖分为两个阶段 :一个是“疾”,另一个是“脖,是具有不同含义的两个对象。

  在中医里,“疾”指的是不容易觉察、不容易发现的小病可能你本身已经感觉到了身体不舒服,且局部出现不健康的颜色等很多细微变化,但是在西医那里通过各种检查仪器却又检查不出来是什么问题,此时你的状态就是“疾”的状态。

  如果你不重视“疾”,不对此采取有效的措施,“疾”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那就是真实的“脖了。很多人都知道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吧,扁鹊第一次见到蔡桓公时,说他有“疾”——“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蔡桓公没听他的话。扁鹊第二次见到蔡桓公,说他有“脖——“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这时的“疾”已经发展成“脖了,蔡桓公最后也死于病。

  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医学管它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前面我们说过,“上工治未脖,中医里的“未脖就相当于现代的亚健康。 亚健康的人常有这些症状:浑身感觉没劲儿,特别容易疲劳,头脑不清醒,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感觉头痛、耳鸣,常失眠,不爱吃东西 ,或吃完了肚子不舒服,胃痛,经常 便秘……

  有这样一位高级白领,在北京一家外企作高管。她属于典型的工作狂,平时加班熬夜是常事儿,饮食一点儿不规律。仗着自己年轻体力好,平时也没感觉什么问题。可是当过了35岁后,她就感觉自己一年不如一年了。平时总是觉得很累,吃什么都没有胃口,脾气也越来越差,经常对下属发火 ,晚上还常失眠。刚开始她以为自己得了什么病,可是去了几次医院也没检查出什么结果。说没病吧,她又感觉全身都不舒服;说有病吧,又找不 到具体的地方。

  她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亚健康状态。像她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有很多很多,尤其是大城市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特别多。有人做过统计,大约有 90% 的白领人士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与他们过度用脑、工作压力大、无规律的饮食、无法保证充分的睡眠有很大的关系。

  亚健康从中医来看有很多种类型,今天我就一些常见类型给大家讲讲如何调养。

  ◇◇ 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的调养

  在各种亚健康人群中,以肝郁脾虚型亚健康为最常见。

  亚健康的人多情绪不好,因为亚健康本身属于心身性疾病,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即亚健康多为情志所伤,我的一些患者中就有很多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病人。

  有这样一个女孩子,典型的现代版林黛玉。平时做事小心谨慎,遇事也比较敏感。每次因工作的原因被老板批评了,都会抑郁好几天。而且同事间的关系也处理得不好。跳了几次槽后,感觉还是这样。此后不久,她就感觉自己浑身无力,休息后也没有缓解;有时望着窗外独自黯然神伤,常无缘无故地叹息;经常感觉两胁胀痛、胸闷腹胀,平时也不怎么爱吃东西。多次去医院检查无果。找到我后,我为其诊脉后发现其脉沉细,再看舌, 舌边有齿痕,苔白。

  像她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肝郁脾虚型亚健康。我们说过,情志与肝关系密切,肝脏是主情志的重要脏腑,具有疏达气机、调畅情志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经常抑郁,就会影响肝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肝气郁结了就会横逆犯脾,致使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出现上述情况。

  她这种情况在调治上应以疏肝健脾为主。我建议她平时多从肝经上的太冲穴向行间穴进行按摩,再加按足三里穴、中脘穴。平时还要多吃一些舒肝健脾的食物,并保证心情快乐,这样慢慢就会调理过来了。

  ◇◇心脾两虚型亚健康的调养

  心脾两虚型亚健康也是一种常见类型,这种情况多是由心脾气血不足所致。如果我们平时不注意饮食,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就会损伤脾胃之气 ,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精血化生无源,就会出现心血不足。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平时过度劳累,过度思虑,就会劳伤心脾,耗血伤神。

  心脾两虚型亚健康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血不足和脾气虚弱两个方面:心血不足,则心失所养,就会出现心烦失眠、记忆力下降、心悸胸闷,晚上容易做梦且容易醒来,有时候还会出现心律不齐的症状。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则会出现脘腹胀满,浑身无力,不爱吃东西,即使吃也吃不多。脾虚不能统血,女性朋友就会出现月经过多、月经淋漓不尽等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的亚健康,我们在调治上应以健脾养心为主。选穴上,我们可以取中脘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以及心经上的神门穴和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平时我们可对这几个穴位分别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没事的时候就按按。

  在药物上,我们可用归脾汤、天王补心丹进行调补。

  ◇◇ 肾虚精亏型亚健康的调养

  亚健康与肾虚也有关系,此型的亚健康多表现为腰膝酸软,浑身无力,情绪低落,伴有腹痛,脾胃消化不好出现恶心、呕吐等问题。男性朋友还会出现性功能障碍,女性朋友则会出现性欲减退、白带异常等症状。

  肾和脾是先后天之本的关系,先天之本是需要后天之本来温煦的。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就可以通过养脾胃来调治肾虚精亏型亚健康。

  肾虚又有肾阴虚和肾阳虚之分,对于肾阴虚者,可多按摩关元穴、太溪穴,并加按足三里穴、中脘穴,以健脾补肾阴;药物上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吃六味地黄丸。对于肾阳虚者,我们可多按摩或艾灸关元穴、气海穴、肾俞穴以养肾阳,同时加按足三里穴和中脘穴,以健脾补肾阳;药物上可选择金匮肾气丸。

  从脾胃调养亚健康,还要避免我们人为因素损伤脾胃,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于嗜好五味食物导致脾胃元气受损;平时还要保持心情愉快,少忧思,多开怀,少抑郁,多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07: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脾胃差容易与感冒结缘  

  免疫力依赖于人体的原动力——元气,元气充足,人的免疫力就强,就能战胜疾病;如果人体元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 战胜疾玻

  身边总有一些朋友经常感冒,后来我发现他们普遍存在一个易感因素就是体质太差。从中医角度来看,有些人体质不好与他们脾胃功能的强弱有很 大关系。

  一个人体质的好坏是“禀受于先天,充养于后天”的,而脾胃是后天之本,体质雏形一旦构成,内结脏腑经络,外联四肢百骸,只有源源不断地得到后天之本所化生的精微物质的供养和补充,才能逐渐发展为皮坚肉满、血脉和调的健壮体质。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指出:“盖脾胃盛者 ,则多食而易饥,其人多肥,气血亦壮;脾胃弱者,则少食而难化,其人多瘦,气血亦衰。所以命赖以活,病赖以安。”因此,我们说,脾胃与体 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体质不好的人,免疫功能自然低下,尽管一个人的免疫功能不完全决定于脾胃功能的强和弱,但是脾胃功能不好,就会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再加上现代人饮食无规律,工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本来已使免疫力长期处于低下状态,再染上感冒之后,不能让体质得到真正的恢复与调养, 从而会形成恶性循环,出现反复感冒的问题。

  一般来说,脾胃虚弱会造成气虚体质,而气虚体质的人比较容易感冒。气虚主要是元气虚弱。免疫力依赖于人体的原动力——元气,元气充足,人的免疫力就强,就能战胜疾病;如果人体元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玻

  气虚体质的人常表现为面色苍白,短气乏力,不愿意说话,特别容易感冒,感觉劳累。这些气虚体质的人会经常性的感冒,每次感冒了都要去医院打几次吊瓶,打完针后当时好了,可是过不了多久又感冒了。

  可以说,气虚感冒是感冒中比较常见的类型,此类型感冒发病后恶寒重,发热轻,体温一般在38℃以下,骨节酸楚,肌肉疼痛。饮食不节,劳倦伤 脾,脾胃气虚都会导致本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气虚感冒主要在于脾胃不足,卫阳不固,最好的办法是以补脾益胃,升举阳气,兼以疏散外邪。我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补中益气丸来治疗此病。

  不管是脾气虚所引起的感冒,还是其他什么类型的感冒,我们都可以取风池、列缺、外关、大椎、合谷诸穴进行治疗。

  风池穴在项部,枕骨之下。取穴时,用拇指、食指从枕骨粗隆两侧向下推按至枕骨下缘的凹陷处,用力按压有酸麻感,即为此穴。

  顺便在这里多说一些,我在临床上也曾单独使用此穴治疗感冒。方法很简单,就是在风池穴上贴蒜片。把新鲜的蒜头去皮,切成3毫米的薄片,然 后将左右两个风池穴处擦洗干净,涂上凡士林油,把蒜片贴在穴位上,然后用纱布固定好。 个小时后取下,每天1次,一般三五天就能见效。

  列缺穴是肺经的络穴,有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的功效。此穴善于治疗头部、项背部病症,四总穴歌中便有“头项寻列缺”的歌诀。

  外关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位,它在前臂背侧,腕背上2寸处。

  大椎穴是督脉上一个重要的穴位,又是手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有“诸阳之会”之称。大椎穴在第7颈椎棘突下的凹陷处。取穴时,把头低下,在 脖颈上能看到一个特别突出的骨头,此处的下部凹陷处就是此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因此大肠经上的穴位可以治肺的病。

  这几个穴位是治疗感冒的基本穴位。平时感冒了,我们可以找这几个穴位进行辅助治疗。每天对这几个穴位分别按揉,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 以有酸麻感为宜。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07: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10/8 07:20 编辑

高血压并不可怕   

  很多人认为高血压很可怕,需要终身服药,其实高血压的可怕之处在于其并发症。对于高血压本身,我们只要规律用药,正确使用穴位,并做到生 活有规律,血压是可以控制的。

  当人们感到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到了医院后医生们会先给我们量一量血压。很多人可能从没问过血压究竟是什么呢?量血压有什么用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流动着的河水会不停地冲击两边的堤岸,这时河水就会对堤岸产生一定的压力。而我们体内的心脏和血管共同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心脏和血管推动血液在这个回路中不停地流动。当血液在血管中不停地流动时产生一定的速度和压力,这个对于血管壁的侧压力,医学上称之为“血压”。心脏收缩时的血压叫收缩压,心脏舒张时的血压叫舒张压。

  通常我们所说的血压都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血压应低于140/90毫米汞柱。 在清醒安静状态下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单一或均超过以上值,则说明我们患上了高血压玻

  中医里并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结合其症状分析应归属中医的“眩晕”、“头痛”范畴。临床上将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常归于肝肾,然而我们发 现有些常见脾胃病导致高血压,经用调理脾胃等方法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调养

  我们先来看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是如何从脾胃入手来进行调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头痛,心悸,失眠多梦,或腰膝酸软, 舌质较红,舌苔黄干或薄少,脉弦紧而长。前面我们说过,“治肝者当先实脾”,治疗肝病当先使脾气充实,因为肝气过盛会克制脾土,导致脾出 问题。因此,对此型高血压我们应以清肝泻火、健脾益气为主。

  要清肝泻火,我们可取百会穴、太冲穴、风池穴、肝俞穴、肾俞穴、行间穴、侠溪穴;健脾益气我们可以取足三里穴、三阴交穴、中脘穴。

  百会穴属于督脉,与手足三阳经、足厥阴经相交,古人称之为三阳五会之所。头是诸阳之会,刺激百会穴可以醒神开窍,可减轻高血压带来的头昏 、头痛等症。百会穴位于头顶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太冲穴作为肝经原穴,它能够调动肝经元气,疏肝理气,平降肝阳。

  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要穴。“风池”有“蓄风的池子”之意,凡是跟风有关的病症(高血压与风邪有关),都可以用它来治疗。

  肝俞穴属于膀胱经,是肝的背部俞穴,有疏肝利胆、降火退热的功效。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侠溪穴也是足少阳胆经上的要穴,主治头痛、目眩等问题。它位于足背外侧,当第4 、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三阴交穴是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风云际会的重要穴位,而这三条经都与高血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肝主藏血,脾主统血,而肾藏精,精又生血。因此,治疗高血压选此穴一点儿错都没有。

  以上穴位我们平时多进行按摩,用手指或按摩棒、笔帽等分别对每个穴位进行按压3~5分钟,天天坚持。

  ◇ ◇痰湿阻滞型高血压的调养

  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里,肝气盛夹肝阳上亢已得到公认,而脾的运化失调造成的痰湿阻滞则常 被忽视。

  我们知道,肝火过旺克制脾土,脾胃被克制后,饮食的消化、运输就会发生障碍,造成水湿内生。临床上则表现为头晕目眩,胀重疼痛,心悸胸闷 ,失眠多梦,不爱吃东西,呕恶痰涎,或见脚部出现浮肿,舌胖大,苔白腻。

  水湿夹热,时间长了就会生痰;肝木克脾土太过,久了就会导致气滞血淤。痰湿热积滞于血管就会使血管变硬,肝气太旺夹肝阳上亢则交感神经紧 张度高而使血管挛缩,两者互相作用共同引起了血压的持续升高。

  我们在选穴调养时, 应以中脘穴、内关穴、丰隆穴、解溪穴为主。

  中脘穴是胃的募穴, 一般的胃病它都能治; 内关穴主治胃、心、胸的病; 丰隆穴是专门化痰的; 解溪穴是胃经要穴, 有舒筋活络、清胃化痰 、镇惊安神的功效。它位于小腿与足背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取穴时,先用大拇指按这个交接处,然后抬一下脚尖,马上就会有一条硬筋把手 给弹开了,硬筋旁边的窝即是此穴。

  以上几个穴位平时多进行按摩或艾灸,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或艾灸15~30分钟,天天坚持才会有效果。

  很多人认为高血压很可怕,需要终身服药,其实高血压的可怕之处在于其并发症。对于高血压本身,我们只要规律用药,正确治疗,并做到生活有规律,血压是可以控制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6: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