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moni

《向脾胃要健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9/30 05: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到病除的健脾开胃法   

  脾经是经过我们腹部的,此外还有肝经和肾经,通过摩腹可以达到调节肝、脾、肾三脏功能的作用,三脏功能康健,则水湿代谢平衡,水谷津液得输布,痰、水、湿、淤之积聚自散。

  可能你现在是大腹便便,想减掉小肚子,却又不得要领;也可能你现在肠胃不好,动不动就便秘,拉肚子……这一切其实都可以通过摩腹法来解决 。

  中医里讲,我们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胃所受纳的水谷精微,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 又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而经常摩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就连唐代名医孙思邈也说过:“腹宜常摩,可祛百玻”。

      通过摩腹,我们能有效地减掉小肚子。中医认为,腹部肥胖是脾的运化失常所致,水谷精微不能很好地输布全身而致痰、水、湿,淤积聚于小腹部 ,因此脾气虚是小腹肥胖的主因。而脾经是经过我们腹部的,此外还有肝经和肾经,通过摩腹可以达到调节肝、脾、肾三脏功能的作用,三脏功能康健,则水湿代谢平衡,水谷津液得输布,痰、水、湿、淤之积聚自散。明代医学家周于蕃指出,摩腹“缓摩为补,急摩为泻”,因此,有便秘等 问题时,我们可采用顺时针的急摩法,而有腹泻等问题时,可采用逆时针的缓摩法。按摩时,以肚脐为中心,按顺、逆时针方向盘旋绕,力量要保持均匀,呼吸要保持平稳(吸气时,可用手摩腹右上半圈;呼气时,再摩腹左下半圈),每次半小时左右,每12次为一疗程,疗程期间可休息三五天。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的母亲常会遇到这样一个令人头痛的状况:自己的孩子平时好好的,可有时就会无缘由地出现肚子痛,疼了一会儿后就不疼了。可是过了几天还会发作,甚至有时候一天都会发作好几次。到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却说没什么大问题,只是与孩子体质、心理、饮食 上有一定的关系,平时多注意一些就好了。可是看着孩子的难受样儿,作家长的能不心疼吗?有没有好办法呢?其实,像这种腹痛问题,只要家长掌握了摩腹的方法,就可以缓解。家长先摩擦双手,把双手搓至温热,令孩子仰卧在床上,让孩子露出腹部;然后将手掌轻放在孩子的脐周,以掌部或四指指腹着力,于脐周顺时针做环形摩动,摩至腹壁微红或腹部透热为度。力度不要过大,坚持几天后,孩子的腹痛问题就会缓解,而且孩子 的胃口也好了。当然,严重腹痛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如果你在摩腹时,出现腹内温热感、饥饿感,或产生肠鸣音、排气等,则属于正常反应,不要过于担心。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的腹部皮肤有 化脓性感染,或腹部有急性炎症时,一定不宜进行摩腹,以免炎症扩散。此外,腹部有癌症的,也不要进行按摩,以防癌症扩散或出血。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 10: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脾胃虚弱的人平时可多捏脊   

  给孩子多捏脊是一种很好的亲子互动的方式;给老人多捏脊是子女的一种孝心体现;给病人多捏脊是一种关爱,以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很多年轻的母亲常问我:“李老师,最近我的孩子不爱吃饭、消化不良,经常腹泻,有时还容易感冒,可是小小的孩子又不能总上医院打针吃药, 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些情况呢?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太小,脾胃本身就虚弱,吃东西又不知道饥饱,如果再多吃些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说,油炸类的食物、过甜的食物、高蛋白食物,会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响脾胃的功能,形成积滞、厌食等问题。像这些脾胃疾病,我推荐这些家长可以经常给孩子捏脊来调理。

  什么是捏脊?就是用手指捏起脊背上的皮肉,往上提,从尾椎骨一直捏到颈椎骨。

  为什么捏脊可以治脾胃虚弱呢?因为人的后背正中有督脉通过,我们在进行捏脊时,可以疏畅督脉,而且通过督脉影响其他阳经,可以使经脉疏利 ,气血流畅,使身体机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此外,在捏脊时,不仅捏拿了脊柱正中的督脉,而且捏拿了脊柱两旁的膀胱经,而膀胱经上分布着各个 脏腑的背俞穴,因此捏脊在振奋阳气、调整脏腑功能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此法常用于小儿疳积、腹泻呕吐、便秘、消化不良以及夜啼等症,也可 用于成年人失眠、消化道疾并神经衰弱以及女性朋友的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

  如何操作呢? 在进行捏脊时,让孩子趴在床上,保持背部平直,并放松。家长将两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慢慢捏起皮肤,同时向上轻轻地捻动。两手交替进行,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在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附近,完成捏脊1遍。捏脊一共进行6~7遍。需要注意的是,每捏3下需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下。

  因为孩子的皮肤比较娇嫩,接受刺激比较敏感,因此捏的时候不能捏得太紧;捻动向前时,应直线进行,不要歪斜,不可捏捏放放。刚开始捏的时候,很多孩子常感不适应,不用担心,多捏几次后就好了。除局部皮肤潮红外,一般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如果背部皮肤有损伤,则不宜进行捏脊。 如果你的孩子先天体质较差,每天捏脊的次数不宜过多,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当然,捏脊并不仅仅限于孩子。很多老年脾胃虚弱者,可以找家人帮助进行捏脊。捏的时候最好在晚上睡觉前进行,这样有利于老人休息。每天可 捏1次,每次15分钟左右,10次为1个疗程。很多有胃病的患者也可通过此法来调养脾胃。 比如说,脾胃虚弱型的胃溃疡患者(胃痛隐隐,经常 反酸,不爱吃东西,精神不振,身体无力,严重的会四肢冰冷,大便溏薄),可从长强穴捏至大椎穴,手法可稍重一些,以皮肤发红发热为宜。
  
可以说,给孩子多捏脊是一种很好的亲子互动的方式;给老人多捏脊是子女的一种孝心体现;给病人多捏脊是一种关爱,以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 10: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做叩齿咽津运动强肾又健脾   

  《修龄要旨》说:“齿之有疾,乃脾胃之火熏蒸。每晨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遍,以舌搅牙龈之上,不论遍数,津液满口方可咽下。每作三次乃止。 ”

  生活中,很多老年人,由于年纪大了,脾胃变得虚弱,常出现一些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为什么老年人的脾胃越来越虚弱呢?

  这主要是因为人体内的消化液减少、机械性消化功能减弱所致。怎么办呢?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两个健脾胃的小动作——叩齿和咽津。

  所谓“叩齿”,是指上下排牙齿轻轻叩击,以改善牙周内的血液循环,坚固牙齿;“咽津”,就是将口中增生的唾液随时咽下,将具有溶解食物、 助消化和提高免疫力的功能物质“灌溉”五脏六腑,增强脾胃功能。这两个动作虽小,却对脾胃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

  那么,叩齿咽津又和脾胃有什么联系呢?

  《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中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而叩齿咽津能健脾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叩齿能健齿,齿健,则食物容易被嚼细 ,这样胃的消化负担就减轻了,从而可以养护胃;二是脾“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我们前面说过,“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还说 “肾为唾”,“唾”为唾液中较稠的部分,二者合为“唾液”,唾液具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经常叩齿则能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饮食 物”和脾的“运化、升清”,减轻脾胃的负担,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明代医家龚居中对此法有如下评价:“津即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津,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明代的养 生专家冷谦在其《修龄要旨》中也说:“齿之有疾,乃脾胃之火熏蒸。每日清晨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遍,以舌搅牙龈之上,不论遍数,津液满口, 方可咽下,每作三次乃止。”

  具体怎么做呢?我们在叩齿完36次后,再用舌头在口腔里进行搅动,这样可以使口腔里的唾液变得丰沛起来。然后我们闭上双目,将津唾分3次 缓缓咽入腹内,并用意念慢慢地把它送入丹田(肚脐下3指的地方)当中,并用意念守住丹田一会儿。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小动作,既不耽误你的工作,又能助你强肾健脾,我们真的没有什么理由不去坚持它!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 10: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脾胃是对情绪敏感的反应器   

  当你的心情非常不好时,常会感觉上腹部有明显的饱胀感。实际上,这是你的胃向你发出了报警信号,或者说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告诉你不能再勉强进食了,否则可能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生。

  我们的脾胃在身体里就像是一个中转站,饮食进入胃中就要转化。实际上食物就像加工车间里的原材料,它生产出来的东西是精,精中还有气,有精了才能藏气。而脾主运化,脾把精气运化于全身各组织器官,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筋骨等。

  在很多人看来,脾胃的功能无非是容纳、运化食物。其实不仅如此,脾胃还能表达我们的思想情绪,它就好像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我们的情绪不好、精神不振时,常会茶不思饭不想,而心情好时,则食欲大增。这说明,脾胃功能的改变是我们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在我接待的众多患者中,有很多病人都是因为情绪不好而导致胃肠功能失调的。一次,一位白领来找我治疗胃玻她说也不知怎么了,前几年每天工作太忙,压力也挺大的,随之而来的是自己的胃部也开始变得不舒服了。现在工作压力一大或情绪一紧张就会更加不舒服,在当地医院诊断说只 是普通的胃溃疡。按理说,这没什么大问题,只要平时多注意调养就行了。可就在这时,她有一个朋友因胃癌去世了。这时她开始感觉害怕了,整天胡思乱想,情绪低落,每天晚上总是失眠,胃也越来越不舒服了,她总在想自己是不是也快不行了。原本就这样一个小问题被她完全放大化了。

  后来,她到我这儿,了解其病史后,我为其进行了胃部检查,我猜测这是她的不良情绪惹的祸。生活中,我们总会看到有人在生气时说“气得胃疼 ”,其实这就是因为强烈的情绪变化,引起胃肠痉挛而产生不适感。

  从中医角度来看,人的情志不舒,过忧,过思,过怒,都会导致肝气失调,并能伤脾,使气血失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胃的受纳、吸收和排空及脾的运化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导致多种胃肠病的发生。

  现代医学中也有大量的资料表明,人在愤怒和紧张时,胃液分泌量大大增加,胃酸也相应增多,过量的胃酸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胃黏膜损伤性病变。而人在恐惧、抑郁或思考时,能减少胃血流量,明显地抑制胃酸分泌,同时引起胃运动减弱。由于胃运动减弱,长时间停留在胃内的食糜和胃液的混合液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生活中,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当你的心情非常不好时,常会感觉上腹部有明显的饱胀感。实际上,这是你的胃向你发出了报警信号,或者说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告诉你不能再勉强进食了,否则可能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职场竞争,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情绪不稳定,再加上饮食不规律,缺乏一定量的运动,这样脾胃方面的病就容易找上门来。因此,对于感觉胃肠不舒服的人来说,一定要及早善待自己的情绪,并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处事上要豁达大度,不要钻牛角尖,这样才有助于保护脾胃。换句话说,你要照顾好自己脾胃的同时还应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 10: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10/2 10:44 编辑

结肠有时也是心情的一面镜子   

  美国费城的一位权威医生曾郑重指出:“结肠是人类精神状态的一面镜子,当精神紧张时,结肠也会收缩。”

  我们的情绪与身体变化的关系在结肠上也会有令人惊讶的表现。美国费城的一位权威医生曾郑重指出:“结肠是人类精神状态的一面镜子,当精神紧张时,结肠也会收缩。”

  生活中,我们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我接待的患者中,有一部分病人叙述自己的症状时感觉好像是患上了胆囊炎,但对胆囊进行检查后,发现一切 正常,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这些人的结肠或者是周围的肌肉因情绪上的变化出现了痉挛而导致的。

  还有一些这样的病人,他们患上了便秘,可是四处找原因却找不到结果。为此,一些医学专家进行了多次的实验:医学家们用直肠镜长期观察人的乙状结肠,并且有意识地让被实验者产生忧郁、失望或愤怒、焦虑等各种负面情绪,结果显示这些人的肠蠕动明显受到抑制,乙状结肠会发生收缩 ,粪便会因此滞留,反复如此便发生了便秘。我在出门诊时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有一天,一位公司的副总李先生找到了我,说自己最近便秘,晚上失眠,感觉整个人和以前相比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最主要是便秘的滋味,让他痛不欲生。我为其做身体检查,可是并没有找到什么原因。后来我与他聊天——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聊人生。聊着聊着,他开始向我说起自己的心事。

  李先生说自己的这种情况在晋升总经理失败之后才出现的。我想,他的症结可能就在这里了。李先生说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小职员,凭着自己的努力和个人能力,他一步步做到了公司的副总。最近公司董事会决定提升一名总经理,他想自己无论是从个人能力上,还是管理方面,都是第一人选, 其他几名副总根本没有能力和他相比。可是就在董事会公布总经理名单时,他却落选了。这让他很是恼火。

  虽然李先生还是像以前一样的生活、工作,在饮食方面也很注意。但以前早餐过后准时来临的便意如今却消失了,而且出现了便秘问题。这让他感 觉很痛苦,越是这样便秘越严重,他还开始失眠了。他跑了很多家的医院,也没有找到问题的所在。虽然我不是心理医生,但是通过这么多年的临 床经验,我认为李先生受晋升事件的影响,情绪一直是压抑着,没有及时发泄出来,是由于受刺激过大引起了便秘。从医学角度来看,一个人受不 良情绪影响,其乙状结肠就会出现不同的变化,收缩就会导致便秘,松弛则会导致腹泻。不论是结肠收缩导致的便秘,还是结肠松弛导致的腹泻, 保持一份好心情无疑是对结肠的最好关爱!因此,平时不要把什么事都放在心中,什么功名阿利禄啊,都是过眼烟云,保持快乐的心情才是最重 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 10: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10/2 10:47 编辑

压力是造成消化不良的主因   

  胃肠道“闹革命”是人体面对巨大压力的生理反应,不容我们忽视,我们应该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作息规律化,善于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以安抚敏感的胃肠道。

  食物只有在人体内进行正常的消化和吸收,才是身心健康的基本保证。因此,健康的脾胃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关键。

  但是现实生活总是不能尽如人意,让很多人面临诸多的压力,如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情感压力等,这些压力不仅会让人不舒服,还会造成消化不良。很显然,消化不良是现代人非常常见的胃病,我在前面也不只一次提过。

  小郑是我的一位患者,他在一家搞网络游戏的公司上班。今年才24岁,很年轻,但是身体却不太好。有一次,公司分配了任务,马上快到期了, 他也没有完成。平时吃无定时和熬夜早已成了他的家常便饭,现在的他更是焦急万分,坐立不安,觉也睡不好。

  最近,小郑开始觉得每次吃完饭腹部都有胀鼓鼓的感觉,有时还会觉得恶心。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在意,以为只是一般的消化不良,于是买了胃药来吃。吃了几天,不舒服的症状有所缓解,可一停药,老毛病又犯了。

  小郑找到我后,我在门诊里为他做了检查,最后的结果是他患上的是一种名为“肠易激综合征”的毛玻此病的发作除了与饮食有关外,还与精神 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很多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年轻人最容易得上这种病,这主要就是由于工作压力过大所致。

  随着工作压力的加大,很多年轻人就会莫名其妙地发现,肠胃功能大不如前,食欲减退,却经常感觉腹胀腹痛,或是有饥饿感,但饭还没吃几口就 已经饱了,频频腹泻,特别是情绪一紧张时,更是爱往厕所里跑。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人处于极大的压力状态下,身体会减少血液、能量对消化道的供给,而把它们集中到肌肉和脑部,来应付压力。如此一来,身体自然就没有多余的能力消化食物,因而造成消化不良。因此,每天适时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与压力,是解除消化不良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说,胃肠道“闹革命”是人体面对巨大压力的生理反应,不容我们忽视,我们应该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作息规律化,善于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 ,以安抚敏感的胃肠道。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 12: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嗝也多由坏情绪引起   

  人的胃气以下降为顺,如果胃气不和,不降反而上逆动膈,就会出现打嗝情况。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打嗝的经历,特别是在开会的时候,正当大家静静地听着领导讲话的时候,突然自己冷不丁地不停打嗝,肯定会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当然,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过这种经历。不仅大人打嗝,小孩也打嗝,甚至有的宝宝在妈妈腹内也会打嗝。打嗝虽然只是一件小事 ,但假如连续不停地打下去,恐怕谁也受不了。

  打嗝,在中医里又叫呃逆,是指膈肌突然地痉挛性收缩,引起短促、阵发性的声音,通常会自动消失。人为什么会打嗝呢?我们来看,在我们的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个像帽子似的厚厚肌肉膜,这在医学上称之为膈肌,它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和身体其他器官一样,膈肌也有神经分布和血液供应。当引起打嗝的诱因刺激传导给大脑以后,大脑就会发出指令,使膈肌出现阵发性和痉挛性收缩,于是就出现了打嗝。

  从中医上来看,人的胃气以下降为顺,如果胃气不和,不降反而上逆动膈,就会出现打嗝情况。我们前面说过,暴饮暴食之后突然喝冷饮、热饮或食物,或吃刺激性食物都会引起打嗝。而且,情志不和,像平时生气、抑郁、忧思都会伤及胃气,导致胃失和降,进而出现打嗝现象。临床上,我们观察到平常较容易打嗝的人,大多为工作紧张或有其他压力的人。

  我曾接收过一个高中生小患者。那年,她正准备参加高考,可是就在高考前几天,她突然出现不停打嗝的问题。她的母亲带着她来找我。在门诊里 ,这个孩子的表现一切正常,没有发出任何异样声音。但是当她面对我的询问时,这个孩子的目光不停地躲闪,而且开始不停地打嗝了,间断两三秒钟1次。看得出,她很紧张、很窘迫。越发这样,打嗝越严重。

  孩子的母亲说这个孩子去年参加高考,但没有考上,后来在学校复读。自从那以后,每次学校进行各种大型考试之前,她就会出现打嗝现象,好不容易考完了,她就不打嗝了,这真是怪事了。

  我微笑着劝说孩子不要紧张,这只是小毛病,根本不算什么大事。听我这么一说,这个孩子面部轻松多了,开始和我主动交流了。她说自己现在一遇到大型的考试,就感觉特别的紧张,总怕考不好,再加上平时父母要求自己很严。越这样想就越紧张,这时就会不停地打嗝。她说自己老是觉着体内有股气在膨胀,只要一紧张就打嗝。

  后来,我又了解她的饮食习惯,发现她在饮食上也极为不规律,每天上学时根本不吃早餐,晚餐有时也不爱吃;而且她有一个特点就是吃东西特别快,每次家里吃饭,都是她第一个吃完。

  经过多方检查了解,我发现她的这种情况只是受到焦虑、极大压力困扰引起的打嗝。后来,我告诉她只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改变自己现在忧郁的性格,在饮食上稍加注意,她这种病会不治而愈的。另外,嘱咐其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否则不利于孩子康复。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 13: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消化性溃疡与情绪很有关系   

  有些病人胃内常会有一种灼痛感,这其实是热灼胃阴的表现。试想,一个人的胃内有火,就会“烧伤”胃黏膜,因而出现溃疡。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我们统称为消化性溃疡,在中医里属于“胃脘痛”的范畴。发作时,表现为上腹部特别的疼,且反复发作。有时还表现为胀痛、灼痛,或有刺痛感,或伴有恶心、呕吐、吞酸以及消化不良的症状。

  除了饮食因素会诱发消化性溃疡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原因,那就是不良情绪也会让人与溃疡结缘。可以说,消化性溃疡是典型的身心性疾病。

  有一位胃溃疡患者与我谈起他最初发病时的情形:当时他们一家人正在兴高采烈地吃饭,他在老家的母亲突然打来了一个电话,说自己的老父亲病重。听到这一消息后,他嘴里的饭再也吃不下了。当他匆忙坐车回到家时,他的父亲已经过逝了,这让他悲痛不已。

  此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心情过度悲伤,再加上工作劳累、内心抑郁,他以前的好胃口也没了,身体也是日渐憔悴。最初只是不爱吃东西,有时吃完 后还呕吐,常伴有胃酸、腹胀,感觉全身没劲、提不起精神,紧接着上腹部开始疼痛,到医院确诊后是胃溃疡。后来,我对症为其进行针灸治疗, 并嘱其一定要保持好心情,刚开始效果还不错。但是由于他始终沉浸于悲痛中,病也是时好时坏。

  我们的研究表明,除了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以外,情绪因素在溃疡病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在生气、愤怒、痛苦等情绪状态下,胃液分泌 增多,胃酸增高,胃蠕动增强,而供应胃及十二指肠的血管痉挛。如果胃酸持续增高则容易引起胃黏膜及十二指肠糜烂,导致溃疡。美国的一家医 院曾对400名胃肠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由于情绪不好而患病的占74%;俄罗斯一家医院也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有54%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是 因精神创伤引起的。

  我有一位老友,是一所大学的教授,退休后被一家外企请去做顾问。说实在的,他本人并不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但是由于自己退休后无所事事,又闲不住,再加上家人的劝说,他勉强答应下来。

  由于对工作的不熟悉,使得他始终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中。到了年终,他面对一大摊子工作,开始不断的加班,没有注意休息,结果有一天他的胃部溃疡处血管大面积爆裂,导致胃部大出血。经过医院的极力抢救,才保住了一条命。

  其实,现代人又有几个不像我这位老友一样呢?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环境的改变,人们的工作越来越繁重,劳心劳身,事业不顺心,再加 上人际关系紧张,这些问题所致的不良情绪常会导致或加重消化性溃疡。

  中医中也非常重视精神因素在胃肠疾病中的作用。明代虞抟在其编著的《医学正传》中指出:“胃脘当心而痛……由痰涎食积郁于中,七情九气触 于内之所致。”现代都市的上班族其生活压力之大人所周知,这样因情绪致肝伤的现象也非常多。一旦肝伤,则肝的疏泄功能就会失常,饮食就不能被正常消化。不能正常消化的食物堆积在体内逐渐会变成一种热能,也就是我们说的“火”。有些病人胃内常会有一种灼痛感,这其实是热灼胃阴的表现。试想,一个人的胃内有火,就会“烧伤”胃黏膜,因而出现溃疡。

  当你内心有气、无法排解时,我推荐您一个小办法:将你自己两手掌手掌心向里置于两肋,然后徐徐下推,如此反复,可舒缓肝气。每次可进行半小时左右,只要能长期坚持,我们的气也就顺了。此外,还要多按摩肝经上的太冲穴、行间穴,以舒肝气。

  一旦患上了消化性溃疡,我们也不要过于焦虑,我们只要在正常使用药物的同时,保持心情愉快,疾病自然轻松治愈。为了身体健康,更为提高生命的质量,我们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遇事不大喜大悲。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 13: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10/2 13:11 编辑

思伤脾,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以怒胜之   

  一个人在想一件麻烦事时,很容易变得烦躁,容易发火。这时你一定要让火发出来(不要太过),这样你就会克制过度的思虑。

  脾,可以说是受情志因素影响最大的脏器之一。

  《黄帝内经》认为,脾在志为思,过思则伤脾。在这里,“思”有思虑、思考的意思。原本一个人有点心事,或偶尔思考一件事,对身体的生理活动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过思就不行了,过度思虑会影响我们体内气机的正常运行。《素问? 举痛论》如是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 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思虑太多,精神过度集中于某一事物,就会使体内的正气停留在局部而不能正常运行,以致“思则 气结”。

  “思则气结”就会伤及脾,使得脾的升降功能失常,脾气郁结,运化失健,发生胃脘痞闷,吃东西不香,消化不良,腹胀、便溏等不适。脾是后天 的根本,脾伤则气血生化乏源,因此,还会出现心神失养等诸多疾病,像失眠、神经衰弱等问题都是这种情况。

  我们在生活中常会遇见这样的现象: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或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在百思不知其解,或冥思苦想后,就会感觉吃东西也不香甜。再有 ,我们常说的“相思脖,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有这样一个小伙子,他爱上了一个姑娘,可是他们家里人死活就是不同意,不让他们见面。小伙子天天思念这个姑娘,最后饭也吃不下,人也瘦了。这都是思虑过度伤了脾胃,脾胃虚弱不能正常消化吸收人体所摄入的物质,人就会变瘦。

  还有,很多孩子在高考期间,也会吃不好、睡不香,这也是思虑太过所致。所以要想提高记忆力,除了学会健康用脑,不能过度疲劳外,还得健脾 益智。这时可以在高考之前多吃一些山药、芡实、香菜以及一些豆类食物,以健脾利湿。
  “思伤脾”的问题在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当中最为普遍,为什么呢?你看那些干体力活的工人,一说吃饭,大家都是狼吞虎咽的,吃得特别的香。因为他们有胃口,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想,就是累了、饿了、该吃饭了;而那些干脑力劳动的人,一说吃饭则多是有心没心的。因为他们整天都在思考,思多了伤脾,脾胃也不爱干活了,自然也不爱吃东西了。当然,“思”是广义上的,并不只是用脑思考才算 ,它还包括精神上的高度专注等。

  如何解决“思伤脾”的问题呢?我们可以从中医五行的角度出发,中医五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在五行中,肝属木,在志为怒;脾属土,在志 为思。肝木恰好能克脾土,也就是说怒气能克制思虑。一个人在想一件麻烦事时,很容易变得烦躁,容易发火。这时你一定要让火发出来(不要太 过),这样你就会克制过度的思虑。

  《续名医类案》有这样一个医学小故事:有一个女孩子与母亲从小相依为命,后来这个女孩子嫁人了。没多久,母亲去世了。这个女孩子悲痛不已 ,相思成疾。一个人就像丢了魂儿似的,身体常感无力,且嗜睡,胸膈烦闷,吃了几次药也没有效果。后找到当地一位名医,该名医诊脉后认为此病是由相思而得,不是药可以治好的。

  后来,这位名医想了一个办法。当地人十分相信女巫假托降神讲的“祸福”,于是医生就让这个女子的丈夫买通了巫婆,让这个巫婆编了一套瞎话 :“你(该女子)与我( 指母亲) 前世有冤,所以你故意托生于我,想谋害我,我的死完全是你害的。现在你这个病也是我施的法术,你我生前是母女,死后是冤家。”这个女孩子听了以后大怒:我因思念母亲而病,母亲却反过来害我,我还思念她做什么。于是她慢慢地把思念母亲这件事就忘了,后来她的病也好了。

  可以看出,养脾的关键在于避免思虑过多,要劳逸结合。工作时就认真工作,工作之外要放松自己,不要再想工作中的问题。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要顺其自然,不能做到的事不要强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 13: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笑是给脾胃的最好礼物   

  为了让我们的脾胃变得更坚强,我们应该学会用笑来面对现实生活,不管生活是苦还是甜。当我们笑的时候,可以收缩腹肌,消除消化管紧张,改善食欲不振、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问题。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当你不开心时为什么不选择笑一笑呢?忧愁也是过一天,快乐也是过一天,何不快乐过一天呢?为什么要自己给自己找不开心呢?

  当我们得了病后,痛苦的感觉可能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情绪不好又会加重我们的病情,两者互相影响。 比如某些癌症、心脏并高血压明显是情志不畅所致。而那些平日里爱笑的人、乐观的人很少得癌症和心脏病。

  从中医角度来看,情志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如果肝失疏泄太过,就会出现肝木克制脾土的现象,进而出现不爱吃东西、嗳气、呕吐等脾胃症状。这些都是情绪不好惹的祸。

  有一个国外的医生曾做过一个不良情绪对胃肠影响的实验,结果:当病人愤怒、怨恨或焦虑时,胃和脸一样充血而发红,并且许多的胃酸腐蚀胃黏膜;当病人悲伤、沮丧或忧郁时,胃黏膜就变得苍白,胃液分泌不足,胃的活动也减少。可见,一个人不开心会影响他的胃肠功能。

  为了让我们的脾胃变得更坚强,我们应该学会用笑来面对现实生活,不管生活是苦还是甜。当我们笑的时候,可以收缩腹肌,消除消化管紧张,改善食欲不振、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问题。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据说,元朝有一个书生娶了一个漂亮的夫人。这个书生对夫人特别疼爱,而夫人也是知书达理之人。两个人非常的恩爱,可是好景不长,这个夫人得了一场大病死了。自此,这个书生沉默不语,且茶不思饭不想,吃什么也没有胃口。家人为其找了很多的医生来看,也没有 看出什么结果。这时名医朱丹溪听说了此事,很为这个小伙子的痴情感动,便主动来为其治玻朱丹溪为其把完脉后,就直接对书生说:“从脉象 看你是有喜了,问题不大,吃几副药就好了。”刚说完,书生哈哈大笑,他笑朱丹溪徒有虚名,居然为自己诊出喜脉来,简直是太可笑了。后来, 这个书生经常拿这件事当为笑料,遇人就说,说完就笑……没想到,笑过几次后,他感觉自己又有活力了,以往的抑郁都一扫而空了,且胃口也好了。后来,这个书生也明白了朱丹溪的良苦用心,特登门拜谢。

  笑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当我们开心欢笑时,仿佛在进行深呼吸,可以充分补给身体氧气,增强心肌供血能力。很多人是不是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在笑过之后,就会觉得浑身血液畅通,感觉精神倍爽,这是因为笑可以促进我们身体的血液循环。

  还有科学家通过血液样本对比实验发现,观看喜剧后人体血液中和压力有关的激素大幅度下降,压力激素下降达到70%。这进一步说明,笑具有增强人体正气、减轻压力的作用。

  笑能改善心情,但是笑也要有一个度。有些人是不适合大笑的,比如说患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人、心肌梗死病人在发作期或恢复期以及心脏内有血栓者,都不宜大笑。这种情况你若再大笑,肯定会出问题的。还有胃溃疡严重者也不宜大笑;做了胸腔、腹腔、心管、心脏等大手术不久的人都 不宜大笑……

  当然,笑只是让一个人心情变好的手段,而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人保持愉快的心情。不管生活有多苦,也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坦然面对、开心面对,事情总会有所转机。

  著名社会活动家赵朴初2岁高龄时作了一首《宽心谣》,大家可以读一读:
  《宽心谣》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
  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
  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
  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
  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心欢,女也心欢。
  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
  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
  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6: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